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滾動新聞 > 建國六十周年農業報道 > 正文
新中國成立60年海洋管理工作成就
我國擁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陸岸線,6500多個島嶼,約300萬平方公里的主張管轄海域。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的海洋事業適應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不斷發展壯大,管理思路由側重海洋科研調查向綜合協調海洋事務轉變,管理領域由近岸海域向世界大洋和地球兩極拓展,管理方式由傳統的計劃體制向行政、法律、經濟等多種手段并舉的現代化模式發展。
一、我國海洋管理工作取得的成就
我國的海洋管理經歷從小到大,由弱到強,艱難曲折、勵精圖治的發展之路。1958年,為掌握我國海洋的基本情況和維護國家海疆安全,國家組織了“中國近海環境與資源綜合調查”,并于1964年組建了國家海洋局。如今,海洋管理工作已逐步形成了包括發展海洋經濟、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海防安全、海域使用和海島管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科研調查,以及擬訂國家海洋發展戰略、海洋政策和規劃,管理海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性服務等多項內容的綜合管理體系。
(一)海洋戰略規劃體系基本形成
過去相當長的時期里,這項工作基本上是空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海洋開發熱潮不斷高漲,同時很多地方也出現了開發布局不合理、資源浪費嚴重等混亂局面。通過調查研究和專家論證,國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綜合性或專項性的管理政策和戰略規劃。上世紀90年代,我國制定了《全國海洋開發規劃》、《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等。進入本世紀,國務院批準印發了《全國海洋功能區劃》、《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等重大規劃。這些政策規劃的實施,為統籌海洋經濟協調發展,規范海洋開發利用秩序提供了的科學指南。
(二)海洋法制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陸續制定了《海洋環境保護法》、《領海及毗連區法》、《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海底電纜管道鋪設管理規定》、《涉外海洋科學研究管理規定》、《海洋傾廢管理條例》等一批法律法規,初步形成了海洋法制體系。進入新世紀,海洋法制建設又實現新的突破,2001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海域使用管理法》。這部法律的出臺,豐富和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海洋管理法律體系,對聯合國所倡導的海洋綜合管理模式做出了開創性的探索。
(三)海域使用管理力度不斷加大
多年來,我們努力創新管理機制,轉變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認真貫徹海域權屬管理、海洋功能區劃以及海域有償使用三大管理制度,海洋開發活動正逐步朝著“有序、有度、有償”的方向發展。2008年共頒發各類海域使用權證書9120本,確權海域面積22.5萬公頃,征收海域使用金58.9億元,督查各類違法案件2000余起。通過嚴格行政執法,保證了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用;顒拥捻樌M行,維護了海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宏觀調控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
(四)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扎實開展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是海洋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關系到海洋的可持續利用。為此,一是加大了陸源入海排污口的監督管理,對全國609個陸源排污口、22個海水浴場、16個濱海旅游度假區、19個赤潮監控區、18個生態監控區進行了連續監測工作,并及時發布監測信息。二是加大了海洋生態保護工作力度,先后建立了156個海洋自然保護區、12個海洋特別保護區。三是組織編制并正在實施國家重點海域保護規劃和省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劃。目前,我國中遠海海域海洋環境質量保持良好狀態,近岸局部海域海洋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五)海洋科研調查能力持續增強
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國已初步建立起由衛星、浮標、潛器、岸站、船舶等組成的海洋立體監測網,對海浪、海冰、風暴潮、赤潮、海上溢油及海濱浴場環境質量實現了業務化監測預報,為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良好服務。海洋基礎研究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穩步推進。海水淡化利用技術進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為緩解我國淡水資源緊缺局面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海洋生物技術異軍突起。我國海岸帶、海島和近海海洋綜合調查等一大批專項的實施,為海洋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和資料。數字海洋信息框架構建工作也全面鋪開。
(六)海洋公益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海洋業務系統建設步入新的歷史時期,海洋公益服務事業全面發展起來。逐步形成了海洋環境監測網、海洋數據傳輸網、海洋環境預報系統、海洋信息系統等業務系統。從1986年7月1日開始,每日定時在中央電視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發布海浪等信息預報,為海洋資源勘探開發、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海洋運輸、海難救助等提供專項預報。2006年,國家海洋環境數值預報系統升級換代并業務化運行;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動的海洋自然災害應急反應機制,及時發布了數百次海洋災害預警報信息,有效降低了災害損失。目前,我國首個“數字海洋”公眾服務系統已正式啟動,初步實現了對海洋的數字化、透明化和可視化表達,是中國“數字海洋”建設邁向應用服務的一個重要標志。
(七)海洋行政執法工作穩步推進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海洋行政執法工作穩步推進。2000年以后處置侵犯我國海洋權益事件300余起,涉及國家十多個,其中包括在東海成功跟蹤監視日本的沉船打撈活動。2006年起,維權執法工作進入新的階段,中國海監巡航執法由不定期轉為定期,開始在黃海、東海、南海北部、南海南部進行定期維權巡航工作。2008年,我海監船對南沙全部島礁進行了抵近觀察,對外國軍事測量船非法在我管轄海域調查進行了監視執法,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實施了巡航執法,以實際行動宣示了我政府的立場和主張,有效地維護了國家海洋權益。
(八)極地和大洋工作開創了嶄新局面
隨著海洋管理工作的拓展和延伸,我國極地和大洋工作開創了嶄新局面。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展大洋多金屬結核資源調查之后,已組織實施了20個航次的大洋科學考察,取得了7.5萬平方公里多金屬結核富集區的專屬勘探權和優先商業開采權!按笱笠惶枴贝趫绦械19航次的任務中,在印度洋成功發現了新的海底熱液硫化物活動區域,實現了中國人在該領域“零”的突破,也是世界上首次在該區發現海底熱液硫化物活動區并“捕獲”其樣品。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有計劃地發展極地事業,到2009年,共進行了25次南極科學考察,3個年度的北極科學考察,先后建立了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北極黃河站,2009年2月2日,我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中國南極昆侖站在南極冰蓋最高點的正式建成,標志著我國南極考察已邁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
海洋綜合管理的加強,有效促進了海洋資源、環境的合理利用和海洋開發秩序的好轉,從而推動了海洋事業特別是海洋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60年來,已形成了13個主要海洋產業。濱海旅游業、海洋水產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石油天然氣業、沿海造船業等在國內經濟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國際市場也具有了相當的競爭力。我國海洋漁業和鹽業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造船業居世界第三,商船擁有量世界第五,港口數量及貨物吞吐能力、濱海旅游業收入位居世界前列。海洋產業的迅猛發展給海洋經濟帶來了勃勃生機。1978年,我國海洋產業總產值只有60多億元,改革開放30年中高速遞增,2008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達到2.97萬億元人民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由不到1%增加到9.87%,一躍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供稿:國土資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