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東 席斯
環保部6月中旬開出的罰單是中國宏觀調控重點轉向的明確標志。6月23日,相關部委官員向本報確認了上述說法。
在這張罰單中,暫停審批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項目、華能、華電(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項目外)建設項目以及整個山東省鋼鐵行業建設項目環評。而在此前長達7個月的投資風潮中,環保部一直保持沉默。
上述還表示,中央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政策中,開始由第一輪的刺激投資轉向了第二輪的結構調整。這一轉向,不僅是對此前七個月上演的投資風潮的“糾偏”,以避免十年前的投資覆轍清除隱患;更是中央試圖將經濟走勢拉回到此輪保增長的調控初衷上來。
不過,四萬億投資計劃仍將按計劃分批下撥,但是將會結合結構調整的推進,在資金投向上進一步加大向民生領域的傾斜。在本輪結構調整中,技改將成主要目標。在相關部門看來,技改實際上是另一種投資,只不過與大規模的政府投資相比此次則是以企業為主。
糾偏
環保部發力的背后實際上是7個月投資風潮部分偏離了政策調控的軌道。
6月中旬,環保部新聞發言人陶德田對外稱,從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底,環境保護部共審議批復365個項目,總投資達14428億元,其中交通、水利、輸變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25個,總投資4521億元。
上述信息意味著,自中央宣布四萬億投資計劃以來,到今年5月底,掌握著投資項目生殺大權的環保部只批復了365個項目。但實際情況是,從2008年11月到今年5月底,全國新開工項目已經遠遠不止這個數目。根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2009年1-5月,全國新開工項目123878個,是環保部批復項目的339倍;全國施工項目216420個,是環保部批復項目的592倍。
國家發改委宏觀院投資所的專家說,可以肯定的是,此輪投資中,地方的項目嚴格通過環評的要遠遠少于沒有通過的。事實上,地方政府為了保增長、上項目,往往只看投資額度。
不過,這樣的投資增速帶動了宏觀層面的好轉,國家發改委官員表示,盡管目前來看,經濟回穩的基礎仍不穩固,但是從大面上來看,擴內需的政策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至少數據還是不錯的”。
但急速的投資擴張也出現了令人擔憂的狀況。上述國家發改委相關官員說,在投資過程中,在一些地方也出現了“兩高一資”抬頭的苗頭。
此外,投資熱潮實際上并沒有給工業企業帶來太多實際效益。今年前五個月,在32.9%的投資增速帶動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僅為6.3%。企業產銷率始終處于較低水平。工信部的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工業產品銷售率比上月進一步回落0.5個百分點,輕、重工業產銷率分別回落0.3個和0.6個百分點。
工信部官員稱,投資增速和企業利潤嚴重不匹配,這至少說明了兩點,第一,去年四季度至今,宏觀調控的組合拳,投資表現出了強大的效果,但是帶動效應目前還是有限;第二,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非常突出。
工信部官員對本報表示,如果投資形勢照此發展下去,此輪宏觀調控將很有可能重蹈1998年那一輪調控的覆轍。
1998年,為了應對經濟危機,中國同樣啟動了大規模投資,盡管這將中國經濟拉出了低迷,但是隨后卻造成了部分行業嚴重的產能過剩等一系列問題。
過去7個月的投資急速擴張,并沒有給中國經濟帶來完全符合預期的效果,亦與中央啟動此輪宏觀調控時 “遠近結合”的政策初衷出現了些許偏離。不過,投資的帶動效應,卻為第二輪調控創造了條件。6月中旬,決策層開始主動切換調控引擎,結構調整就此成為重中之重。
政策下一步
調控重點的轉向將相關部委下一步的政策部署引向了結構調整領域。相關部委官員明確向本報表示,今后一段時間,將是結構調整政策出臺的密集期。
據悉,國務院已經于近期發文要求相關部門將下一步的工作重點集中到結構調整上來。其中明確提出,環保部要加強對工業投資項目的環評工作,財政部和銀監會也要積極通過對信貸結構的調整。
6月25日,工信部官員對本報表示,下一步將聯合相關部門盡快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研究制定《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條例》、加快技改進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研究制訂《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產品淘汰目錄》、出臺淘汰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和配套政策等一系列政策。
