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BN記者 嚴碧華 北京報道
日前,雅芳公司發布的財報顯示,由于企業重組開支巨大,該公司第二季度的利潤大幅下降了54%。雅芳公司表示,已經削減了超過25%的經理層職位,今年底之前將裁員1300人,希望每年可以節省2億美元開支。
2005年,雅芳在國內第一個拿到直銷執照,隨之采取專賣店發展直銷人員的銷售模式。四年之后,直銷人員越來越龐大。數據顯示,自從轉型直銷公司以后,雅芳已經招募了560000多名直銷員。
大量的直銷人員走向市場,為了沖業績,一些直銷人員在所難免的選擇了囤貨,隨之而來的是“黑店”和“網店”的如雨后春笙冒了出來。
這些反過來影響了專賣店的正常經營,一些專賣店難以為繼,紛紛要求退貨。
近來,雅芳公司一直在努力削減運營成本,并擴大廣告宣傳力度,但這些措施收效似乎不大。
轉向
近來王先生經常關注有關雅芳的新聞,對于專賣店的業務熱情逐漸退去。
剛開雅芳專賣店時,曾經讓他非常興奮。
他至今仍清晰的記得,當年,大學還沒有畢業的他,經過一番市場調研,東拼西湊了八、九萬元錢,選擇了一個遠離他老家的另一個縣級城市開起了雅芳專賣店。
當時,他只是朦朧覺得這個肯定能賺錢,比出去找工作要好些,但至于怎么賺錢,并沒有清晰的思路。
“八、九萬元,對于當時家境并不寬裕的我來說,其實意味著巨大的風險。”多年后,提起當時的情景,他甚是佩服自已。
生意比他想象的好做,很快,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打開了局面,業務越做越大,幾年后,不僅償還了債務,還存了幾十萬元。
他憧憬著再做個三、五年,手里握有大筆資金后再涉足相關行業,規模化、系統化經營。
2005年,是一個轉折點,他的計劃很快被打破。
2005年10月,雅芳在中國第一個獲得直銷牌照,隨之而來的是,雅芳在中國開始嘗試一種新的操作模式,由專賣店外招募直銷人員,從事直銷業務。
最開始,他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妥,他反而覺得是一次提升自的機會,他可以借助培訓員工的同時提升自已,但很快,他發現自已想錯了。他表示因為做直銷,店里也就沒什么生意了。
“黑店”和“網店”很自然的冒了出來,他們時不時的采取低價策略。
價格的不統一,很快打破了原有的平靜,他發現專賣店的業務越來越難做。
以市場上標價120元的雅芳100ml的新活再生活肌水為例,在一家標有“真”(消費者保障服務,提供假一賠三)標志的網店里面,這款化妝品在包含了郵費的情況下,售價僅55元。
有媒體記者曾以買家的身份向網店詢問低價雅芳產品的原因,“我們是雅芳的一級批發商。”這家網店聲稱。該店主還告訴記者,之所以這么便宜是因為“我們進的貨多,把公司的贈品也賣了。”
對于一般專賣店因囤貨導致一些產品賣不出去,從而出現以5折甚至更低的價格將產品出售給所謂的“黑店”的說法,上述網店店主也予以肯定。該店主還聲言:“雅芳的東西幾折的都有。”并且表示“有的東西1~2折也很正常,并且是正品。”
王先生表示專賣店的利潤也越來越低,以前能拿到40%左右,而現在只有10%左右。這樣即便他的銷量大了,贏利還比以前差。
即便一個月做10萬,也就賺1萬,同時開支得好幾千,最后所剩無已。
因而,最近他盤算著把店子轉讓搞點別的生意。
8月5日下午,《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致電雅芳(中國)有限公司,總機接線員表示,將記者的問題轉告相關部門,然后由他們聯系記者,但截止發稿前,記者仍未獲得回復。
專賣店要求退貨
據王先生反映,類似的情況在當地很普遍,很多人轉行不開店了。
早在2005年時雅芳就曾發生“退貨門”事件,一些經銷商集體要求退貨。
6月23日,再次曝出專賣店要求退貨的事。據媒體報道,在哈爾濱的12家雅芳專賣店集體要求雅芳退貨。
據當地媒體報道,這12家專賣店在聯合發給雅芳的退貨文件中,共提到了3點退貨理由:第一,雅芳公司分支機構以出國游為促銷手段和以取消經銷合同為要挾,讓服務網點大量囤貨,造成相當一部分產品過期,而雅芳公司拒絕召回;其次,雅芳公司在現存的服務網點周圍無序開店,不顧服務網點的死活;第三,雅芳公司的直銷員和服務網點嚴重沖突,相互爭嘴,相互砸價,造成貨物積壓。
針對此事,雅芳(中國)有限公司公關部工作人員曾向媒體表示:“相關事情公司尚在調查之中,相關信息不方便透露。”
業內資深人士向《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表示,雅芳為了轉型做直銷,給很多店主下任務,很多人為了完成任務也是敷衍了事,就把以前的會員客人隨便轉成直銷員,其實很多人都不做直銷員的事,也就是直銷員很多,實際上他們的產出很小。
營銷模式轉變之惑
作為首家在中國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雅芳(中國)有限公司店鋪加直銷員的模式曾是中國直銷行業的標準模式。
但在6月份,在哈爾濱,雅芳卻因涉嫌傳銷被舉報,目前尚無最后定論,當地有關部門正在進一步調查當中。
據媒體報道,6月23日,哈爾濱南崗工商分局在接到舉報之后,對雅芳(中國)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進行了突擊調查,隨后雅芳(中國)有限公司相關領導也趕赴哈爾濱處理相關事宜。
盡管最后結果仍未出來,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事件背后反映出的實質是營銷渠道的問題,其中大量“黑店”的存在成為雅芳之痛。
同時,熟諳直銷行業的人士指出,除了銷售渠道的問題,造成現在這種情況的原因還包括了一些監督上的問題。其一,國家的直銷立法尚不完善,執法監督的力度不夠。“國家2005年頒布《直銷法》的時候,大部分企業都是按照法律來做的。但實際上真正按照法律來做的公司賺不到錢,鉆空子的公司反而賺到了錢,所以不少公司也就轉而開始鉆空子,搞起了傳銷。另外打擊傳銷的應該是工商部門,而工商部門又沒有抓人的權利,需要和公安部門聯合行動,但是公安部門不具備認定傳銷的職能,如此就造成了一定的監管缺失。”其二,群眾對直銷的認識存在很大的誤區。“國內許多人都認為直銷一本萬利,把這種模式當成是賺錢的工具,從而走入了一種誤區,而到了實在走不通的時候,就轉變為拉人頭的行為,至此就變為了傳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