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連漲70天,帶動農產品價格普漲,社會通脹預期增強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北京報道
豬肉價格上漲與通貨膨脹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
據農業部對全國470個集貿市場畜禽產品和飼料價格定點監測,8月12日,全國豬肉平均價格17.79元/公斤,比之前的一周上漲3.3%。除海南、青海兩省外,其余全國各省份豬肉價格均上漲。截至8月12日的當周,豬肉價格已經是連續9周回升,累計漲幅為15.8%。
在豬肉價格上漲的引領下,8月上半月,全國農產品價格出現普漲。
8月27日,國家發改委在官方網站顯著位置刊登的“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切實加強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監管”,迅速占據了各大網站的頭條,“少數商品價格上漲,社會通脹預期增強”是官方第一次關于近期是否會出現通貨膨脹爭論的表態。
隨后,在同一日,國家發改委又以“近期肉蛋價格上漲不會導致明顯通貨膨脹”為題,進一步指出“肉蛋價格上漲是正常的恢復性上漲,不會導致通貨膨脹”,以化解市場對通貨膨脹的恐慌。
由豬肉價格上漲引發通貨膨脹論調又卷土重來。豬肉漲價,真的會帶來通脹嗎?
豬肉價為何連漲70日
“前臀尖、后臀尖和五花肉都賣到每斤10元以上了!”8月26日,記者在北京朝陽區的一家京客隆超市看到幾種豬肉價格(前臀尖是10.3元,后臀尖是10.9元,五花肉是10.2元)基本都在10元/斤以上。這樣的價格不由得引發了顧客的感慨。
其實不僅是北京,全國各地的豬肉價格近幾個月都有明顯的上漲。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8月中旬(8月11日-20日)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顯示,相比8月上旬,除了蔬果受季節影響而價格波動較大以外,豬肉和雞鴨成為價格變動最大的食品品種。其中,豬后腿肉和五花肉,價格都比上旬上漲了2.8%。從國家統計局的監測來看,從6月中旬開始至今,豬肉價格已經上漲了70日。
此次豬肉價格持續上漲,跟4月份爆發的“甲型H1N1”流感時,因不準確的“臨時用名”而受到牽連的生豬行情,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當時生豬拋售得非常厲害。那些達到出欄的和還沒有達到出欄的,都被迫出欄了。”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分析師郭會勇向《中國經濟周刊》回憶說。
但是時隔3個多月之后,全國各地豬肉價格又出現普漲,終于讓那些深受甲型H1N1流感打擊的養豬專業戶們揚眉吐氣。
河南省許昌市一家生豬合作社經理張子安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當時情況糟糕透了,從生豬身上賺不到錢,我們也都非常絕望,快挺不過來了,但沒想到山不轉水轉,在今年夏天這個平時豬肉消費的淡季,豬肉價格不知為什么這么快又漲上來了。”
像張子安這樣心存疑惑的人不在少數。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字顯示,截至到8月21日當周,鮮豬肉價格為每斤11.69元。該價格比兩個月前高出11%,但是仍比2008年最高點低了20%。
“豬肉價格的上漲跟國家收儲有一定關系。首先,受上半年豬肉價格跌破豬糧比6∶1的盈虧平衡點影響,國家為保護生豬養殖戶的利益,啟動了凍肉收儲政策,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得到部分緩解;其次,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的上漲助推了豬肉價格上漲。”參與了2004年以來每年中央1號文件的起草工作的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豬糧比是指每公斤生豬價格和飼料類糧食價格之比,可直接反映養殖戶的盈利與否。
今年6月13日,國家三部委聯合啟動國產凍豬肉的收儲工作。商務部發布的消費述評中指出,自6月中旬收儲國產凍豬肉以來,豬糧比回升到6:1以上區間,這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同時,使得豬肉價格相比之前有所回升。
“最近新一輪的豬肉價格上漲還是一個恢復性的上漲,還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現象。因為豬肉價格去年跌得太低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宋國青教授向《中國經濟周刊》解釋。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分析師郭會勇則從另一個角度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了豬肉價格上漲的原因。
“最主要是由于存欄結構造成的。農業部公布的全國存欄4.5億左右,還是很充足的。但是在存欄結構中,大豬和中豬比重偏低,造成現在的存欄結構不合理。”郭會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因為生豬養殖一般是4個月到5個月的出欄時間。而今年4月到6月的上半月,生豬養殖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再加上4月份的H1N1流感,生豬拋售得比較厲害。
“可以肯定地說,當時補欄的也非常少。如果4月份補欄,到現在應該剛好出欄了。所以造成現在存欄結構中,可供出欄的豬比較少,進而導致價格上漲。”郭會勇說。
郭會勇告訴記者,存欄和出欄是畜禽生產中兩個常見概念,也是畜牧經濟的兩個統計指標。生豬存欄量,是指某一地域的生豬在某一時刻的飼養數量;生豬出欄量是指某一地域的生豬在某一時間段的出售或屠宰數量,也是養殖戶拿到市場上在一定的價格下愿意出售的實際生豬數量。
“到9月份,出欄就比較充足了,充足后價格就能穩定下來。”郭會勇說。
