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譚 璐香港報道
8月19日,張曉剛以鞍鋼股份(00347.HK)董事長的身份出現香港中報現場,他言語謹慎,對于鐵礦石談判的進展以及鋼鐵價格的走勢都表示不愿做過多預測。
張曉剛的謹慎不難理解,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中國鋼鐵協會副會長,在鐵礦石談判的微妙時刻,任何的言論都有可能引起各種猜測。
8月17日,中鋼協與澳大利亞FMG公司剛剛簽訂了降價35%的半年期長協礦協議,獲得了鐵礦石談判的局部突破,不過力拓已經表態,稱中方和FMG的談判結果與力拓和中方的價格談判無關。必和必拓中國區一位高管也表示,不會跟隨FMG與中國的鐵礦石價格談判結果。談判之路注定漫長。
“談判一直沒有結果,證明談判過程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大家還在商談之中。至于談判到了什么程度,何時能出結果,以及最后能談定怎樣的價格,現在還很難說。”張曉剛在接受包括本報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說。
根據鞍鋼最新公布的中期業績,虧損達15.47億元,盈利同比下降125.82%。不過,張曉剛預期隨著下半年成本的下降以及產品價格回升,業績將大為改善。
談判結果難預測
《21世紀》:你怎么看目前正在進行的鐵礦石談判,中鋼協與力拓、必和必拓等企業的談判是否有可能跟隨FMG的談判結果?
張曉剛:大家三天前可能都知道了,中國鋼鐵協會與澳大利亞FMG公司已經達成了下半年鐵礦石價格的協定,目前僅僅是與FMG達成了協議,中協會仍然在與其他公司繼續商談下半年鐵礦石的價格。從年初開始,中鋼協就提出了降價應有的幅度,但是談判一直沒有結果,證明談判過程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大家還在商談之中。至于現在談判到什么程度,何時能出結果,以及最后能談定怎樣的價格,現在還很難說。
《21世紀》:那么談判最終確定的鐵礦石價格,對于鞍鋼本身的影響有多大?
張曉剛:鞍鋼的鲅魚圈項目所用的鐵礦石全部都是進口的,所以鲅魚圈項目所受的影響會比較大。
《21世紀》:鋼材市場的價格在回穩上升,你對于下半年鋼鐵價格的走勢如何判斷?
張曉剛:中國鋼鐵市場的價格到了一個比較敏感的時期,9月份之后鋼材的價格走勢,我現在很難作出判斷,只能說7、8、9月這幾個月一直在上漲,7月和8月環比漲幅大概在400-500元/噸,9月份的漲幅會比7月、8月小,主要是市場需求方面的影響。現在國際鋼鐵市場的恢復速度沒有中國這么快,中國鋼鐵是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經濟拉動的持續性和鋼鐵需求的持續性決定了市場的未來。
產業鏈海外延伸
《21世紀》:上周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表示,鋼鐵產能過剩明顯,產能6.6億噸,需求4.7億噸,過剩1.9億噸。但同時還有5800萬噸產能的項目在建,所以呼吁三年之內不要再新建鋼鐵項目。這對于你們的發展是否有影響?
張曉剛:我覺得這是國家對目前產能過剩現狀提出的目標和要求,企業應該堅決執行。
中國的鋼鐵產能出現過剩,上個月的實際產能超過5100萬頓,全年就超過6億噸了,今年第四屆鋼鐵協會今年初對全世界鋼鐵產能的預測是9.8億噸,當然隨著全球鋼鐵產業的恢復,產能會超過10億噸,但中國5億-6億噸的鋼鐵產能也顯得過多了。所以中國應該進行產業調整,使得產能分布更加合理。
《21世紀》:你們與母公司關于鐵礦石供應的新合約,會按照什么標準?
付吉會(董事):今年上半年,按照關聯交易的規定,上市公司從集團采購的鐵精粉價格為887元/噸。今年下半年,會調整為每噸578元。該關聯交易協議的執行期到年末結束,我們正在考慮明年和后年與集團礦石供應的定價方式,總的考慮是要接近市場。
《21世紀》:鐵礦石關聯交易的定價方式,會變成每季度做一次調整嗎?
付吉會:有考慮過從每半年調整一次變為每季度調整一次,不過還沒最后確定。
《21世紀》:7月份鞍鋼集團與澳大利亞西澳州政府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包括在西澳投資興建鋼廠的可行性研究。投資的計劃如何?
張曉剛:我們簽訂的僅僅是意向性的協議,目前我們在澳大利亞只是與上市公司金達必公司共同開了一個鐵礦,滿足沿海鋼鐵廠的原料需求,至于以后是否會建鋼鐵廠,要看雙方商談的結果。
《21世紀》:除了在澳大利亞的項目,還有其他海外發展的計劃嗎?
張曉剛:從產業鏈完善這個角度,應該是在產業鏈上下游有所延伸,比如澳大利亞盛產鐵礦石,就應該成為產業鏈上的一部分。我們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戰略和方式,比如在澳大利亞,我們更多的是參與到上市公司,保證自己的鋼廠有豐富長期的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