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方債的發行計劃,總計2000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券全部代理發行任務預計于7月份完成。然而,隨著7月10日財政部要求延期發行原定于7月13日發行的吉林債、廣西債等,這一計劃已然宣告徹底泡湯。時進8月,仍未見官方有關恢復發行的任何消息,而目前已經上市的地方債則繼續著它們“零交易”的狀態。
發行尾聲遭遇突然報停
據財政部相關統計,截至目前,已經有30個省份和青島、大連等5個計劃單列市共招標發行了38期地方政府債券,累計發行額達1778億元,完成了今年計劃發行規模的89%。
6月18日,財政部曾在其網站中表示,2000億元地方債預計將于今年7月份發布完畢。然而,就在第39期地方債剛剛確定發行之時,7月10日,財政部突然下發通知,將原定于7月13日代理發行的吉林債(二期)、廣西債 (二期)、黑龍江債(二期)和內蒙古債(二期)四只地方債延期,何時發行另行通知。這也是自今年3月份地方債發行以來的首次延期。
財政部為何在地方債發行尾聲之時突然一改初衷“喊停”?市場人士認為,這主要是與近期債券市場短期利率波動較大、利率上升預期強烈有關。東海證券債券分析師李鑫指出,地方債發行利率基本與同期國債利率走勢同步,近期債市震蕩,機構持有意愿大大減弱,且如果7月13日發行的地方債如期發行,那么其利率一定會繼續走高,這可能會大大增加各地融資成本的差異,同時,還將帶動國債進一步下跌,加劇債市的恐慌。
已上市地方債利率逐漸攀升
最新一期地方債的發行結果顯示,其最終中標利率為1.79%,較此前一期又上漲了3個基點。縱觀看來,地方債自發行以來,中標利率基本上呈“高低高”態勢。在地方債發行前期,地方債為單只招標發行,發行利率曾由最低的安徽債(一期)利率1.6%升至江蘇債的1.82%。不過,隨著財政部采取打包方式發行后,中標利率有所回落,從1.82%一度降到了1.67%。然而,IPO重啟的消息使得地方債的招標結果再次受到影響,資金面收緊的預期迫使中標利率再次走高,自6月以來,隨著債券市場利率的走高,地方債的發行利率也開始新一輪上揚。
有債市分析師認為,雖然此次推遲發行暫時規避了利率上升的不利條件,但未來地方政府債發行利率或將“更上一層樓”。隨著貨幣政策的調整和加息預期的上升,不利債市的因素將逐漸增多,利率上行的趨勢將得以鞏固。
二級市場基本維持“零交易”
自今年4月初第一只地方債上市至今已有4個月,已發行上市的地方債也達到了42只。財政部統計顯示,一級市場的商業銀行仍是地方債的主要購買方,而地方債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依然不盡如人意。“破發”、“零交易”是市場形容其最常見的字眼。記者通過證券交易軟件查詢到,截至目前,除了新疆債(一期)破發后有少量交易外,其余的地方債仍皆為“零交易”。7月2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通知,將原公司債券發行代碼段增加了20個;卻將原地方債發行代碼段減少了10個,地方債的“冷眼”待遇可見一斑。
對此,興業證券債券分析師陳君對此解釋說,地方債先天不足——收益率低、流動性差是其 “交易冰點”的主要因素。對個人投資者來說,購買地方債還不如將錢存入銀行劃算,銀行存款利息大約是地方債到期收益的兩倍。
興業證券分析師盛海還認為,流動性差也是地方債受冷落的一大原因。他指出,地方債與國債不同,國債可以滾動發行,而地方債到期后是否繼續發行還有待國家的政策,所以流動性不足。從機構來看,由于地方債的發行數量相對于國債較少,加上商業銀行的配置需求多是持有到期,這就更加劇了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不足。對于想做利差交易的中小投資者來說,機會更是不多,因此地方債頻頻“零成交”也在情理之中。
王丹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