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胡玉慧
新能源板塊在本輪A股反彈之初曾獨領風騷,然而進入今年二季度后,卻漸趨沉寂。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于股價狂飆后公司業績如何支撐當前的高估值。
因此隨著科力遠、鑫茂科技等新能源焦點公司近期披露2009年中報業績,投資者不妨仔細審視下新能源公司的基本面,或許能發現其中含金量究竟有幾何。
《每日經濟新聞》用Wind資訊對新能源板塊上市公司中期業績進行了初步統計。截至昨日,共有43家新能源類上市公司公布了中期業績,其中有24家凈利潤同比下滑,占比達56%。19家凈利潤實現增長的公司中,除風電整機廠商湘電股份、華電國際凈利潤同比增幅在200%以上外,其余增幅均在100%以內,且有12家增長幅度低于50%。而業績下滑公司中,下滑幅度超過100%、200%甚至300%的更是比比皆是。比如有研硅股,上半年營業收入1.96億元,同比減57.59%;凈利潤為-7632.89萬元,同比大減365%;又比如精功科技上半年虧損2331.14萬元,同比降幅高達330.45%。
不過仔細研究這些新能源公司,或許可以發現其概念的成分更大。以華電國際為例,公司的主業實質上是發電業務,占到了主營業務收入的96%,與新能源沾邊的也就是旗下有投資風電公司。而真正開展新能源業務的上市公司,收益也沒有市場期望的那么大。比如投資者熟悉的精功科技,因生產多晶硅鑄錠爐走入大眾視線,然而在報告期內,公司這塊業務營業利潤為-114.99萬元,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占比也只有0.68%。南玻A宜昌多晶硅產業基地年初即開始投產,但公司半年報顯示尚處于系統優化進程中,釋放業績還需要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