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鄧瑤 北京報道
現貨價成為中國鋼企和國際三大礦商鐵礦石新一輪"定價權"爭奪戰的核心。
“按照目前的整肅思路,可以預見的是,整肅結束后,國內鐵礦石進口格局將發生改變!币晃恢槿耸勘硎,“如果現貨進口市場得以規范,現貨鐵礦石價格波動將減小,也減小了對長協機制的威脅,這一直是中鋼協希望達到的目的”。
整肅目標直指鐵礦石進口的混亂局面。一位中鋼協人士告訴記者,中鋼協正在重新審查鐵礦石進口資質,以結束目前112家具有進口資質代理商帶來的無序。
據說,有關部門認為虛假繁榮,是目前擾亂鐵礦石價格體系、讓三大國際礦商可以上下其手掌握定價權的一大癥結。為此,將“考慮實施進口配額制,以便嚴格按需進口,防止造成市場虛假繁榮”。
作為整頓的基礎,“中鋼協還加緊調查鐵礦石流向,這個工作目前已持續近4個月了”。前述人士表示。
于此同時,鋼鐵業內的相關整肅計劃也在悄然進行。
一位國有鋼鐵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相關部門已將一份“加強鋼鐵行業人員保密意識的文件”下達到各個鋼鐵企業,“我們今天下午就要開大會學習這個文件”,在文件傳達中,鋼企內部人士被進一步告知,“哪些信息不能透露”,具體包括,企業核心技術、庫存、成本、客戶資料、進出口計劃等商業信息。
首鋼一位內部人士也告訴記者,譚以新涉案后,“公司還沒有對譚以新下定論,也沒有找人替代譚的職位,但公司已進一步嚴格與外商交流的規定,比如,不能私自與外商吃飯、不能私自參加外商會議等”。
為應對中國對鐵礦石貿易的整肅,7月20日,中國一家央企負責礦產資源業務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力拓案爆發后,包括淡水河谷和必和必拓在內的國際礦商,正重新審視其在中國的銷售模式。
“這些公司試圖促進其員工對中國鋼鐵業保密規則的重新認識!彼f,由于國際礦商現有銷售模式是基于中國鋼鐵業散亂的現狀,“改變銷售模式將影響礦商的業績,因此大家在加速探討新的定價體系”。
整肅目標:現貨價要減少對長協價的威脅
長協價、現貨價兩個價格相存;鐵礦石進口資質散亂于112家代理商。由此導致的中國鐵礦石貿易秩序混亂再次浮出水面,市場整肅迫在眉睫。
針對“按需進口,避免虛假繁榮”這一條,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國家發改委和中鋼協已在研究的整頓措施中,以關稅和碼頭堆存費這兩大杠桿,實行“差別政策”。
“碼頭堆存費和關稅”將根據進口商進口鐵礦石的用途、數量、資質等方面,來確定不同級別。貿易商和鋼廠的堆存費可能會采取不同收費標準,沒有資質、超配額的進口量,可能會成倍增加關稅。
調查進口鐵礦石流向則凸顯重要,是“進一步審查鐵礦石進口資質,規范進口代理制”的重要環節。
“審查完畢后,一些無用的、存在投機倒把行為的企業將被取消進口資質,但目前沒有明確說要減少多少家”,不過,“進口資質只可能減少,不會再增加”,保留資質的企業傾向于那些“帶生產性質、500萬噸以上的鋼鐵企業”。前述人士表示。
國家發改委和中鋼協此番祭出上述整頓措施,直指國內鐵礦石貿易秩序存在的諸多“潛規則”。
濫用鐵礦石進口資質一直被業內人士視為導致進口秩序混亂的直接原因。“我認為應該廢除代理制,一方面代理制滋生了進口市場的不公平競爭,另一方面代理制實際上形同虛設!币晃幻駹I貿易商告訴記者。
2009年1月1日,中鋼協正式推行鐵礦石代理制,這種模式主要借鑒了日本企業的做法,在日本,大鋼廠負責確定長期談判合同價格后,由幾家大的獨立貿易商做代理負責進口,代理費是進口價格的1%-3%,中國確立的代理費是進口價格的3%-5%。
近幾年,中鋼協一直在大力縮減鐵礦石進口資質。2005年,我國擁有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超過了500家,目前已被縮減至112家。其中。鋼鐵企業72家,貿易商40家,擁有進口資質的鋼鐵企業產能基本全部達到500萬噸以上。
顯然,代理商數量的減少,將大大降低政府監管的成本,但這或許也還不是一勞永逸的方式。
“我國對于鐵礦石進口的管制越來越厲害,但‘厲害’的結果是進口資質越來越值錢,從而帶來更大的利益尋租空間!焙颖蹦持行兔駹I企業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沒有進口資質,在需要進口鐵礦石時,就必須找有進口資質的企業代理,為此需要支付大筆傭金!
