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陳正湘 ★田紅旗/廣州報道
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從全國第58位躍升到第12位,連續7年居廣東省首位。
這座位于珠三角東北部的縣級市——廣東省增城市,曾一度陷入困境: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發展緩慢,城鄉面貌落后,環境污染嚴重,假冒偽劣泛濫,金融風險大,就業創業環境差。通過逐步探索完善科學發展的“增城模式”,不僅得到國家、省市有關領導的認可,而且在全國縣域經濟中彰顯特色。
增城用規劃公園的要求來規劃城鄉,用建設公園的標準來建設城鄉,用管理公園的手段來管理城鄉,用經營公園的理念來經營城鄉,變“在城市里建公園”為“在公園里建城鄉”。
公園化戰略是更深層的土地價值變革,轉變“重物輕人”觀念,通過整治路邊、山邊和水邊環境,保護原生態、原產權、原居民、原民俗,讓市民公園式生活。
公園化戰略有力地推動了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增城市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態和優美的田園風光,重點建設了小樓人家、湖心島景區、50公里自行車休閑健身道和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態公園、農家旅館,發展生態文化休閑游。去年接待游客52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0億元,分別增長102%和67%。北部生態旅游目前已成為增城經濟發展的新亮點,也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新途徑。白水寨景區內雇用員工80%都是本地農民。村民人均年收入比景區開發前的2004年翻了一番多。
增城市新塘鎮東北部的西南村,幾年前這里還是滿地泥巴、牲畜亂竄。現在,西南村實現了“八通”: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硬底化封閉排污渠、通公共汽車、通互聯網,也實現了“十有”:有無公害廁所、有集中牲畜飼養欄、有室外垃圾屋、有清潔自來水、有硬底化路到戶、有文化宣傳欄、有讀書閱覽室、有文娛體育場地、有綠化小公園、新村建設有規劃。目前,增城市已有63個村實現了“漂亮轉身”。
2009年4月,增城市市委書記朱澤君前往中國縣域經濟領頭羊江蘇昆山考察,其昆山之行專題報告被當地政府學習。對于昆山,增城模式同樣具有值得的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全國很多縣市在區域、人口、自然條件等方面與增城相似,但經濟發展卻相當滯緩。增城模式說明,用科學發展的態度,會有更多模式被發掘出來,中國縣域經濟也將面臨新一輪的發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