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之下,新增人民幣貸款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預計全年才能達到的目標。新一輪通脹是否會到來?面對通脹對生活和財富的影響,我們應當如何看待和應對?
7月25日清華大學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肖耿、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走進《論道》、 《環球財經》雜志總編輯、太平洋研究院院長向松祚,與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共同對話,解析“通脹魅影下的宏觀經濟迷局”。
龍永圖:現在離通脹遠著呢
新一輪通脹是否已經到來,正在成為一個被熱議的話題。在《論道》節目現場,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提醒大家,分析這個問題的時候,應當看到全局,不要因為個別項目的價格的上漲,或者是某些行業的價格的上漲,而造成一種好像有整體通貨膨脹到來的這樣一種印象。
龍永圖觀點鮮明地指出,“現在離通脹遠著呢,”他說,“我覺得現在我們的主要矛盾還是要怎么樣使我們的經濟重新回到8%、9%的這樣一個增長速度,這是我們整個經濟目標的一個重點。在這種情況下的話,我們老百姓,他從他自己的這樣一個身邊的感受,比如房價漲了,油價漲了,他可能會得出來,通貨膨脹已經到來了。但是從整體來講,我覺得我們中國的話,應該說至少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看到通貨膨脹。”
同時,龍永圖表示對于通脹要警惕,但另一方面他也指出,“我覺得一種溫和的通脹,一些結構性的通脹,我覺得反而是件好事情,而且我有一個觀點,就是我們中國實際上怕通縮不怕通脹,有個適當的、溫和的通脹對中國是絕對必要的。但是中國一旦陷入通貨緊縮,那中國要擺脫這個通貨緊縮,那絕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
肖耿:要對未來的通脹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清華大學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肖耿認為,從工資、消費價格指數來看,通脹還沒有來到,但是從股價、房價還有貨幣供應來看,應該說已經來了。
肖耿指出,不能因為我們擔心通脹,政府就不注資,不投入貨幣。他說,“在金融危機的時候,資產價格會迅速的降50%、60%,那么在應對的時候,資產要回歸。那么在資產回歸的過程中,美聯儲也好,中國中央銀行也好,他們需要投入大量的貨幣,那么我們現在正是處在這種狀況。現在不能因為我們擔心通脹,政府就不注資,就不投入貨幣,在全球范圍內所有的中央銀行都在投入貨幣,目的是為了應對我們全球經濟危機,資產縮水的這么一個現實。”
同時,肖耿提醒,對于未來可能到來的通脹環境,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我們應該想清楚,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我們是不得不生活在將來一個通脹的環境當中,所以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我覺得從政府到家庭都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就是說我們要應對將來的通脹,通脹并不可怕,我們過去有一系列的辦法來應對,比如說保持儲蓄,工資跟通脹掛鉤,我們的社保,還有退休金跟通脹掛鉤,這個我們都是可以應對的。但是最怕的是什么東西呢?最怕的實際上是在2007、2008年的時候,我們看到有通脹了,嚇壞了,嚇壞了以后就不敢發鈔票,趕緊緊縮,結果造成很多企業流動性嚴重短缺。”
向松祚:這是另一種形式的通脹
《環球財經》雜志總編輯、太平洋研究院院長向松柞分析認為,之所以大家會關心通脹,原因有兩個,“一個原因是你的收入沒有變化,但是所有的物價改變了,物價上升了,他覺得生活有壓力。第二種情況是什么呢,就是說物價雖然沒有變化,但是你的收入在下降,這正好是經濟危機的情況。所以我想從這兩個情況來看,今天的通脹已經是非常非常的明顯了。”
向松祚認為,全世界在注入如洪水般的信貸,但是真正的普羅大眾、低收入層拿不到信貸,也無法很快地去參與炒房炒股,能夠得到信貸流入的是富人階層、大公司、金融機構,他們炒高了大宗商品價格,將會影響到一切商品的價格,最后的承受者仍是普羅大眾。“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真正的要解決這個金融危機的問題,解決經濟的復蘇問題,不僅對美國,對其它國家,對中國,最核心的問題要解決普羅大眾的收入,普羅大眾的收入一直在下降,物價沒有變,是不是通脹?這是另一種形式的通脹,但是我們經濟學者從來不注意這個問題。”向松祚如是說。
更多精彩觀點敬請關注貴州衛視7月25日21:30《論道》——《通脹魅影下的宏觀經濟迷局》。重播:8月1日中午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