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躍,薛凌
汽車市場從不缺乏好聽的故事——眼下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菲亞特(FIAT)與廣汽的合資。
一邊是這家意大利汽車企業滿滿的自信——無論是與奇瑞還是和廣汽的談判,一點都不肯含糊,似乎不復當初南京菲亞特負債累累的模樣;而另一廂是剛剛在兩個月前將長豐汽車收入囊中,又趁勢與菲亞特簽訂了合資基礎協議的廣汽集團。
一個急于在國內市場翻身,一個渴望做大做強,二者的聯姻會碰擦出什么樣的火花?
簽訂婚約
2009年7月6日下午,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意大利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的見證下,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汽”)董事長張房有和菲亞特集團(下稱“菲亞特”)CEO馬爾喬內塞爾吉奧·馬爾喬內(Sergio Marchionne),簽署了設立50∶50合資企業的基礎協議。
早在6天前,廣汽董事長張房有一行就已經抵達羅馬,為簽約進行準備。“除簽字的老總外,參加此次儀式的中方高層還有廣汽總經理曾慶洪,外方則主要有菲亞特汽車副總裁艾大偉(Altavilla)、菲亞特中國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孟斐璇等高層。”2009年7月7日,依舊在羅馬忙于后續事宜的廣汽董秘盧颯在電話中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廣汽菲亞特項目將落戶長沙星沙工業園預計2009年8月份開始動工。”盧颯表示,新項目面積超過70萬平方米的廠房需要重新批地建設,而非利用長豐汽車閑置廠房。首期總投資超過4億歐元。一期年產能為轎車14萬輛,發動機22萬輛,后續將逐步增加到年產轎車25萬輛,發動機30萬臺。
根據協議,預計2011年下半年,新工廠就將投產首款車型菲亞特中級車領雅(Linea),而首款發動機為FPT菲亞特動力科技的Fire 1.4升(120馬力和150馬力T-JET)渦輪增壓汽油發動機。據一位接近國家發改委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發改委對“廣汽菲亞特”項目已經考察完畢,只等走審批程序。
“過程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協議的簽訂。”菲亞特(中國)公關總監鄭曉莉在接受采訪時語氣顯得輕松。對于已經在中國市場上“神游”了兩年的菲亞特而言,與廣汽的合資無疑是多了一個改變在華命運的機會。
一波三折
在與廣汽“訂婚”之前,菲亞特在中國市場上飽經坎坷。
早在1999年,菲亞特就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彼時的合資伙伴是南汽集團。由于合作并不愉快,雙方熱戀8年,南京菲亞特卻僅售出16萬輛汽車。自2007年與南汽分手后,菲亞特便開始在國內物色更好的合作伙伴。鑒于大多數中國企業已名花有主,再加之業已存在的合作關系,菲亞特重返中國的第一站找到了沒有合資企業背景的奇瑞。
2007年8月,在與奇瑞簽署發動機采購協議之后,菲亞特又與奇瑞簽署了《諒解備忘錄》,計劃按50∶50出資成立合資公司,2009年投產菲亞特旗下阿爾法·羅密歐和菲亞特品牌車型,以期改變在華不溫不火的現狀。當時,此《諒解備忘錄》被業界認為是菲亞特選擇奇瑞作為合資伙伴的明確信號。不過,雙方深入接觸的過程似乎并不愉快。
據了解,在合資談判中,奇瑞堅持要菲亞特引進全球最新的阿爾法·羅密歐車型,并希望能參與到車型的開發流程中去。顯然,強調“自主發展”的奇瑞,有著提升研發技能、生產水平的渴望。
但毫無合資經驗的奇瑞,顯然沒照顧到剛從合資泥沼中抽身出來的菲亞特的情緒。“菲亞特高層認為品牌主導權的把控不嚴,是導致與南汽合資終結的主要原因。”一位原菲亞特(中國)汽車部門的人士表示,這個“血的教訓”一直成為其后菲亞特與國內車企接觸中不可觸碰的底線。同時,奇瑞提出的“排他性技術轉讓協議”更是讓菲亞特無法接受。
“其實早在兩年前(2007年),菲亞特就與廣汽開始了技術合作(指廣汽借力菲亞特研發自主車型)。”菲亞特動力科技中國區總裁沈暉在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表示。而彼時,正是菲亞特與奇瑞合資談判的關鍵時期。“菲亞特中國首席代表阿爾貝里諾就曾對雙方(廣汽、菲亞特)技術合作表示滿意,當時的話里也是有所暗示的吧。”鄭曉莉的話很有些“事后諸葛”。
2008年年中,廣汽與菲亞特“相互示好”的技術合作開始備受業界矚目。此時,業界對于雙方可能會藉由技術合作進而合資的猜測開始甚囂塵上。不過,雙方均否認了此事。但隨后,奇瑞和菲亞特高層開始在不同場合表示,雙方合資項目的談判“暫時放緩”。
前途待解
及至今日,菲亞特已經正式與廣汽聯姻,曾經的“戀愛”伙伴奇瑞似乎顯得有些尷尬。“我們已經與奇瑞暫停了合資談判項目,雙方在重新審視各自的方案。”鄭曉莉表示。奇瑞新聞發言人金弋波則對此不予評論,僅表示當時雙方(奇瑞、菲亞特)達成了一定的意向,未來的合作問題一直在談,現在沒有什么好發布的。
一方說在談,一方說暫緩,從字面上似乎可以推斷兩者對此事態度的些許不同。“其實,菲亞特已經放棄奇瑞了。”一位分析人士表示,雖然按照汽車產業政策,菲亞特在中國還有一個合資名額,但菲亞特對待中國市場開始學會謹慎了,不會一下子將攤子鋪得那么大。
當然,與廣汽的合資故事到現在也僅僅是一個開始。“無論是在國際市場上控股克萊斯勒,還是在國內聯姻廣汽,都算是菲亞特在金融危機下撿了便宜。”上述分析人士認為,但是,南京菲亞特的后遺癥似乎仍在,這一點不應掩飾。此前一波三折的談判表明,菲亞特在中國“再婚”并不那么從容。
在合資基礎協議簽訂之前,廣汽與菲亞特在合資項目上也有過不少角力。表面上看,廣汽菲亞特依舊是廣汽在做主導;但實際上,菲亞特吸取與南汽的合作經驗之后,不會再讓權力旁落,而是希望在合資之后以保持在企業的獨立性。這一點從今后合資公司高層的構成上可以看出些端倪。
據盧颯介紹,此次遠赴羅馬簽約的廣汽高層中,還有副總經理蔣平和廣汽菲亞特項目組的主要成員。如果不出意外,今后在廣汽菲亞特體系中,蔣平將出任中方負責人。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在廣汽菲亞特中可能出現中方高管負責營銷,外方專注產品導入和生產的分工。
“蔣平是‘老廣本’了,此前曾任廣本分管采購和銷售的副總,在營銷體系和經銷商架構方面很有功力。”知名汽車評論員鐘師分析,在南京菲亞特時代吃夠了營銷體系把控之苦的菲亞特,“可以緩口氣了”。
年銷量達215萬輛、國際排名前十的菲亞特,其從經濟型轎車到高級轎車在內的全系列產品,在國內市場依舊不乏競爭力。當然,時過境遷,錯過國內車市“黃金十年”的菲亞特,面對眼下變幻不定的汽車市場,自然也需要制定新的“戰術手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