其實,我國生豬價格的跌宕起伏已有多次,但一直都沒有完全擺脫“過山車”規律。據農業部調查研究顯示,近30年來,我國生豬價格大體經歷了6次明顯波動,年環比增長超過10%,其中1988年、1994年和2006年3次大波動,年環比增長超過50%。尤其在2006年,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山東5個主產省,生豬出欄平均價格在1-5月份跌幅近24%,而5-12月間漲幅近65%,全年振幅巨大。為了穩定豬肉價格,2007年7月30日,《國務院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出臺,提出加大對生豬生產的扶持力度,主要政策措施是建立能繁母豬補貼制度、推進能繁母豬保險、完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建立對生豬調出大縣的獎勵政策、扶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飼養、加快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等。
“國家審時度勢在關鍵時候出臺政策,對抑制2007年的通貨膨脹起了很大作用。比如推出的能繁母豬保險現在還有。這些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宋洪遠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
農產品價格的“帶頭大哥”
其實,不僅是豬肉價格上漲,進入8月份以來,我國其他肉類和農產品價格上漲較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雞蛋。
8月26日,北京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北京新發地市場銷售的農產品價格顯示,當天該市場雞蛋價格為170元/箱,達到了今年的新高。另據北京博亞和訊農牧技術有限公司統計,8月份第3周(8月17日至21日),全國雞蛋出售均價為3.24元/斤,較8月份第二周(10日至14日)上漲0.08元/斤,與上月同期相比,增幅達14.82%。各主產區遼寧、河北、山東、河南的雞蛋均價與上月同期相比,分別上漲20.93%、14.12%、10.37%、14.26%。
與此同時,?受豬肉、雞蛋價格連續上漲的帶動,畜牧產品價格近期均出現上漲。8月份第2周(8月10日至14日),全國牛肉平均價格32.67元/公斤,比上周(8月3日至7日)上漲0.4%;羊肉平均價格32.12元/公斤,比上周(8月3日至7日)上漲0.2%;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2.31元/公斤,比上周(8月3日至7日)上漲0.4%。
而畜牧產品價格上漲,又帶動了飼料價格的走高,進而拉動糧價整體上漲。8月份第2周,全國育肥豬配合飼料平均價格為2.57元/公斤,比上周上漲0.4%;玉米平均價格1.79元/公斤,比上周上漲0.6%,玉米價格已連續上漲25周,累計漲幅17%;全國豆粕平均價格3.69元/公斤,比上周上漲0.3%。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字也顯示出與市場的一致性。據國家統計局公布,8月11至20日,在全國50個主要城市的15種主要農產品價格中,有11種農產品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2007年由豬肉價格瘋狂上漲引發的通貨膨脹人們還記憶猶新,在豬肉和雞蛋的帶領下,似乎新一輪的農產品上漲勢頭已經到來。這次由豬肉價格上漲進而帶動農產品漲價,會不會成為引發下一輪通貨膨脹的誘因,成為人們的心頭之患。
通脹只有一點苗頭
豬肉價格與通脹指標關系密切。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2007年1月至7月豬肉價格平均上漲48.3%,2008年1月至7月豬肉價格平均上漲47.4%,對同期價格總水平漲幅的影響分別達到29.5%和18%。2008年4月單月,豬肉價格上漲68.3%,拉動當月CPI上漲約2個百分點。
“如果豬肉價格太高,難免會引發通貨膨脹。”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分析師郭會勇不無擔憂地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CPI作為衡量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其統計指標的構成被業內認為是決定是否引發發生通貨膨脹的關鍵因素。“在當前的統計指標中,食品是所有八大類商品中權重最大的分類項,在CPI(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所占的比重是30%多點,而豬肉又是食品分類中最重要的子項目,豬肉價格在食品的占比是5%~6%。這個比例還是比較高的。”宋國青向《中國經濟周刊》強調,盡管如此,也不能過分強調豬肉價格對通貨膨脹所產生的作用。
“目前豬肉價格比過去波動大確實是事實,但不能賦予豬肉價格太多的意義,豬肉價格也沒有領先帶動的含義。其實前幾年經常鬧豬瘟,沒有人太過問,豬肉照吃。現在大家比較注重健康,使得豬肉價格出現波動,這些都是正常的,不能因此過分夸大豬肉價格對通貨膨脹的作用,畢竟CPI的權重是一個人為的規定。”宋國青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豬肉價格上升,只說明通脹有一點點苗頭,但通脹是否會發生,還是看宏觀經濟整體情況,要分析總體價格水平和總需求的情況。當然,還取決于當前的貨幣政策。”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也認同上述觀點,他向《中國經濟周刊》進一步分析說,當前我國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平衡,生豬儲備充足,保持價格穩定的物質基礎比較雄厚,總體價格水平不會出現持續、大幅上漲,因此,由豬肉價格上漲引發通脹的可能性不大。
據農業部統計,7月底全國生豬存欄量為4.5億頭,比上月底增加300萬頭,已改變了今年以來連續6個月的下降勢頭;能繁母豬占全部生豬存欄的比重為10.7%,高于9%的正常情況水平。
“這說明未來生豬供應是有保障的,也為防備可能發生的通脹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宋洪遠說。
豬肉漲價為何非要扯上通脹?
