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明 茜北京報道
以中石油為主的央企巨無霸,正在產融結合的道路上疾步前行。
這與國資委對產融結合的態度日益明朗有關。據本報記者7月7日了解,國資委早在今年4月就展開了央企產融結合的調研,還專門召集了包括中石油在內的幾大央企進行座談。在調研和座談會上,國資委副主任李偉屢次指出,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必須充分認識產融結合問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這一明確表態讓中石油在內的幾大央企加快了構建金融“版圖”的步伐。4月底,中石油收購了克拉瑪依商業銀行,并將其更名為昆侖銀行;7月1日,中石油收購寧波金港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并將其更名為昆侖信托,正式掛牌;而相關信息還稱,中石油正在就與重慶銀行聯合發起設立一家注冊資本為60億元的大型金融租賃公司進行協商,該公司擬于年內掛牌成立。
如若上述項目順利完成,中石油將形成同時擁有銀行、信托、金融租賃等社會化金融板塊框架,真正實現打造金融帝國的夢想。
中石油的金融帝國
實際上,早在10多年前,中石油就已組建中油財務公司,開展吸收成員單位存款、發放貸款、成員單位間的內部轉帳結算等業務,是全國最大的財務公司之一。這也被認為是中石油進軍金融領域的征兆。
但此后數年間,中石油在金融領域的拓展鮮有動作。直到2007年11月,中石油與珠海商業銀行達成重組協議,其進軍金融領域的標志性事件才得以浮現。
不過,重組珠海商業銀行并不順利。據中石油人士當時接受媒體采訪時披露:“已向國資委報告了重組意向,但國資委表達了不同意見。”“如果國資委不同意,我們只有放棄。”
時過境遷,國資委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據國資委網站消息,4月15日、17日,國資委副主任李偉以及辦公廳和產權局負責人先后到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五礦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就產融結合問題進行調研。也就是在這次調研期間,李偉指出“必須要充分認識產融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月12日、13日,國資委副主任李偉先后到中石油、中石化工進行調研,并召開了部分中央企業參加的產融結合座談會。在會上,李偉指出,產融結合是中央企業培育國際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就在國資委密集調研期間,中石油成功收購了克拉瑪依商業銀行。據了解,中石油集團通過現金方式認購克拉瑪依市商業銀行新發行股份,成為后者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92%。入股后,克拉瑪依市商業銀行更名為昆侖銀行,計劃依托中石油集團的優勢,發展成全國性商業銀行和國際化銀行。
在完成其銀行平臺后,中石油的腳步并未停止。6月初,中石油在重慶發起設立金融租賃子公司,注冊資本金為60億元。中石油稱,該租賃公司計劃年底前能夠獲批,如該計劃不落空,中石油將開創國有企業發起設立金融租賃公司的先河。
而就在同時,中石油收購金港信托事宜也浮出水面。至7月1日,中石油宣布,其全資直屬子公司中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現金方式對金港信托進行增資,股權增至82.18%,成為其控股股東。金港信托也更名為昆侖信托,由于中石油的加入,該公司注冊資本從4.07億增至30億,一躍升為全國第二大信托企業。
至此,在中石油的規劃和實際運作中,覆蓋銀行、信托、金融租賃的金融板塊已經清晰呈現。
“產業”+“金融”
事實上,產業公司投資、控股金融資產并非新鮮事情。業界熟知的“德隆破產”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在于此。
據了解,2006年7月開始實施了《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要求央企在境內的產權收購及投資均應上報國資委。國資委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央企對非主業的任何一分錢投資都應上報國資委。
