■產經評論■本報記者薛娟8月27日晚,姚明火箭隊的隊友巴蒂爾又一次來到北京。這已是他第4次踏上中國的土地。這一次,作為匹克“PEAK TEAM”成員,巴蒂爾的任務是向球迷介紹他的第四代“戰靴”。
巴蒂爾只是NBA球星今夏來華的一個縮影。在他之前,已經有數名球星走馬燈似的從中國球迷面前閃過。奧尼爾來為中國運動品牌李寧做商業推廣;蘭德里、布魯克斯帶來了火箭隊的慈善行;掘金隊的“鳥人”安德森來為“NBA北京賽”做推廣;小牛隊的特里、魔術隊的皮特魯斯給中國少年們帶來了“NBA籃球無疆界”的火熱激情……匹克更是組織了7名“PEAK TEAM”成員訪華來體現“品牌國際化”戰略:阿泰斯特、基德、穆托姆博、杰克遜、武賈西奇、維姆斯以及巴蒂爾。
在這些讓人目不暇接的球星身上,仔細觀察后可以發現他們身上多少都帶著“商業味道”——其中有超過一半的球星是來中國叫賣鞋子的,附帶的才是慈善和籃球。
隨著姚明、易建聯等人相繼登陸NBA,簽約NBA球星令其成為代言人,已經在國內各大運動品牌之間愈演愈烈。從當初匹克簽約巴蒂爾、基德,再到李寧攜手奧尼爾,本土企業利用NBA商業平臺“迂回擴張”深挖國內外市場的策略頗有成效。
“目前已經到了NBA推廣收獲的時間,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更多的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這正是我們進軍國際市場的最佳機遇。”匹克總經理許志華說。借助NBA的全球影響力,目前,匹克在國內外各大中城市已擁有5000多個專賣店,出口業務遍及歐、美、亞、非、澳五大洲,同時還吸引到4億多私募基金,籌備上市融資。匹克還計劃今年在內地開設1000家專賣店,在主打二三線城市的同時向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進軍。
對于李寧品牌來說,簽約奧尼爾,收獲同樣不小,目前其海外市場已拓展到澳大利亞、阿根廷等國。在日前召開的業績會上,李寧(02331,HK)向市場公布了同比營業額增長32.4%、凈利上升41.6%的好消息。李寧公司CEO兼總裁張志勇明確表示:“要向中國第二品牌進攻,我們原來是老三,現在要向這個目標挑戰。”今年上半年中,李寧新增店鋪564家,計劃至明年底的店鋪總數將不少于7800家,即新增最少700家店鋪,這其中77%將選址中國的二三線城市。
與運動品牌讓簽約球星來華是受利潤驅使一樣,NBA在中國的種種舉動,目標也是賺錢。在全球金融危機的當下,美國本土的錢越來越難賺。而在中國,NBA中國公司剛成立時就統計出喜愛籃球的中國青少年達到3億,如今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壯大中,市場潛力極大。NBA全球業務總裁海蒂·尤伯羅斯就透露過,2006年,NBA在中國市場的收入達到了5000萬美元。雖然近兩年NBA并沒有公布新的統計數字,不過從NBA在中國的宣傳力度來看,這個數字只能是有增無減。
NBA覬覦中國的野心不僅是要把常規賽搬進來,他們還想在中國弄一個自己的聯賽。2008年,全球籃球體育產業收入約5500億美金,美國占據2700億,中國只占到這個市場的0.3%—0.4%,顯然潛力巨大,要分到這一杯羹,最好的方式就是用NBA成功的運營模式,開發中國的籃球聯賽,這也是去年NBA官方宣布將在中國興建12座符合NBA賽事標準球館的初衷所在。現在,姚明因傷將缺席火箭隊的未來整個賽季,NBA顯然不希望因姚明缺陣而使NBA在中國的影響力“塌方”,這將促成中國運動品牌與NBA合作的更多可能。
不過,盡管NBA在中國擁有大量擁躉,但這種接二連三的到訪,能否讓中國運動品牌與NBA獲得雙贏還需時間考驗:一是這些球星們參加商業活動太過頻繁,明顯的商業色彩以及多年一成不變的球星推廣方式難免會讓球迷產生審美疲勞,二是國際球星具有超高的人氣指數及品牌號召力,他們的加盟無疑會給運動品牌提供形象與檔次雙重提高的機會,但國外代言人又常是一朵帶刺的玫瑰,運動品牌需具有較強的判斷與操控能力,才能讓自己的高額付出擁有等量乃至超量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