沈竹
進入8月以來,我國肉類和禽類產品價格快速上漲,其中最具代表性是豬肉和雞蛋價格。這一階段,全國農產品價格出現普漲。我國最近兩次較快的整體物價上漲都是由農產品漲價帶動,有人擔心這一次的上漲可能會誘發下一輪通貨膨脹。???
但是筆者認為從這一輪的豬肉上漲來看,我們所說的通脹應該是比較遙遠的命題,所謂通脹來襲的擔憂也有些杞人憂天的味道。
首先,此次上漲幅度雖然在兩個月左右達到了50%,但是基礎價格卻是前期恐慌性下跌后的價格。2008年底不僅有金融危機影響的經濟整體局勢的回落,而且2007年底到2008年瘋狂的投資豬肉市場的行為讓供需關系產生了極其不平衡的結果。而在這時候,媒體所宣傳的還是豬肉市場的火爆和投資價值,而國家政策的滯后性也助長了豬肉價格的這次暴跌。有農戶就告訴我,2008年,他養豬就拿到了政府的補貼,這樣鼓勵養殖的行為更拉大了供需之間的不平衡。當時一頭洋三元種豬的價格可以買到4500塊錢,利潤可以高達1500,有的甚至是2000塊錢。這樣偏離基本面的價格已經存在泡沫的成分,導致后來金融危機來臨之后,再加上甲型H1N1流感被稱為“豬流感”的原因,豬肉價格恐慌性下跌。這種非理性下跌讓中小農戶對于養豬無以為繼,紛紛揮淚宰豬,甩賣豬場,造成兩個月后開始供應量下滑,帶來供需的新一輪失衡。在這樣的基礎價格上上漲,部分原因是恢復性上漲。
其次,我們知道,豬肉的價格有周期波動的特性,一般的周期為三年。2006年豬肉價格暴跌,2007年底到2008年初到達峰值,繼而2008年底到2009年4月又跌入谷底,按這樣的趨勢,下一輪的峰值應該在2010年底到2011年初。而所謂的通脹,應該是物價普遍上漲,由于以豬肉價格為首的食品價格占我國CPI的比重高達30%,所以慣有的思維讓我們對豬肉價格的一點點波動都會帶來所謂通脹的恐懼,其實,大可不必。因為縱觀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在糧食、食用油到油脂的期貨價格并沒有大幅的波動,北半球現在沒有大規模的災情的情況下,應該能夠保證糧食價格的穩定。
最后,這一輪豬肉價格的上漲特點非常明顯,穩步而連續,用溫水煮青蛙來形容比較恰當。我們知道,大部分養豬人“一年賺錢,一年不賠不賺,一年賠錢”。原因就是農民對養豬的成本收益心中無數,生豬價格上漲大家一哄而上——現在隨著價格的回升,供應方市場應該可以在短時期內補充進來。并且國家6月收儲凍豬肉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政策,用這樣的囤積可以調節供需雙方的市場,所以在供應量不會緊缺的情況下,談通脹為時尚早。
相反,筆者認為現在最應該重視的是政府部門常常由于過于關注城市消費終端的價格上漲,又忽視農村供給環節的價格暴跌,造成政策滯后,不恰當地干擾市場的自我調節。比如在2008年,對于養豬專業戶的補貼就是明顯滯后的政策。如果當時能在有效監測的基礎上,對市場進行預期分析,通過預警方式盡可能減少養豬戶的信息不對稱,控制生產,豬肉價格也就不會出現后期大幅的波動。由于農產品國際市場決定因素較大,所以筆者認為,就當今中國的農產品價格波動的現狀,當務之急是扶持各種農村的中介組織,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以及公司加農戶等組織的建設,提高農戶自身的市場議價能力,從而能夠較強地抗御市場自然風險的能力,才能盡量減少農產品暴漲暴跌的特性對中小農戶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