直到2008年7月,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央企負責人視頻會議上依然強調將嚴格控制中央企業并購重組行為,并給央企重組劃定了"三條紅線":不符合主業投資方向的堅決不準搞,超出自身投資能力的堅決不許搞,投資回報率太低的堅決不準搞,并嚴禁企業違規使用銀行信貸資金投資金融、證券、房地產、保險等項目。
但是,近期不論是來自媒體的報道,還是來自相關場合的會議,“產融結合”一詞開始頻繁出現。在近期本報記者參與的、國資委研究中心主辦的“產融結合與風險控制研討會”上,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感嘆:海外并購的大量案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除了政治背景、國家背景、政府背景,我們缺失的是金融職能,這也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覺得需要突破的當務之急。
而在此輪海外并購大潮中,中石油無論是并購次數、涉及金額都充分吸引了業內外的眼球。據統計,中石油上半年達成的交易近百億美元,此外由于政府間協議,中國向俄羅斯、巴西、委內瑞拉、哈薩克斯坦等國提供470億美元貸款,中石油獲得了四國的石油供應長單。
事實上,中石油的并購步伐還在加快。從目前獲知的信息來看,包括蘇格蘭煉廠、170億美元的阿根廷石油資產、委內瑞拉奧里諾科重油帶的石油資產、伊拉克數個油氣田工程服務合同等大批項目,都在中石油的并購和擴張計劃之中。如果項目全部拿下,意味著中石油將再支出數百億美元。
“擁有金融資質,中石油就可以通過發債、項目融資等多種方式獲取資金,其靈活性和效率要高于商業銀行。多重資金手段能夠令其在海外并購中贏取更多的主動性。”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說。
另一方面,通過自己的金融公司融資能夠節省大筆成本。一位證券分析師向記者計算,一般銀行的項目貸款的上限是項目總額的80%,大公司能夠得到10%的利率優惠,也就是說每100億元的項目能夠貸款80億,需支付4億/年的成本。也即僅阿根廷一個項目,中石油如全部向銀行貸款,其成本就達47.6億人民幣。而如果通過自己的金融公司融資,“僅需支付一些融資費用”,成本將大大縮減。
“中石油除了石油石化等產品之外,其巨量的現金周轉也是同樣可以打造為多種金融產品。”韓曉平說,走產融結合的道路是中國大型石油企業的必然之路。
“從石油產業結構升級的歷史角度看,專業能源型企業向綜合能源型企業轉化也是一部金融并購史。”中海油一位負責財務的高層人士分析,石油公司必須通過建立自己的金融平臺,加強產業和金融的結合,從而增強公司的競爭力。
事實上,金融行業原本也是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據公開數據,2008年寧波金港信托累計管理資產1400億元,創利8000萬元。這一數字雖然與中石油1144.31億的利潤無法相提并論,但卻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據了解,在國內產融結合較為成功寶鋼,2007年在金融資本市場獲利占到其利潤來源的三分之一左右。
近日,同為央企的中電投透露,其金融板塊的發展目標是從2010年起用10年的時間,盈利從8億元上升至60億元,占集團總盈利的20%。
“當然這一波收購,中石油還無法受益于自己的金融板塊,但隨著其金融板塊的壯大,以及政府監管政策的改變,昆侖系極有可能在中石油未來的海外收購中扮演重要角色。”德勤管理咨詢合伙人盧婭分析說。
風險之爭
事實上,不僅中石油、寶鋼、中電投,中國電力、五礦集團、國家電網等一大批央企都走在產融結合的道路上。
據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40多家央企設了財務公司,其中53家重點國企里面現在有30多家已經有了財務公司。而財務公司是產業資本進入金融資本的開端。
但機會風險一念間。“通過財務公司、信托甚至PE基金涉足金融領域對產業資本和金融市場都是一個利好,但控股銀行存在極大的監管風險,由于產業資本控股的銀行很容易規避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如果其資金直接用于大股東的項目,項目一旦出問題,將侵害到居民的利益。”韓曉平分析,同時對產業資本本身來說也失去一層風險監控。
盧婭對本報介紹:“按照現有的政策,銀行不能將資金直接投給大股東,但隨著監管政策的發展,這一政策也可能生變。”
國資委方面也有高層對產融結合持謹慎態度。國資委中央企業監事會高層人士在上述研討會上強調:術業有專攻,做實體經濟不要大規模地介入到金融領域里面去。利用金融工具和資本市場為實體產業服務,這是我們走產融結合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