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龍鳳濕地已成為“綠色油化之都的名片”
50年后的今天,以大慶油田為牽頭方的一批石油工人正在黃浦江畔建設一座“油立方”,這就是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石油館。
大慶的立交橋和樓群
許可新
作為中國最大油田的所在地,未來的大慶市將何去何從?能不能擺脫石油工業另謀其他經濟方向?大慶市的“一把手”又如何看待石油工業以及這座城市當前面臨的挑戰和發展機遇?
8月7日,大慶市市委書記韓學鍵在其辦公室接受了CBN記者的專訪。
CBN:在您心目中,大慶是個什么樣的城市?
韓學鍵:我在大慶工作已經五年了,在我的心目當中,大慶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魅力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創業的城市。
大慶的歷史雖然短暫,但它創造了世人欽佩的輝煌成就。建市至今30周年,從油田發現到今年是50周年,半個世紀以來,大慶人經過艱苦奮斗和不斷的探索,不僅為我們共和國創造了巨大的物資財富,同時我們也在實踐中塑造了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基本內涵的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這是我們的精神財富。
所以,能在大慶工作,能為大慶人民做些事情,我感到很自豪。
CBN:您曾經說過,大慶的發展“要依靠石油,但不依賴石油”,站在大慶油田發現50周年,以及大慶建市3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您覺得大慶這些年在“依靠而不依賴石油”上做得如何?
韓學鍵:大慶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過去50年的發展,我們主要是依靠資源的支撐,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后,我們開始發展其他產業,即除了石油勘探和開采之外,我們致力于發展石油化工、農產品精深加工、機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現代服務業等。
資源它終究會不斷減少,但城市歷經幾百年、幾千年還要存在。所以,這些年來,大慶市委市政府,也包括我們中直企業(中央直屬企業),在致力于創造百年油田的同時,不斷大力發展接續產業,也就是我們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們的資源,依托我們的資源,但是不依賴資源。這是一種多元發展的路子,這也是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最基本的指導思想和我們推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所秉承的一個基本理念。
所謂“依托資源”,就是未來一段時間,我們的原油產量還要在4000萬噸這個基礎上持續穩產,這是實現大慶可持續發展最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基礎和前提,但僅靠這個產業,還不足以支撐我們這座城市,如果其他產業發展不起來,包括我們的就業問題會很難解決,財政收入的問題也會很難解決,包括這座城市的發展后勁等,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在“依托資源”的同時,不能“依賴資源”,也就是發展非資源型產業,比如說現在我們發展高端服務業,其中的外包產業就是消耗資源比較少,污染和排放比較少,另外吸納就業的容量又比較大。
CBN:您剛才提到,大慶將來要走“依托資源”的多元發展的道路,那么,對于大慶來說,走這樣一條道路,現在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韓學鍵:大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很好,機遇很多,但壓力也很大,面臨的挑戰也很多。
所謂的基礎條件好,機遇較多,就是黨中央、國務院以及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對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資源型城市加快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黑龍江省委最近提出要建設八大經濟板塊、十個方面的重大項目,大慶正處在哈大齊(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工業走廊的中間節點上,從客觀上來看,對我們未來的發展是比較有利的。
另外一個,從我們自身看,這些年來,經過我們不斷的探索和艱苦的努力和創業,我們的產業基礎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現在全市企業是14700多家,規模以上的企業1200多家,這些企業是大慶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平臺。
所謂壓力很大,是因為現在我們的經濟結構中,原油還占60%左右,發展其他產業的壓力非常大。這種壓力主要在于,我們的產業基礎,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還沒有形成主導產業,還比較薄弱;另外一個方面,大慶城市的人口在不斷增長,就業的壓力也是很大的,財政方面的壓力也很大。
但回過頭看,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大慶除了石油以外,其他產業的經濟總量只有30個億左右,到去年,這個數字已經發展到了800個億了,所以大慶在可持續發展、實現城市轉型方面,我們是認識比較早的,起步也比較早,現在發展的勢頭也比較好,所以我們對實現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還是充滿信心的。
CBN:面對美好的未來,您目前心頭最為焦慮的事情是什么?
韓學鍵:現在,我想得最多的還是讓我們全市老百姓、城鄉人民,首先能夠樂業,即實現充分的就業,使每一個有就業能力的群眾都能夠有自己的職業。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安居,都能有房住,我想就是讓我們人民樂業安居,這是我最大的愿望。
CBN:有人把大慶比喻成共和國的長子,如果由您來打比方,您覺得大慶是共和國的什么?
韓學鍵:大慶過去50年中取得的一些成就,都屬于過去,對于我們大慶人,想得更多的還是大慶未來的發展,這需要我們鞏固、繼承和弘揚我們幾代大慶人創造的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
當然,我們也牢記幾代大慶人為共和國經濟建設所作出的卓越貢獻,但作為今天的大慶人,以及我們大慶的子孫后代,還要向前看,不斷進取,把大慶建設得更加美好,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和新的成就回報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對大慶的支持和關懷,同時也不辜負我們幾代大慶人為大慶今天或者未來發展所打下的這樣一種良好的物質和精神基礎。
CBN:談到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來到大慶,本地人告訴我,這些年鐵人紀念館越修越大,胡錦濤總書記今年6月視察大慶時,也鼓勵大慶人要繼承和發揚鐵人精神,您是怎么評價鐵人精神對大慶的影響?
韓學鍵: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是我們這座城市的靈魂。
鐵人王進喜是我們中國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鐵人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大慶走過50年歷程(的一個縮影)。正是有了像王鐵人這樣一大批為我們中華民族,為我們國家的未來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有了今天這座城市的繁榮局面,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如果沒有我們老一代的石油人打下的基礎,這一切是很難想象的。
CBN: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如果說大慶有什么需要反思的話,您覺得是什么東西?
韓學鍵(沉思片刻):需要反思的,我認為是我們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我們原來還是(過于)關注資源,(過于)依托資源來發展自己。我記得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有一個觀點,大意是,未來的城市或者國家,最具競爭力的是(擁有)沒有資源的產業。
前些年我們的產業的發展當中,包括產業結構的定位和調整當中,更多還是從資源這個角度考慮得多一些,現在我們正在轉變。我們需要依托但不依賴資源,當然,我們有資源,我們還要把它充分地利用好,放大它的能量,但更多的,我們還是要發展一些非資源性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