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滾動新聞 > 2009年鐵礦石談判 > 正文
本報記者 李金玲報道
歷年來,鐵礦石價格談判,中國作為“大買家”卻未取得應有的談判地位,未有議價優勢,為何?
金元證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鋼鐵分析師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中國21世紀以前鋼鐵產量一般,是進入21世紀后才躍居全球第一。以前產量并不是老大,隨著產量快速增長,對外礦需求也迅速增長,中國才開始重視與礦商談判!
目前,中國鋼鐵實際年產量約5億噸,若按道理來說,“以量換價”并不是沒有不可能,但在鐵礦石價格談判中并未見絲毫的議價優勢。
這位分析師這樣解釋:“一方面,國際鐵礦石談判已經形成慣例,難以改變;另一方面,中國對歷年的鐵礦石談判重視程度不夠,機制也有問題!
“鐵礦石價格談判,中國鋼鐵企業包括寶鋼并未有太多經驗。所以賣方才有機可乘!币患颐駹I鋼企負責人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要想在鐵礦石價格談判中獲得議價優勢,必須提高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和競爭力。”蘭格鋼鐵分析師張琳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張琳說:“我國鋼鐵業集中度低,所以鋼鐵工業的整合不可避免,盡管近些年,鋼鐵業并購重組一直沒有停止,但與上游采礦業相比,仍顯得過于分散,也難以在供應鏈中占據議價優勢!
縱觀全球鋼鐵工業:歐洲阿賽洛—米塔爾一統天下;北美鋼鐵工業集中度很早以前就達到70%以上;日本鋼鐵工業高度集中并且價值鏈向上下游延伸;而中國鋼鐵工業還是群雄并起的戰國時代。“由此看來,中國鋼企要發展,必須進行痛苦的整合!庇浾咴诖饲暗牟稍L中不乏聽到類似的呼聲。
張琳指出,前幾年大型國企與貿易商利用手中的資質將獲取的長協礦大量倒賣到現貨市場牟取暴利,小鋼企、民企只能忍受其害;在國際礦價暴跌后,發覺談判越來越艱難,民企因為現貨礦便宜而對談判結果淡然,甚至不少民企成為國外礦企的突破口!耙虼耍⒘己玫母偁帣C制,協調國企、民企、鋼貿商三方利益是避免被國外礦企找到突破口的關鍵。”張琳說。
由歷年來鐵礦石價格談判可以看出,借鑒國外先進國家經驗,建立健全的進口管理制度實有必要。進口礦代理制是國際通行的一種制度,以日本為例,其大宗商品的進出口均由商、社會進行代理,因為該國在立法層面對此進行了規定,而我國相關法律對此并未明確,因此企業選擇代理方式,和企業相互間的代理合作均是自愿。
“我國推行代理制后,通過代理商和被代理人的不斷協商,代理費也會逐漸向一個合理范圍內集中。此舉將杜絕一種進口礦國內兩種價的局面,這曾是2006年供應方要求中國漲價的最大琺碼!睆埩罩赋。
同時,我國在進口重要資源性商品過程中存在著信息上的劣勢,由于缺乏高效率的信息服務,國內企業對供求缺口多大并不能做到及時準確掌握,而國外企業掌握的外部信息卻要大大優先于國內企業,這種信息上的不對稱格局構成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參與定價的“盲點”。張琳建議,我國大型企業還應該有戰略眼光,建立專業化的咨詢和戰略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