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北京報道
把煤炭資源稅從現行1%提高到10%,你以為如何?
資源稅征收或將與價格掛勾。
資源稅改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醞釀已久的資源稅改革方案其實已在2008年年末提交國務院,但是由于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這項改革不得不停滯下來。而隨著近幾個月來經濟的轉暖,中央政府開始頻頻發布推進資源稅改革的信息。
5月25日,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發改委《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研究制訂并擇機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
在財政部6月17日召開的2009年“兩會”資源稅改革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座談會上,財政部副部長王軍表示,“將資源稅改革類建議提案確定為今年重點辦理建議提案”。
水、黃金等或將納入資源稅科目
種種跡象表明,擱置許久的資源稅改革似乎已近在眼前。有消息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相關改革方案已經上報全國人大法工委,只待啟動改革工作。“像這樣大的稅種改變,最后還得全國人大法工委向國務院提建議做最后裁定,然后上交國務院之后,由更高層領導考慮擇機出臺。”
6月17日,王軍表示,隨著經濟的轉暖,資源稅改革勢在必行。會議還傳出了資源稅改革的完整思路:擴大征收范圍、改革計征方式、提高稅負水平、統籌稅費關系。
據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向記者介紹,目前,我國征收資源稅的稅目主要有原油、煤炭、天然氣、其他非金屬礦原礦、黑色金屬礦原礦、有色金屬礦原礦、鹽等。這七個稅目覆蓋了大部分已知的礦產資源,但仍有許多自然資源未包括在內,如水資源、黃金、地熱資源、森林資源等。但是,此次資源稅改革方案會不會增加部分稅目,是眾所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現在資源的重要性已經被大家所認識,而且構成資源稅的內容延伸了很多,比如黃金、水等,尤其是水資源浪費很嚴重,所以,下一步資源稅稅目要向這類產品擴大。現在至少水資源是要進入的。”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
計征方式從“從量”到“從價”
資源稅改革除了擴大征收范圍,改革計征方式也成為多年來業界的共識。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價格與稅收研究室副主任張斌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征收方式由‘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或者從量和從價相結合來提高稅負,能夠通過價格調整改變資源稅,應是改革的重點之一。”
我國的資源稅開征于1984年。1984年9月28日,財政部發布的《資源稅若干問題的規定》指出,從1984年10月1日起,對原油、天然氣、煤炭等先行開征資源稅,對金屬礦產品和其他非金屬礦產品暫緩征收。
“1984年資源稅主要是為了調節資源開采中的級差收入、促進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而對資源產品開征的稅種。”劉桓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資源稅若干問題的規定》是以實際銷售收入為計稅依據,按照礦山企業的利潤率實行超率累進征收,其宗旨是調節開發自然資源的單位因資源結構和開發條件的差異而形成的級差收入。
公開資料顯示,從1994年1月1日起,資源稅開始實行從量定額征收的辦法。對開采應稅礦產品和生產鹽的單位,開始實行“普遍征收、級差調節”的新資源稅制,征收范圍擴大到所有礦種的所有礦山,不管企業是否贏利普遍征收。
但是,十幾年過去了,目前資源稅依然采取從量定額征收的辦法。以煤炭行業為例,原煤每噸征收資源稅2-5元,焦煤8元,綜合起來平均每噸3.5元。
“從量定額征收在價格變動不大的情況下無所謂,可是這幾年價格變動很快,煤的價格過去每噸200、300元,現在變成了上千元。而在價格上漲過程當中,那些資源型壟斷企業的收入增加很多,而政府的稅收卻沒有增加,對此,政府和老百姓都有意見。”劉桓說。
從2008年上半年開始,資源品價格尤其是肥焦煤的價格像坐過山車一樣,從最低時每噸才600多元,達到最高時每噸2000元,這樣算下來,資源稅征收不足每噸煤銷售價格的1%。煤炭價格上漲,但是資源稅仍然保持不變,也就是說,現有的稅率完全不能反映資源價格的變動。資源稅稅率已經到了必需改革的時候了。
但對資源稅稅率應該按什么比例征收,業內眾說紛紜。
“方案有很多,大部分方案認為資源稅的比例達到5%-8%比較合適,甚至還有提出更高比例的。”劉桓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據悉,目前,學界提出的比較高的方案是將資源稅的征收比例提高到銷售價格的10%,以煤炭為例,資源稅將從平均每噸2-3元左右,提高到平均每噸20-30元。也就是說,將煤炭資源稅稅率最高標準將從1%提升至10%。
值得一提的是,資源稅是地方稅種,一旦開征,將顯著提高資源類企業所在地的財政收入。但是這樣的稅率對資源稅改革的最大利益相關方——資源型企業來說,意味著要從自己的口袋里拿出銷售價格的10%給地方政府,企業從心里并不歡喜。
方案出臺時機已成熟
在財政部上述會議召開不久,6月28日,“首屆百家礦業企業峰會”在青島召開。在此次會議上,有企業提出“免征資源稅,從根本上降低礦山企業稅費負擔”觀點,得到眾多礦業企業一致認同。據悉,上百家國內知名礦業企業在這次會議上形成了一份“建議”,準備遞交國土資源部,寄希望其主管部門能顧及到企業的經濟不受影響而助企業一臂之力。
針對企業的免征資源稅要求,張斌對此卻有不同看法,他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企業負擔重就免征或減稅是慣用的思路,但對礦產資源這類型的企業來說,礦產資源稅不是太重而是太輕了。
“對企業而言,沒有喜歡重稅負的。如果說企業的經營困難,金融危機背景下現在很多企業的經營也都很困難,如果因為企業經營困難就希望免征或降低稅收,而且是免征或降低資源稅的稅收,這個問題還需要從長計議、綜合考慮,不能企業說什么就是什么。”張斌說。
劉桓則從壟斷的角度闡述了資源類企業的虧損減稅問題。
“目前,能源產業的現象很是微妙,員工和企業的開采成本等,一般是按照高煤價格確定的,一旦煤炭或石油價格下跌,按照他們的計算方法可能會虧損;盡管如此,但是員工和管理層的工資依然很高,看看那些煤老板買股票、買房子的瘋狂勁頭就知道了。現在關鍵問題不是他們的企業是否虧損,而在于他們整個的薪酬核算體系本身存在諸多的疑問。”劉桓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是否減稅不能完全聽企業怎么說,要測算一下企業的毛利水平到底是多少。
盡管企業呼聲如雷貫耳,但是從長遠來看,礦產資源稅費標準上調似乎不可避免。
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在相關場合表示,去年以來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結構性減稅的措施,估計今年減稅額在5000億左右,而改革資源稅初期增加的稅負也就是二三百億左右,相關行業增加這樣一個稅負,和國家給予他們的大量減稅數額相比是可以沖抵的,所以今年是改革資源稅的最好時機。
“最起碼,征稅能夠喚起全民的節能意識,從長遠看還是有好處的。”劉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