而通常當代理的機構減少,需要支付的傭金則往往相應會有所提多。
上述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噸鐵礦石需繳納1-3美元的代理費,每年他們進口1000萬噸鐵礦石,相當于要繳納1億-2億元代理費,“與其說是代理費,不如說是一種倒賣行為,在礦石搶手時,他們賣給我們的價格是原價的1.5-2倍”。
現貨指數:
鐵礦石新價格體系博弈
2008年,全球近10億噸海運鐵礦石貿易量的70%流向亞洲,其中中國鋼鐵企業進口鐵礦石4.5億噸,占全球鐵礦石海運貿易量的50%左右。
力拓案催生的中國鐵礦石貿易秩序整頓,另同為國際大礦商,淡水河谷和必和必拓開始“尋找更安全、又不影響銷售量的營銷模式”。
一位資深鐵礦石貿易商告訴記者,三大礦商的營銷模式有一個共同點——以客戶為中心。獲取客戶訂單是保證礦商銷售量的基礎,在如何獲取客戶資源上,三大礦商又有不同的特點。
力拓重視“以量換價”模式。比如,力拓之所以能率先達成首發價,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力拓主動放棄去年的合同執行率,迫切確定更多銷售量。
必和必拓則主要采取“量價統一”模式。相對力拓,必和必拓的客戶準入條件更高,也注重合同執行率。
淡水河谷則“以質取勝”,“三大礦商中,淡水河谷在現貨市場的營銷手段最弱,但其礦石品位具有不可替代性”。這位資深鐵礦石貿易商告訴記者。
力拓案后,上述三大礦商的銷售模式,或將改變。
“力拓無疑要為該案件付出代價!鄙鲜鰢袖撈蠊芾砣耸勘硎,“盡管力拓沒有間斷對中國市場發貨,但其市場聲譽和營銷網絡已經大受打擊!
“力拓在現貨市場中的比例已經開始下降,因為現在幾乎沒有鋼廠和貿易商再敢冒險囤貨,而是選擇消化庫存;力拓未來在中國的銷售網絡,也面臨修補或重建!鼻笆龉芾砣耸勘硎。
或為對此的回應,7月17日,力拓鐵礦石部負責人山姆·沃爾什公開聲明,其在中國的經營行為仍在繼續,從澳大利亞輸出的鐵礦石裝船量仍維持高水平。
在今年的鐵礦石談判中,必和必拓罕見地沒有跟進力拓的首發價,原因“一是去年由于鐵礦石價格大幅下跌,導致必和必拓很多長協合同沒有執行,必和必拓對此提出附加條件;二是必和必拓要求推行指數定價”。
力拓案給必和必拓提供了推行指數定價的機會!拔覀冏罱驮诤偷庸、必和必拓談定價,必和必拓是鐵了心要推現貨指數,淡水河谷則依然傾向于年度定價”。上述央企礦產資源業務負責人表示,“但是中方恐怕難以接受。”
必和必拓“看到了長協機制在中國的不安全性,而指數定價更加透明化,必和必拓認為,指數定價可以取代秘密談判,也可以減少類似力拓案件的事情發生”。
由于指數定價是按不同時期鐵礦石現貨價格的變化方向、趨勢和程度來確定價格,中方目前也缺乏引導指數的能力,“搞不好中國鐵礦石市場更容易被礦商操控!鄙鲜鲅肫蟮V產資源業務負責人表示。
對淡水河谷而言,“無論在聲譽上,還是在市場地位上,它都是漁翁得利者!鄙鲜鲅肫蟮V產資源業務負責人分析,“三大礦山中,淡水河谷的實力相對較弱,由于其受制于海運費,一直以來與力拓、必和必拓之間存在利益分歧,如今,中鋼協轉為與淡水河谷談判,淡水河谷拿到一個合理價格的幾率也增加”。
“但淡水河谷將考慮到長協談判的安全性,可能對長協機制提出額外要求,以穩定其在中國的銷量!鄙鲜鲅肫笕耸勘硎,“也就是說,長協機制即使存在,也會在具體內容上發生改變,總的來說,更傾向于以市場價格為參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