工信部官員說,“結構調整,主要包括環評、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組,以及企業技改。但是短期內,主要依靠的還是環評和淘汰落后產能”。這位官員稱,可以肯定的是,環評今后在宏觀調控中將會發揮重要的力量,這是從源頭上防止“兩高一資”行業投資過熱,引導結構調整的最有力手段,因為環評可以一票否決。
此外,最近一段時間,國務院高層接連召開十大行業座談會,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均派員出席。國務院在會上多次明確要求,最晚在今年7月底,必須將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實施細則全部出臺。
知情人士透露,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不僅是此輪擴大內需政策中的重點,更是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鋼鐵、船舶、紡織、化工等十大產業,均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
工信部官員說,落實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需要進一步出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比如,每一個振興規劃都提出了產能淘汰目標,也都提出了技術目標,但是這些目標的實現最終還是要靠政策支持。
調動企業投資
不過,在中央財政收支吃緊的情況下,中央財政再次大規模支持的可能性已經不大。財政部官員說,財政在這方面會給予優惠和鼓勵措施,比如補貼、稅費上的優惠等等,但絕對不會像第一輪那樣,財政要拋出多少錢去啟動這項計劃。這一輪主要是在原有投資基礎上調整優化結構,主要以企業為主,企業的技術創新、兼并重組、產業結構的優化等等。
上述財政部官員表示,今年對支出需求實在太多了,這種情況下財政擠出一些錢用于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改造已經很不容易。現在關于技術創新、新技術扶持資金等各種資金需求很多,各部委和協會都有上報申請,這個需要一個一個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重點轉向結構調整時,第一輪以投資為主的調控政策并不會因此而放緩。國家發改委官員對本報表示,盡管調控的首要目標發生了變化,但是四萬億投資計劃不會受到影響,仍將按計劃分批下撥,只不過,將會結合結構調整的推進,在資金投向上進一步加大向民生領域的傾斜。
在相關部門看來,技改實際上是另一種投資,國家發改委官員說,技改需要以項目為依托,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更新設備,將生產升級換代,這也是投資。
宏觀決策部門希望看到,中國投資領域在第一輪的政府投資之外,第二輪會有以技改為主的企業投資的出現。對于尚不穩固的宏觀經濟來說,技改實際上是另外一把火。
結構調整之難
不過,結構調整并非易事,一個突出的表現便是技改。
技改是結構調整的重要工作之一,國務院試圖通過技術改造增加主要工業領域內企業技術水平,同時進行落后產能和設備的置換,以進一步擴大企業投資。為此,國務院曾宣布拿出200億專項資金,以貼息的辦法,支持企業技改。首批技改項目已經于4月底全部下發并實施。
根據工信部的測算,中央200億技改資金能拉動的投資規模為4600億。
國家發改委官員說,盡管剛剛開始,但是在技改過程中,已經出現銀行貸款到位資金緩慢、企業技改動力不足的問題。
另一方面,由于技改涉及新的投資和產能擴張,因此對于大型企業來說,可以通過技改,既新上了項目,又可以拿到中央的優惠政策,同時也為兼并重組創造了條件。國家發改委官員說,國家確定的技改領域大部分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因此必須警惕地方和企業借技改之名,繼續擴充產能。
但實際上,過去幾年間,以技改之名行擴產之實的企業并不算少,最典型的便是鋼鐵行業。鋼鐵行業的結構調整已經喊了數年之久,其結果卻是越調整,產能過剩反而越嚴重。現在,這個難題再一次擺在面前。
結構調整的另一個難點在淘汰落后產能。近期,中國船舶工業協會和相關部門要求地方上報淘汰落后造船企業的生產能力,但是卻發現,很多地方政府部門想的卻是如何保住當地的企業。對于地方來說,企業意味著財政收入和就業。
兩難的局面就這樣連續著。
工信部的官員說,“為保增長,中央出臺的是一攬子計劃,我們不可能在投資一條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結構調整不僅是為了保證投資效果,更是保障此輪調控最終效果的一個重點,但它確實也是難點”。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