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石家莊造紙廠廠長馬勝利
新中國成立60周年,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稱,到 2006年我國的城市化率達到42.99%,我國的 GDP總量名列世界前幾位,建國初期那種“一窮二白”的說法已經成為歷史。所有這些,都彰顯出中國企業以及企業家的巨大貢獻,并且,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企業以及企業家在經濟發展中將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提高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我感到我們有必要關注企業和企業家的歷史責任。
說到企業家的歷史責任,往往有人會與企業和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混在一起。我認為企業家的社會責任與歷史責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一般表現為階段性、現實性,比如向遭遇突發性困難群體獻愛心,金融危機時不裁員、不減薪等,這些都體現的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而歷史責任就不同了,歷史責任是公眾對企業家的縱向考核,也許是幾年,幾十年,或者時間更長。從這個意義講,一個企業家兌現社會責任容易,體現歷史責任就困難多了。
從歷史責任角度看待我國企業家,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大體可以分為這樣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前。這個階段,企業家任勞任怨,品德高尚,成為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是企業家們最光彩的年代。如倪志福從北京永定機械廠總工、黨委書記成長為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全國總工會主席;郝建秀從青島國棉八廠副廠長,一直晉升到國家計委副主任等。這些企業家無論在企業還是后來進入政界,一直都有不俗的業績,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贊揚,經受住了歷史考驗。
第二個階段是改革開放開始到上世紀 90年代中期。這個階段,中國的企業家正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企業家們從計劃經濟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以后,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化,主要特點是:個人對企業對社會的付出遠遠多于回報。這個時期中國企業家的典型代表有長虹電器的倪潤峰,浙江海鹽的步鑫生以及我——馬勝利。 1985年7月,新華社發表關于我的《一心想著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廠長馬勝利》長篇報道,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自此以后的 20多年里,人民日報、新華社再沒有出現過集中宣傳一個企業家的長篇報道了。
第三個階段自 1995年代開始到現在,隨著首都鋼鐵集團總經理周冠五因兒子周北方經濟犯罪受牽連,企業家隊伍中貪污腐敗丑聞不斷,首都公路發展公司董事長畢玉璽、中石化經理陳同海、中國建行行長張恩照、茅臺酒集團公司喬洪等著名企業家經濟案件被媒體曝光后,中國建國以來企業家在人民群眾中的既定形象基本被顛覆,企業家本人的歷史責任更加難以體現。
中國的企業以及領導這個企業的掌舵人、企業家,如何經受住歷史檢驗?我的體會是無論時代發生怎樣的變化,體制、政策有什么樣的不同,但一事當前,辨別是非還是非常容易的。比如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模范作用,多想著國家和企業等,企業家自己就會永遠站得住腳,處理這些問題的關鍵環節,多數情況下靠企業家的道德,如果道德天平稍一傾斜,就可能走向歷史的反面。
我先后四次見過鄧小平,記得有一次與鄧小平座談,他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問小平同志,允許富的人里面包括我馬勝利嗎?小平反問我,你說呢?我說不包括。他笑了。我說要是包括我的話,沒幾天我就富了。要是允許局長、市長先富,那富的更快了。我們這些領導人應該是帶領大家富起來,而不是個人帶頭先富。廠長、市長帶頭先富,那還不出問題?小平同志笑而不答,說明他是認可我的看法的。我一直堅持自己的觀點。 我干了十幾年廠長,其實是最早富的,從1985年到 1987年我承包了石家莊造紙廠三年,按照承包合同應得的獎金 270萬,那時候,錢是很值錢的,工人工資每月100多元,你說270萬要現在該是多少錢?可是,最后我一分沒有拿,向中央交了黨費、給學校捐款等等。到后來被免職時,每月只有幾百元的工資。企業家的歷史責任,是企業家通過處理企業中的一個個具體行為體現的。
當然,企業家的經營行為對歷史負責,僅靠企業家的道德自我約束是不夠的,尤其是對國有企業或國有企業為主的股份制企業,還必須要有明確的政策限制和必要的監督體系。這一點,我作為老一代企業家感受很深,在我們那個年代國家有規定,企業領導的工資不能超過工人工資的3倍,一直執行了好多年,工人與企業領導的關系也比較融洽。后來就不一樣了,企業改制后,企業領導與工人的收入,不再是 3倍,30倍了,有的達到300倍、3000倍,甚至上萬倍。你說,這樣的差距能不出問題嗎?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完善國家政策,靠企業或企業家自身是解決不了的。
還有,中國企業家的歷史責任,還應通過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現出來,讓企業與企業家的責任聯系更加緊密,一提到某個企業,就會使人們聯系到這個企業的企業家,這就是企業家最具體的歷史責任體現。這一點,國際上的著名企業做得非常好,如松下電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福特汽車的福特先生等,這樣的事例太多了。必須承認,以企業家名字命名企業,在有效提升企業家的知名度的同時,也將企業家與企業的命運更加牢固的結合在一起。
反觀我們國家的企業,則很少有用企業家命名的,比如長虹電器如雷貫耳,中國的消費者有多少知道倪潤峰的?聯想電腦在中國的普及率很高,但使用電腦的群體中,恐怕知道比爾·蓋茨的要比知道柳傳志的人多得多。如果說我們的國有企業因企業家變動頻繁,難以用企業家名字命名,但我國的民營企業中也很少有以企業家名字命名的。從企業和企業家的歷史責任角度看,以企業家的名字命名的企業,將會有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根據黨的十七大大精神,我國要實現城鄉統籌,進一步加快城市化進程,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我認為,越是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家越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多一點歷史責任感,這樣做對企業家自己、家庭以及整個社會都是非常有益的。
(李季平采訪整理)
國企大事記
1954年
以建設156項重點工程為中心的大規模經濟建設在全國陸續展開,為管理好巨額建設資金,中國建設銀行應運而生
1956年
第一汽車制造廠制造出國產第一輛解放牌載貨汽車
1957年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大鋼鐵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的“鋼都”
1958年
新中國成立后由國家投資建設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武漢鋼鐵公司于1958年9月13日正式投產
1961年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的前身中國遠洋運輸公司成立
1965年
攀鋼開工建設,是我國西部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
1969年
東風汽車公司(前身第二汽車廠)在湖北十堰破土動工
1973年
沈陽第一機床廠生產出中國第一臺數控車床,宣告了中國車床領域自動化時代的到來
1979年
逐步恢復和組建了經濟體制改革后的第一家商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
1984年
海爾集團的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成立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