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東
“力拓案”以及09年的鐵礦石談判,讓諸多長年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得以暴露,這里面不僅有 “商業間諜”,有礦石巨頭在中國攫取利潤所采取的種種伎倆,還有中國鋼鐵行業自身的問題。比如:國內鐵礦石市場的倒賣、兩種價格、鐵礦石進口體制,以及中國鋼鐵行業發展的模式等。
“力拓案”早晚都會過去,它只是中國鋼鐵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波瀾。不過,我們期望經過這次風波,中國鋼鐵業能夠有所反思,有所獲益;中國鋼鐵行業主管部門能夠以“力拓案”為契機,一舉改革一些積弊已久的問題,讓中國鋼鐵行業能夠在健康之路上不斷壯大發展。
為此,我們遍訪中國鋼鐵行業各方人士,試圖梳理近一些年來鋼鐵業發展脈絡,探尋鋼鐵行業內部存在的一些問題,以期為改革提供借鑒。
——編者按
7月底,“力拓案”正在處理當中,中國的09年鐵礦石談判還未有結果。
最先沉不住氣的還是中國鋼鐵企業。盡管中鋼協和相關政府部門都表態,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鋼廠和三大礦山公司簽訂長協,中方談判代表仍然態度強硬地聲稱絕不接受33%的降幅,但短短6個月內中國主要港口接卸進口鐵礦石3.1億噸,同比增長21.7%,再一次創下新高。
河北一家鋼鐵企業的總經理趙強(化名)說,在談判沒有結束之前,中鋼協不允許中國鋼廠從三大礦山公司購買鐵礦石。但是沒辦法,中國鋼廠不能不生產,而且整個二季度恰好是中國鋼鐵行業生產和利潤回升最好的時機。在市場利益面前,沒有一家鋼廠愿意像談判組一樣就此停下來。
中國進口鐵礦石的傳統格局并沒有改變,中國上半年吃進的3.1億噸鐵礦石,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南非、烏克蘭。6月份,中國從五國進口鐵礦石4994萬噸,占進口總量的90%。
中鋼最大的鋼鐵貿易商中鋼集團今年前五個月代理進口鐵礦石近千萬噸,這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三倍。大部分沒有簽訂合同又沒有礦山供給的國內鋼鐵企業,選擇了從中鋼這樣的貿易商手中購買鐵礦石。趙強說,因為中鋼協只給中鋼和瑞鋼聯兩家貿易商開了可以進口鐵礦石的信用證。現在甚至連寶鋼、武鋼都得從他們手中購買部分鐵礦石。
按照中國的鐵礦石購買機制,中國有112家鋼鐵企業和貿易商有政府部門頒發的進口信用證,憑此可以按照與三大礦山談判確定的長協價格購入鐵礦石。而每年參與鐵礦石談判的企業也是從這些企業中選擇。
而國內眾多沒有拿到信用證的中小鋼廠,大多選擇從上述112家企業購買鐵礦石。雖然,中小鋼廠也可以選擇購買印度的現貨礦,但由于礦石品位較低,運輸不便等原因,直接去海外購買現礦的比較少。
知情人士透露說,中鋼和瑞鋼聯從三大礦山公司拿到的鐵礦石價格,暫時按照33%的降幅來結算,等中方與三大礦山公司的談判完全落定后,再按照“多退少補”的原則進行補充。而國內鋼廠從兩家貿易商手中買鐵礦石的價格,比進口結算價已經高出了不少。
上述人士透露說,事實上,目前暫時按照33%降幅,繼續從三大礦山公司購買鐵礦石的國內鋼廠已經有不少家。
在談判幾近停滯的09年上半年,中國市場之所以瘋狂吃進鐵礦石3.1億噸,就是因為國內鐵礦石市場的倒賣風潮又起來了。
7月22日的數據顯示,中國進口的63%品位印度鐵礦石現貨價格已經上漲至90美元/噸以上,是自2008年10月以來的最高值。而根據日澳首發價計算的長協價格61美元/噸,即使加上即期的海運費,到岸價也只有76美元/噸。據統計,5月和6月中國進口鐵礦石現貨價格的漲幅超過了35%。
長協價和現價礦之間的 “價格雙軌制”,就是中國鋼鐵貿易商的利潤空間所在。
溯源:談判開,倒賣始
中國正式派出代表與三大礦山公司進行談判是在2003年底,當年由于中國對鐵礦石需求的急速增加,成為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那一年,寶鋼開始作為中國鋼鐵行業的代表,坐到了三大礦山公司的對面。
事實上,這并不是寶鋼第一次參與鐵礦石談判。只不過,在之前的談判體系中,寶鋼的角色顯得微不足道。當時,亞洲的談判代表是日本的新日鐵,寶鋼只需要接受雙方的最終定價就行了。
中國鋼鐵行業第一次談判的結果是,接受三大礦山公司18.6%的價格漲幅。
