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小乎 張所利
——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整合農業資金,發展外向型農業紀實
“依列那”公司老總劉寶國不久前被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授予“優秀投資者”、“榮譽市民”稱號,這已經是他第二次獲此殊榮。在俄羅斯,有很多人知道“依列那”這家中國的農業公司,因為他們種地的本事了得。去年,俄羅斯濱海邊區第一副州長杜比寧·瓦連金·斯基班諾維奇以及30多個農場場長及農藝師,兩次到種植現場召開濱海邊區農業現場會,看著每公頃均產3.5噸的水稻長勢,人人驚嘆不已。
“依列那”中國境外農業開發一面旗
“依列那”是黑龍江綏芬河市的企業,在當地叫寶國公司。2005年響應國家“走出去”號召,在俄羅斯成功購置了土地使用權49年、可耕種面積10000公頃的境外農場,這是綏芬河邊境口岸開放以來最早涉足俄羅斯農業的大開發。
俗話說,看田選種,看種種田。公司與烏蘇里斯克種子研究所共同培育適合濱海邊區種植的優良品種,同時還把研制出的最新品種拿到基地種植,2008年基地完成種植面積14000公頃。寶國公司的種子基地不僅解決了自己農場的用種問題,還為其他在俄從事農業種植的中國公司雪中送炭提供種源。
春耕秋收,寶國公司將一系列新的耕作技術、栽培技術、施肥技術、防病滅草技術都應用到俄羅斯的土地上,在公司豐收盈利的同時,我國蓬勃發展的現代農業也在俄羅斯嶄露頭角。2005年俄濱海邊區新任農業副州長波勃夫·尤里·伊萬諾維奇召集邊區10多個農場的場長,實地考察公司大豆、玉米、小麥科技情況。
農業機械是現代農業的標志之一,這一點也被寶國公司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廣袤的俄羅斯土地上,春播秋收的每一步都有農機顯威,充分展示了現代農業的效率和規模。更為難得的是,公司還為國內農機修造業和農村廣大剩余勞動力在俄羅斯尋找到市場。幾近倒閉的富錦拖拉機廠就是在他們的幫助下,出現了轉機。
迄今為止,寶國公司仍是我國對俄農業合作最大的一家公司,被俄濱海邊區樹立為農業種植的典范和科技種田的一面旗幟,寶國公司也因此享受到多項俄羅斯優惠政策:他們在俄羅斯購買化肥、除草劑、柴油等均可得10%左右優惠;辦理勞務手續,俄當地政府給每人優惠1000美元,從綏芬河到莫斯科費用補助2000元人民幣;公司的農業稅全免;還可在當地銀行享受和俄國公司一樣的貸款業務……
整合農業資金為外向型農業發展搭階梯
回味收獲的喜悅,讓寶國人最念及的是在艱難起步之際,綏芬河財政給予的大力支持。
綏芬河市作為全省第一批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市,可謂全力打出了“漂亮仗”。俄羅斯遠東地區有廣袤肥沃的土地,但人力資源匱乏,農耕技術落后,土地糧食種植開發遲緩,而與之毗鄰的黑龍江省是我國糧食主產區,勞動力資源豐富、耕種技術先進與俄羅斯形成互補,加強兩國農業合作成為中俄經濟技術合作的一個亮點。因此,綏芬河財政部門在全盤掌握市轄外貿企業基礎上,對區內從事對俄境外農業合作的外貿企業以及為這些企業服務的農產品基地、物流公司、勞動力培訓基地等企業,建立了綏芬河市外向型農業項目庫,并確定支持重點和重點項目。寶國經貿公司對俄糧食種植和平臺建設、佳信公司境外養殖等項目有幸成為首批支持重點。2006年市財政有關部門在上級資金沒有到位的情況下積極自籌資金開展整合工作,將上級安排的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資金、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升級資金、農業產業化資金、綠色食品資金和以及市安排的部分支農資金,共計整合1476萬元,用于扶持對外農業企業。
服務好境外各企業,使之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對俄經濟技術合作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是財政部門做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幾年來,財政等相關部門為赴俄的眾多國內公司無償的介紹經驗,無償地培訓種植業和養殖業技術,提供各方面信息。直接輸出勞務總計1400人次,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黑龍江省的就業壓力,為我國勞動生產者提供了參與國際人力資源流動與競爭的機會,同時也增加了境外就業人員的收入(人均每月2500元)。
有了財政資金、政策的大力的支持,寶國公司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和種子基地面積也逐步成為現實。2008年,公司新購入新型播種機、聯合整地機、大馬力牽引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50余臺套。同時購入烘干機、提升機等其他配套設施4臺套,烘干窯于正式投入使用,到目前為止已烘干小麥2000噸,玉米3000噸。同時,新建4000平方米豬舍,形成種植、養殖產業鏈條;完成倉儲庫建設3000平方米,提高了企業倉儲能力;建設勞務人員培訓中心300平方米,加強農民科技技術培訓。
固定辦公場所和先進的辦公設施,也是企業在境外得以穩定的基礎之一。寶國公司負責人介紹說,正是這些基礎建設,保證了境內外信息的采集、整理、發送及各類培訓任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