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案:反對派“綁架”陸克文
時代周報記者 馬歡
鬧得沸沸揚揚的力拓“間諜門”事件,發生已有將近一個月了。整個案件的發展,不僅關系到鐵礦石的談判進程,也對中澳關系有不小的影響。盡管到目前為止,中澳兩國都在外交范圍內強調,力拓案只是商業行為,不會影響中澳關系,但事實是,中澳關系已經感受到一點顛簸了。
“澳大利亞任何介入這件事情的力量,都已經損害了兩國的關系,中國方面也是。”英國《金融時報》駐華記者馬利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間諜門是個里程碑”
“這(間諜門)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形容,與此同時,他也表示,一旦處理不當,對中國與外國的關系都將帶來負面影響。
回顧本次事件發生初期,澳大利亞總理在一開始曾表示不想將事件政治化。在八國峰會期間,陸克文海強調此案“應該從實際考慮應對事態的發展”。
然而,隨著事態的發展,澳大利亞國內反對黨的聲音逐漸加強,陸克文的態度發生了大轉彎。他在接下來悉尼舉行的臨時新聞發布會上發出警告說:“澳大利亞的確在中國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我也要提醒我們的中國朋友,中國在澳大利亞,甚至其他合作國家的經濟利益,現在也處在危急關頭。”
據《國際先驅導報》分析,對于陸克文來講,在兩黨博弈的政治格局下,選情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因素。因此不得不時時刻刻顧及國內反對黨的聲音。盡管如此,在很多人看來,這種言論仍然有干涉中國司法之嫌。
隨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予以了反擊,強調中方堅決反對任何人蓄意炒作此案,并企圖干擾中國的司法獨立,損害中澳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
隨著中澳兩國的言論你來我往,力拓案急速升溫,專家分析,接下來的走勢表明,此案很可能以兩國的冷靜處理而終了。
“從目前來看,兩國都盡量將這個案子控制在商業領域,不想因此而破壞中澳關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員郭春梅對時代周報表示,“比如中國政府對胡士泰等人的偵查只限于個人層次,并未上升到企業層次,其實就是考慮到澳大利亞的感受。”
在澳大利亞國內,盡管反對的聲音曾經一度占據了各大媒體的版面,但也逐漸出現了要求理性解決的觀點。
澳大利亞一家研究機構的最新調查顯示63%的人認為澳大利亞應該接受其他國家的法律,即使這些國家的法律與澳大利亞不同。這比之前一片指責中國政府、要求干預的輿論理性得多。“澳大利亞政府雖然某些外交辭令上比較強硬,但基本立場應該不會變,他們會有底線的。”郭春梅說。
被反對派束縛的中國通
作為第一位精通中文的外國元首,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自上臺以來就以其“知華”形象贏來很多矚目和關注。他的“全面融入外交政策”也使得中國成其亞洲外交的重心之一。然而,“知華”派并不代表“親華”派,他所打的這副“中國牌”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親切。
這邊,力拓一案還未平息,雖然大部分專家們分析中澳關系的在此案上走向將會是“有驚無險”,但隨后的墨爾本風波又給中澳關系帶來了不良的影響。繼不顧中方反對放映“疆獨”紀錄片后,澳大利亞又繼續無視中國要求,批準“疆獨”頭目、“世維會”主席熱比婭前往澳大利亞參加墨爾本電影節的簽證。澳大利亞外長史密斯甚至辯稱,沒有證據或信息表明熱比婭是恐怖分子,因此澳大利亞將根據常規移民程序給她發了簽證。
“陸克文總的方向是對的,但澳政府經常容易受國內反對勢力和媒體輿論的制約,這也顯得他對華政策不夠明朗。”郭春梅認為。
據了解,在澳反華情緒的煽動下,加上澳大利亞媒體的惡意炒作,陸克文的“知華”反倒成了被攻擊的靶子,而為了平復這些情緒,他也不得不隨時與中國“劃清界限”。在力拓案件中的前后兩次表態就是一個例證。
與此同時,有媒體分析認為,上述這些事件的擴大化,除了有國內政黨和反華勢力的影響外,澳大利亞對華外交處在積累階段也是原因之一。面對中國的崛起,澳大利亞似乎還沒有做好準備。
“其實在前總理霍華德執政時期中澳也有類似的摩擦,當時不是有美日澳印同盟嗎,要建立亞洲版的北約,”郭春梅補充道。盡管當年提出的這個構想針對中國意圖明顯,但時至今日,澳大利亞的專家已經明確指出,建立幾國聯盟以對抗一個國家已經不符合潮流了。未來,隨著中國在亞太地區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澳兩國只會更加緊密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