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董事長 高建平
本期主講人
高建平,1959年7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高級經濟師。歷任興業銀行辦公室副總經理,興業銀行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辦事處主任,興業銀行辦公室總經理,興業銀行上海分行籌建組組長,興業銀行副行長兼上海分行行長,興業銀行副行長(主持工作),興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行長;現任興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2008年10月31日,興業銀行正式對外承諾采納赤道原則,成為中國第一家本土赤道銀行。這一舉動傳遞出一個積極信號:國內銀行業已逐漸意識到其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責任與作用,開始利用先進的金融技術來管理面臨的環境與社會風險。
筆者作為興業銀行赤道原則工作領導小組的主要成員之一,參與了該行采納赤道原則工作的前期論證、整體規劃及溝通協調全過程,并正在致力于推動赤道原則在該行的落地與實施。
近年來,赤道原則也越來越受到國內監管機構和國內銀行業的重視,人民銀行、銀監會、環保部等監管機構也先后引進了赤道原則的相關理念與方法。對于中資銀行而言,采納赤道原則,一方面可以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另一方面能使銀行更加注重長期利益而非短期利益。當銀行將自身發展目標和社會目標統一起來時,就能夠實現銀行和社會價值的“雙贏”。
一、赤道原則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
1、有助于樹立項目融資環境與社會管理的全球標準。
赤道原則第一次把項目融資中模糊的環境和社會管理標準明確化和具體化,確立了國際項目融資的環境與社會的最低行業標準,有利于平整游戲場地,也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環,提升整個行業的道德水準。由于赤道原則的出現,使得接受赤道原則的金融機構不再以環境和社會風險的最低標準為基礎進行業務競爭,并開始在環境和社會問題上開展廣泛和深入的合作。目前全球已有69家金融機構宣布采納赤道原則,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意識到要成功融入國際項目融資市場。
2、有助于降低和緩釋融資項目中的環境與社會風險。
赤道原則對融資項目有著較為嚴格的操作要求,赤道銀行通過履行審慎性的審核調查義務,可以更有效地去評價、識別環境與社會風險,還可以幫助借款人去解決項目存在的問題,減輕或緩釋項目環境與社會風險;同時,嚴格的責任機制將幫助貸款企業和項目主體完善內部管理流程,提升管理環境和社會風險的能力,履行好社會和環境責任。
3、有助于引導金融資源實現更有效的配置。
銀行在配置與調控資源上具有獨特作用,由于赤道原則在管理項目融資上適用了嚴格的評審標準與流程,采納赤道原則后,商業銀行可以依靠科學的篩選工具選擇優質項目,決定了只有那些效益好、能耗低、環境和社會風險能夠得到控制的項目或企業才能獲得融資支持,而限制了那些對環境和社會造成損害的項目或企業的發展,從而將金融資源引向那些有良好環境表現的企業或項目。
4、有助于帶動其他業務領域的溢出效應。
盡管赤道原則目前僅限于特定范圍內的項目融資活動,但這些原則也能夠推動其他業務領域環境和社會管理實踐的發展,從而提高整個銀行業的環保業績溢出效應。隨著項目出資方開始在項目規劃和設計的最初階段實施這些標準,這種靠攏將帶來更大的環境和社會效益。
二、赤道原則對銀行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
1、有利于提高銀行的風險防范能力。
長期以來,國內商業銀行對于環境與社會風險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于環境與社會風險的認識大多停留在“環保”這一狹義概念上。銀行在做項目貸款前,盡管也會關注項目的環境與社會風險并對風險進行評估,但這種評估更多的是一種經驗判斷或是簡單依賴“環評報告”,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清晰的、可操作的評估體系和方法,從而容易導致風險被忽視或是被放大。赤道原則形成了一套先進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工具,使得銀行不僅可以依靠科學的篩選工具選擇優質項目,還可以依靠先進的內部管理流程監督項目的實施,降低環境和社會風險,有利于提高銀行的風險防范能力。
2、有利于打造優質金融產品,提高品牌價值。
采納赤道原則以后,商業銀行可以抓住新的市場機會,大力開拓社會責任營銷模式,積極打造以“可持續金融”為核心的優質項目融資產品,吸引優質客戶。同時,優質項目所產生的良好社會影響將有利于樹立銀行項目融資品牌,提高銀行項目融資的整體質量,并能夠形成良性循環,吸引更多優質客戶和項目向銀行申請貸款。
3、有利于擴大市場份額,融入國際金融市場。
作為參與國際項目融資的準入門檻,采納赤道原則有助于擴大銀行在項目融資市場上的份額。目前,赤道原則已成為國際上的銀行間公約,在許多國際銀團貸款中得到適用。據統計,截止2008年12月,即使在牽頭行是非赤道銀行的情況下,新興經濟體中85%的項目融資交易都遵循赤道原則。由于赤道銀行通常具備較好的項目融資管理能力,項目貸款選擇赤道銀行合作的可能性亦隨之增大。因此,采納赤道原則有利于銀行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參與國際項目融資,見證甚至參與國際金融規則的制訂和修改。
4、有利于銀行履行社會責任,提高社會聲譽。
采納赤道原則后,銀行可以避免或減輕銀行融資項目對生態系統和社區產生的不利影響,減少政府、公眾,尤其是非政府組織可能提出的反對意見,樹立銀行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積極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健康形象,并增強銀行的聲譽,贏得利益相關者的支持,還有可能提升銀行的評級,從而全面提升銀行品牌、信譽和競爭力。
5、有利于推進銀行業務結構調整和盈利模式轉變。
在當前復雜多變和充滿不確定性的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下,資產負債結構配置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項目貸款具有占用資本大、周期長、流動性較差等特點,在商業銀行資本資源、信貸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嚴格項目貸款的準入,強調資本占用和資金占用,提高中長期貸款的整體收益率,對于商業銀行推動業務結構調整,促進業務轉型也將有著積極的作用。
6、有利于提升銀行專業能力,實現長遠發展。
赤道原則對銀行的內部管理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相對于國外先進的赤道銀行而言,國內商業銀行目前十分缺乏行業專家和環保專家,因此,商業銀行采納赤道原則后,通過強化內部能力建設、培養自身的專家團隊、建立行外專家庫資源等方式培養與引進專業人才,對于銀行提高自身的調查能力和風險評估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之,赤道原則強調從履行社會責任到提高銀行效益的一系列“利”“義”連接,提供了一條銀行業與環境、社會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路徑。可以預言,今后在推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上,赤道原則將繼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采納赤道原則,對于中資銀行而言,是大勢所趨,是職責所在,也是銀行自身價值提升的內在要求。
鏈接:
什么是赤道原則
赤道原則形成于2002年10月,是由IFC與荷蘭銀行聯合發起,參照IFC的可持續發展政策與指南建立的一套金融行業基準,其宗旨是幫助借款人和金融機構解決項目融資中可能遇到的社會和環境問題,確保融資投入的項目能按照對社會和環境負責的方式發展,以促進項目建設與其所在社區和環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