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麗華 北京報道
積極財政政策走過半年之際,財政收入終于等來一次漂亮的月報。
6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實現同比增長19.6%,如果今年后幾個月數據與此相當,財政收入增長9.8%的年度預算將不至于落空,而這正是財政部一直最擔心的問題。
困難顯然還很大。
“近期財政收入增幅有所回升,相當程度上是因為成品油稅費改革后轉移性消費稅增加較多以及一些一次性收入增加的影響。”財政部6月份收支報告指出,全年財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財政收入持續增長的基礎尚不牢固,而支出勢頭不減。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告訴本報記者,如果考慮到大量的或有負債和隱性負債,財政壓力已經非常明顯,如果經濟沒有明顯起色,那么未來的財政狀況將令人擔憂,財政空間也將變得越來越狹窄。
對此,中央政治局7月23日召開會議強調,把困難和挑戰估計得更充分一些,宏觀政策取向不能改變。
從近來高層反復強調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來看,積極財政政策遠沒到功成身退之時。而積極財政政策如何繼續則成為擺在決策者眼前的難題。
“積極財政政策方向不變,但會致力于結構調整。”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等多位專家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前期“救急式”保增長措施已初見成效,下一步重點將從“救急”調整為“養生”。
收支矛盾尖銳
稅收收入的負增長局面從2008年7月一直延續到今年5月。
時至6月,在經濟刺激政策帶動下,增值稅、營業稅實現正增長,帶動稅收才首次實現正增長12.2%。
而整個上半年,受稅收收入持續負增長拖累,在非稅收入同比增長31.4%補充下,全國財政收入仍然同比下降了2.4%。
收入下降的同時,財政支出卻在大量增加。
去年第四季度已安排新增投資1040億元,2009年共安排新增投資4875億元。截至6月25日,1.18萬億元新增中央政府公共投資已安排資金5915億元。
財政部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財政盈余5073.58億元同比大幅下降了約57.5%,其中,支出則同比大幅增長26.3%。
事實上,企業所得稅等與生產相關稅種的大幅減收,還反映出實體經濟依然不容樂觀。對此,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院長馬海濤指出,特別是企業經濟形勢依然沒有走出困境。
“目前,財政收支形勢不容樂觀。”王雍君直言,即使“保八”成功,財政收入依然很難樂觀,歷來財政收入的波動幅度都遠大于經濟增速。
而財政壓力還不止如此。
在王雍君看來,9500億財政赤字在3%的警戒線范圍內,但若加上規模巨大的隱性債務,財政壓力就非常大了。據他分析,公開官方數據并不包括那些通常不透明、數額巨大的政府隱性債務,如財政擔保和財政支持的政策性銀行均發放了大量高風險貸款,一旦出現問題,這些負債的還本付息將不得不由政府承擔。
稅改進退兩難
嚴峻的財政形勢下,既定的稅制改革則走向了兩難路口。
5月25日,國務院批轉發改委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其中物業稅、環境稅、個稅、資源稅等廣受關注的稅制改革被再次提及。
但是,記者一直跟蹤采訪獲悉,這些廣受關注的稅制改革并沒有進一步的實質進展。最典型的是資源稅改革,這個早在2007年底就已經確定要出臺的改革方案,至今難產。
《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公布之時,曾有專家分析,為增加提振經濟的財力保證,以增加財政收入,一系列稅制改革提速可能成為選擇,不過到目前為止,稅制改革提速跡象并沒有顯現。
有財政部人士告訴記者,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出臺稅改方案將更加謹慎、難度也更大。
現在的問題是,增加企業稅負的稅改將增加企業負擔,對實現經濟復蘇不利;而有利于企業的減稅政策則會造成財政進一步減收,加劇財政困難局面。
事實上,此前公布的高達5000億規模的減稅方案,已然加劇了財政收入的困難局面。財政部上半年稅收收入分析明確指出,政策性減收因素影響較大。
記者了解到,受減稅政策影響,證券交易印花稅和車輛購置稅在股票、汽車成交額大幅增長的情況下依然減收,出口退稅大幅增加也相應減少了稅收收入。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胡少維則撰文指出,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經濟運行中不確定因素和突發性風險依然較多,即使相關稅制改革方案成熟,也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把握好出臺時機。
取道結構調整
時至年中,收支困局背景下,下半年財政政策如何取舍?
“將致力于結構調整。”王雍君等接受本報采訪的多位人士分析下一步積極財政政策方向時認為,大方向肯定不會變。
王雍君認為,國內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產能過剩;所以,結構性減稅、停止或減少對產能過剩產業的補貼、優化涉外稅收優惠政策是下一步重點。
申銀萬國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前期“救急式”的保增長措施已初見成效,宏觀政策重點將從“救急”調整為“養生”,調結構將成為政策的主要著力點。
祝寶良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下半年不宜再加大“保增長”方面的政策刺激力度,應將工作重點放在落實和完善已出臺的政策上,同時,要進一步完善結構調整、科技支撐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培育帶動新一輪經濟復蘇的新增長點。
“啟動內需的投入不能僅著眼于總量上的擴張,更應該基于未來發展的宏圖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胡少維稱。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陳露分析,下一步調結構政策將全面鋪開,從2008年四季度開始,保增長的措施中往往伴隨調結構的政策,重點將是積極擴大內需,特別是拉動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