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資金
東方早報記者 黃武鋒
去年11月份以來一路狂飆的“信貸快車”,終于在7月份轉了個彎。
1-7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7.73萬億元,其中7月份卻僅新增信貸3559億元,創下年內新低,這一數字不僅遠低于6月份新增信貸量1.5萬億元,也是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實施以來貸款增量的月度新低。
但擔心因信貸緊縮沖擊市場的投資者,似乎不必過慮。央行昨日在描述7月情況時稱,“貨幣供應繼續快速增長,信貸結構明顯改善。”
7月底,代表經濟活躍程度的狹義貨幣供應量(M1)同比(與去年同期比)增速,在7月份創出有紀錄數據以來的新高,增長26.37%。7月底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雖較6月末微降0.03個百分點,但仍處于28.42%的高位。值得注意的是,7月底,通常被用來衡量經濟活躍程度的“剪刀差”(M2增速與M1增速之差)已縮小至2.05%,較6月份的3.7%再度大幅收窄,這被不少學者直接解讀為宏觀經濟更為活躍。
“可貸優質項目已不多”
關于7月信貸增長回落的原因,新華社昨日援引央行相關負責人的話解釋,銀行業貸款投放通常呈現出季節波動特點:從全年看,貸款往往是上半年多、下半年少;從季度看,3月、6月、9月等季末月份新增貸款往往較多,4月、7月、10月等季初月份新增貸款往往較少,“而且從規模上看,今年7月新增貸款雖不如今年前幾個月,但仍大大超出前7年當月的平均水平。”
央行相關負責人總結稱,“(7月份)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3404億元,票據融資同比多減2749億元,貸款結構明顯改善。”今年上半年,票據融資同比多增1.7萬億元。其中一季度新增票據融資高達1.48萬億元,以致三季度成為新增票據融資到期高峰。
對上述說法,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的觀點是,在當前情況下,季初減少貸款或季末沖貸款的必然因素可能并不明顯。他認為,7月新增信貸大幅回落的原因,首先是可貸的優質項目已不多,此外則是票據融資減少,轉換為中長期貸款進入實體經濟;另一因素則部分緣于監管因素。
魯政委認為,7月信貸增長之所以低于其此前預期的5000億元,主要原因即是“股份制銀行、中小銀行新增貸款沒有預想的多”。
下半年或月均增4000億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下半年月均新增信貸將在4000億元左右。
“各方跡象表明,下半年新增信貸規模下降是必然趨勢。”銀河證券策略分析師張琢認為。
中金公司報告認為,隨著市場在7月29日結束單邊上漲、反彈之后又繼續下跌,市場情緒出現明顯的變化,短期流動性流入的趨勢將有所減弱。在預期短期后市波動加大、難以很快進入快速上漲的趨勢下,短期略降低倉位、保留靈活性的意愿在增加。這在客觀上也會使得流動性的趨勢減弱。
張琢則認為,近一段時間以來,各方一再強調貨幣政策并沒有出現轉向,以低利率刺激經濟增長仍然是央行下半年的重要任務,市場流動性仍然會有一定的保障。
截至7月底,M2余額為57.3萬億元,同比增長28.42%,但比6月末低0.03個百分點;M1余額為19.59萬億元,同比增長26.37%,比6月末高1.6個百分點。一股份制銀行交易員指出,M2保持高增長,正好印證市場流動性仍然充裕,也說明央行并沒有進行流動性規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