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力拓員工竊取中國機密被捕 > 正文
評論員 席梁村
投資者報(評論員 席梁村)除了鏟除鐵礦石內奸和加強信息保密以外,力拓員工被拘事件正在引發一種奇怪的論調,那就是中國的鐵礦石領域要大幅削減進口企業名額,以此加強政府部門對經濟領域的管控。
這種邏輯讓人難以理解,并大大出乎了我們以往對此事件的解讀和推測(詳見投資者報博客文章:《力拓員工被拘事件的兩個可能走向》www.investorchina.com.cn)。
怪論:民企導致混亂
據近日媒體報道,一些大型國有鋼廠的干部認為,現在鐵礦石進口亂局的根源是國內鋼企的惡性競爭,而惡性競爭又是因為政府撤銷了冶金部,取而代之的中鋼協缺乏管理力度,是鋼鐵業的國退民進、民營鋼廠的崛起帶來了現在的混亂局面。
這番話的潛臺詞是,應該恢復冶金部時代對鋼鐵業的政府管理。冶金部是中國所有國有鋼廠的老板,各個國有鋼廠劃定勢力范圍,各自保持相對壟斷,將民企徹底擋在鋼鐵行業之外。
由此而衍生出來的論點:如果只有少數幾家國企有資格進口鐵礦石,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混亂。
這樣的思維已經在管理部門中出現了,近日中鋼協主管的中國鋼鐵新聞網在頭條位置發布一條消息稱,中國正在重新審核鐵礦石進口許可證,可能會取消20家左右企業的資質,其中大部分是貿易商。
按照中鋼協的一貫思路,進口企業數量越少,越集中于國有鋼鐵生產企業,鐵礦石談判越容易,才能更有力地向三大礦山壓價,沒有眾多大小鋼廠和貿易商們被各個擊破的放水之憂。
實例:管制推高價格
上述邏輯是十分混亂且危險的。在此之前,我們曾經反復表達過一個觀點,正是因為鐵礦石進口許可證制度造成了進口權壟斷,才造成鐵礦石價格雙軌制,導致大鋼廠倒礦,謀求暴利,進而刺激國內礦價不斷上漲的怪圈。
中鋼協如果試圖減少進口企業數量,最少得留下一兩家。比如只剩下寶鋼和鞍鋼有權利談判和進口鐵礦石,礦價會降嗎?我們可以用實際的例子說明,政府的管制不但不會降低進口礦價,而且有可能推高礦價。
我們不妨來看看,中國除了鐵礦石外的另兩種進口大宗資源商品:石油和鉀肥。
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渠道,中國目前主要由兩大石油公司壟斷。而現在石油進口雖沒有出現這樣混亂局面,但壟斷成本卻很高,消費者仍未享受到實惠。
另一個和鐵礦石進口更為相像的是鉀肥進口,目前鉀肥進口權完全壟斷在中化和中農兩家企業手里,其中中化占絕對大的比重,但其混亂程度卻堪比鐵礦石。
據相關媒體報道,2007年,中化集團每進口一噸鉀肥倒手賣給國內化肥生產企業的純利潤至少在1000元,按當年進口900萬噸鉀肥計算,中國9億農民每人為此多付出10元的耕種成本。業內人士分析,現在的情況可能更為糟糕,暴利空間更大。
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在國際鉀肥市場過剩的大背景下,中國進口鉀肥價格卻逐年走高,一年一度的鉀肥進口權談判成了國外礦業巨頭和國內壟斷巨頭的雙簧戲,很多人懷疑,其中有貓膩。
中鋼協若堅持削減鐵礦石進口企業的數量,則中國鋼鐵業極有可能成為第二個中國鉀肥行業。無數事實已經證明,只要有價格雙軌制和壟斷存在,就會滋生腐敗和市場混亂。這次中國鋼鐵行業不惜借力拓事件曝出家丑,由此以行業整頓為名維護壟斷利益,其用心可謂良苦。
可能有人會說,鐵礦石和鉀肥不一樣,鉀肥的問題在于中化和中農要獨享進口權益,而鐵礦石談下來的價格,大家可以一起分享。這種可能性很小,中國的鋼鐵行業集中度很低,十幾家大型國有鋼廠都是市場競爭對手,共享低價權益談何容易。
就算中鋼協所有會員都能享受到談判下來的低價礦,那些沒有資格加入中鋼協的中小民營企業怎么辦。
在很多苛刻的產業政策下,很多正規的民營鋼鐵企業也被擋在了門外。而這些小鋼廠是地方的支柱產業,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再有100年也很難淘汰,他們要進口鐵礦石,大鋼廠見利就倒賣,還是會有兩種礦價,進而變為特權與市場的摩擦,終將形成和鉀肥進口一樣的亂局。
出路:公平整治亂象
現在的中國,沒有哪一個行業像鋼鐵業那樣,集中體現了國企、外企與民企的身份不認同和強烈的利益沖突,今年“兩會”期間,一位大型國有鋼鐵企業老總公開表示,民營企業不適合搞鋼鐵行業。
現在,外資并購已經被鋼鐵產業政策牢牢地擋在了門外,而民營鋼鐵也壓力重重,建龍將寧波項目拱手讓給了寶鋼,日照鋼鐵正在被山東鋼鐵國有化,鋼鐵業正在掀起國進民退的大潮。
現行的鐵礦石進口雙軌制,兩種價格的巨大價差,正是國企擠壓民企的一個重要砝碼,現貨比長協便宜之后,這個砝碼就歸零了,而力拓聲稱要開賣現貨礦之后,不但斷了大鋼廠倒賣長協礦的財路,而且讓大鋼廠永遠失去了這個砝碼。力拓今日在中國市場上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
毫無疑問,在情報門事件上,力拓公司確實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對中國鋼鐵業中的陳規陋習駕輕就熟,不但沒有提供行業競爭和效率,反而造成跨國壟斷資本和國企產業資本的勾結,最終結果是鐵礦石價格非理性上漲,由中國消費者和勞動力為其埋單。
在這個角度上,力拓公司是一個壞公司,但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為什么西門子、朗訊、IBM等著名跨國公司在中國都難逃商業賄賂門。
力拓是一家有136年歷史的跨國公司,業務足跡遍布全球,能存活這么長時間,不太可能是一家“壞透了”的公司,而國內輿論已有對力拓公司妖魔化的趨勢,我們在譴責力拓的同時,是否也應該看到是“壞的市場經濟”和“壞的跨國公司”之間存在的某種聯系。
解決鐵礦石進口混亂局面的根本出路在于:
一、徹底取消鐵礦石進口許可證制度,把鐵礦石還原為一種普通商品,誰都可以直接進口,即使有惡性競爭哄抬價格,也比現在雙軌制對價格上漲的刺激要小得多;
二、將鐵礦石進口權和產業政策脫鉤,不能把進口權和扶持誰混為一談;
三、以行業準入標準替代產業政策,辦鋼廠和開個餐館沒有區別,開餐館只要衛生等要求達標,不管誰開、開多大,政府都不管,我們沒有看見餐飲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反而看到了欣欣向榮的中國餐飲業;對于鋼鐵業也一樣,只要環保達標、不偷稅漏稅,達到一個門檻就應放開競爭,政府不要事無巨細地管。只有這樣中國鋼鐵業才會在競爭中健康發展,鐵礦石亂象才能得到徹底的根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