第一次鐵礦石談判就給寶鋼帶來了不錯的收益。一位老冶金部的官員回憶說,由于當時寶鋼規模還不大,當年簽訂的長協合同自己并不能全部用完,剩下的一大部分全部用來以現貨的價格賣給了國內其他鋼鐵企業,狠賺了一筆。
緊接著的2004年,中國進口鐵礦石2.08億噸,同比增長40.5%,國內鐵礦石平均單價同比上漲86%,遠遠超過了當年長協價格18.6%的漲幅。這幫助寶鋼2004年實現凈利潤增長35%。當年,寶鋼的主營業務收入也創紀錄地達到了人民幣586億元。
再看首鋼,根據公開資料,2004年,首鋼進口鐵礦石1333.6萬噸,其中自用只有981.58萬噸,其他全部按照現貨價格賣給其他企業,僅此便為首鋼增收超過1.4億元。
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凌說,實際上,在2003年之前,國內沒有一家鋼廠意識到鐵礦石的重要性,甚至有些企業為了上市,還會把礦山這塊兒資產剝離掉。但是隨著鐵礦石業務對寶鋼業績的貢獻,國內許多鋼廠開始意識到簽訂鐵礦石長協的好處,這不僅比國內現貨便宜,而且還能通過倒賣賺一筆。
于是,鋼廠開始打起了鐵礦石的主意。中國鐵礦石談判甫一開始,主要鋼鐵企業就已經自發地在國內市場定下了兩種價格,倒買倒賣風潮就此而起。
2004年至2008年是中國鋼鐵工業狂飆突進的歲月。這五年間,中國鋼鐵產能整整翻了一倍。2004年的中國鋼鐵產量為2.4億噸,到了2008年,已經超過了5億噸,其產能甚至達到6.6億噸。
隨之,中國鐵礦石進口也從2004年的2.08億噸,增加到了2008年的4.4366億噸,占全球海運鐵礦石的比重一舉超過了50%。鐵礦石協議價格也開始一路飆漲,五年間上漲近4倍。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即便鐵礦石價格上漲數倍,但中國主要鋼鐵企業依然在利潤迅猛增長的快速路上急奔。就在經濟危機爆發的2008年,中國主要的幾家大型鋼鐵企業依然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而前不久公布的《財富》500強企業中,中國鋼鐵企業四家上榜,寶鋼、中鋼、沙鋼和河北鋼鐵集團。
大鋼企挖的坑
中國主要鋼鐵企業在國內市場倒賣長協鐵礦石,導致每年鐵礦石談判中,中國鋼鐵企業各有心思。
中鋼協高層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批評中國鋼鐵企業不夠團結。前不久,日本新日鐵一位人士在私下會見中鋼協人士時表示:“我們高估了中國大型鋼鐵企業的影響力。事實上,中國沒有一家能夠真正代表整個鋼鐵市場。”
在日本,鐵礦石進口全部實行代理機制,本土市場上亦沒有現貨和長協兩種價格,日本國內鋼廠無論參加談判與否,得到的鐵礦石是一樣的。
正是因為中國沒有一個企業和機構能夠完全代表中國市場,由此力拓看到了對中國談判方各個擊破的機會,“間諜案”也便就此產生。
上述河北某鋼鐵企業總經理趙強說,鐵礦石談判中,中國是最有特色的。中國每年實際對鐵礦石的需求量一般在六七億噸左右,需要進口的超過4億噸。但實際上,16家代表只是提出各自的需求數量,這樣加起來,能拿出的采購量最多也就2億多噸。那剩下的2億多噸怎么辦?更多的中小鋼廠都沒有進口資質,他們的需求只能從這些大的鋼廠手中,以每噸高于協議價數百元的價格購買。
趙強所在的公司擁有進口鐵礦石資質,目前的采購按照33%的價格降幅預付款,分別和巴西淡水河谷和FMG簽訂了鐵礦石合同,總計不超200萬噸。這些量根本達不到公司的需求,趙強說,“我們也想簽訂大合同,但是由于公司總需求量太小,鐵礦石巨頭根本不愿意和我們談。我們只能再以更高的價格從寶鋼、中鋼那里買,有時候,每噸會高出長協價格近500元。”
在鐵礦石巨頭的眼中,中國市場存在的兩種價格恰好是他們可以利用的地方。中國主要鋼廠利用倒賣長協礦將現貨價格炒高,這就為下一年鐵礦石談判中進一步提價創造了條件。
趙強說,中鋼協一直通過各種手段試圖減少中國鐵礦石進口企業的數量,但其實,礦山巨頭比中鋼協更希望減少鐵礦石企業進口數量,因為這樣更有利于炒高鐵礦石的價格。
由此,中國鋼鐵企業就進入了一個:“談判—漲價—接受—倒賣—獲益—再談判—再漲價—再接受”的陷阱之中。而這個陷阱的始作俑者,恰恰是中國鋼鐵企業自身。
趙強說,“我覺得,中國進行鐵礦石談判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原則,屬于市場的就要放開讓市場決定。在市場面前,再大的降幅,如果是虧損的,企業自然就不會接受,再大的漲幅,如果有利潤,企業也會去買。”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