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現在同時在做高新技術產業、房地產、商業和文化產業,但要從發展空間來看,我覺得還是文化產業最有前景。”參加全國“優秀建設者”第二期研討班的南京天地集團董事局主席楊休笑著告訴記者。
楊休是一個典型的“儒商”,除了一大堆的“董事局主席、董事長”企業領導頭銜之外,他同時還是南京大學的博導、中國文化與文物研究所所長、西安美院的教授等等。
從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以后,楊休就在大學教古文,1990年開始下海經商。從最開始的天地美食、小型飛機、保健品、電動自行車,直到后來投資新材料生產、生物工程、房地產領域,楊休成了“文人下海”的成功案例。
盡管曾經大量從事高科技行業的投入,并且這些投入也給楊休積累了不斷發展所需的大量資金,但說起這些投資,楊休還是稱風險太大。
“一旦技術創新跟不上,或者你的投入不足的時候,那麻煩就來了。”楊休告訴記者,高科技行業的特點就是高投入、高風險。
做過許多行業之后,楊休仍然想嘗試新的領域。曾經就讀于南京大學歷史系的楊休,對于帶點“歷史”痕跡的東西自然情有獨鐘,自然而然,文化產業成了他不二的選擇。“找自己熟悉的行業進入,這個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長風堂博物館是由天地集團主辦的一家民營博物館,也被認為是中國民間最大的書畫收藏館,這是楊休與其他三位企業家合資開設的,楊休占70%的股份。
“中國的藝術品太便宜了。”楊休感慨說,中國藝術品未來空間很大,中國經濟只要不斷發展下去,過30年,中國畫一定能趕上西洋畫。中國大陸如果有比爾·蓋茨,有李嘉誠,那現在看似合理的很多價格就肯定不是這個樣子了。
長風堂博物館之后,楊休開始將他的文化產業不斷延伸擴展:從對畫家畫作進行運作,開辦畫廊、拍賣公司等平臺,延伸到出版社、刊物乃至影視文化的領域,這算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謀篇布局。
事實證明,楊休的思路十分正確,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他的文化產業沒有帶來絲毫影響,反而比之前更賺錢了。
這其中的原因:一是大家都認識到,投資藝術品收藏,其保值增值的能力比炒股票要穩定得多,基本上是穩賺不賠的;另外一個,今年以來中國股市的走強,也給市場帶來了充裕的流動資金,有一些就進入了藝術品投資行業,所以可以看到,今年新入場的人很多。 (15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