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丹丹
曾幾何時,新興產業以其高新科技、盈利空間大、發展前景好的特質,成為銀行資金追逐的寵兒。然而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卻給市場一劑“預防針”——目前重復建設不僅在傳統行業表現嚴重,新興產業也存在同樣問題。于是,銀行給新興產業的貸款在支持之余也要相對謹慎起來。
發改委人士曾在非公開場合表示,如果金融要有風險的話,那肯定來自過剩產業的不良資產。
在光伏產業較為發達的浙江沿海某市,當地銀行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地方政府還是很支持太陽能產業,無論是土地、廠房還是設備都會給予優惠。而到銀行層面,發放貸款則相對謹慎,主要還是選擇比較好的企業,“不能說只支持行業龍頭,至少是還不錯的企業。”而相比較而言,小的太陽能公司一般不予支持。
銀行謹慎是由光伏行業本身的特點決定的。上述人士解釋,硅作為光伏行業的原材料,價格波動很大,沒有一定資金實力、技術含量和股東背景的企業,銀行并不會青睞。即使是有實力的企業,比如業內龍頭無錫尚德,去年也因硅原料價格的波動造成盈利大跌。工信部人士也表示,在光伏電池領域,很多地方上馬的加工制造項目并不掌握關鍵技術,而關鍵技術是光伏電池產業的核心。
實則在兩三年前,當地曾經出現過銀行資金追逐光伏企業的現象,然而當年紅紅火火的企業現在已經有半數以上倒閉歇業。“其實有些企業就是被銀行害死的。”上述銀行人士語出驚人,“經濟好、行業好的時候,銀行天天幾個電話‘求’他們貸款,企業手里資金很充裕,擴大生產,容易造成產能過剩,而到海外訂單減少時,由于先前產能擴張得過大,一下子根本收不回,造成企業紛紛倒閉。”或許是吸取了當年的教訓,目前當地的銀行對光伏產業相對來說比較冷靜,并沒有一哄而上的情況出現。
社科院金融所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表示,在給這種產業貸款方面,其實地方政府也起到主導作用。因為只要發改委從宏觀調控層面放行的話,地方政府就會從土地、稅收方面給予產業一定的優惠,據他了解,如果地方政府能夠幫助這些產業項目議價,項目的回報會相對較高,這樣的項目銀行會比較青睞,“畢竟銀行貸款都是跟著資源配置主導方向去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