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媛
7月22日,北京存在捂盤行為的7家違規房企被住建委曝光。當月17日,上海市出臺了《商品房銷售方案備案管理暫行規定》,遏制開發商“少量多批”“捂盤惜售”。而深圳更是從7月1日開始了為期1個月的房地產市場大檢查,捂盤惜售是重點內容之一,五六個樓盤遭查,部分違規樓盤的房源被封鎖。
從上述各地政府頻頻采取的一系列行為,不難看出,隨著市場復蘇,成交量大增、房價大漲,“捂盤惜售”這一開發商慣用招數又重現樓市。
開發商之所以捂盤,最直接的原因是預期房價還會進一步上漲,捂盤就等于捂住了巨額利潤。這使得開發商在賣房子時表現出“惜售”現象,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造成市場產品供應不足的假象,從而為房價的上漲推波助瀾。銷售前廣泛認籌、等吸足籌碼后再逐步提價,以及拖延辦理預售證時間的辦法,都是房地產開發商常見的捂盤手段。
但令人警惕的是,這一輪捂盤所處的背景決定了其對樓市造成的傷害更為嚴重。當前樓市與2007年有所不同,仍處于市場恢復階段。雖然拉動內需是國家經濟的需要,但是投資過熱帶來的金融風險也是無法避免的。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開發商捂盤惜售,造成的結果將是多方面的:一是會將大部分的剛性需求阻止到門外;另一方面,投資者更加瘋狂地逐利搶購,樓市泡沫則會越吹越大。更為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經濟處于回暖復蘇階段,捂盤行為炒高房價,可能會使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由此影響到其他實體經濟的恢復,進而對我國整體的經濟發展起到負面作用。
面對卷土重來的捂盤行為,如本文開頭所述,政府亦進行了一系列的監管和整治。而早在三年前的 2006年7月,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工商總局曾聯合發出《關于進一步整頓規范房地產交易秩序的通知》,其中明確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取得預售許可證后,應當在10日內開始銷售商品房。但這一措施,卻難以被開發商遵循執行。
其實,市場化的問題解決,政府更應著眼源頭,以市場化之法則應對。捂盤的背后是房價飛漲過程中,開發商謀求利潤最大化的正常反應。房地產商的行為邏輯符合市場規則:預期房價繼續上漲,而未來所獲得的收益,必然大于正常銷售并投入新樓盤開發所產生的利潤。但是,政府出臺懲治房地產開發商捂盤惜售的政策,無疑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真正的解決之道,在于政府如何拉住這架不斷上漲的房價馬車。
事實上,這就是一場博弈,房地產商賭的就是房價不跌的格局。所以,只要房價上漲得不到抑制,捂盤就會長期存在。其背后的高房價驅動邏輯,理應得到政府足夠的警惕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