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 施海
受國內可供交割的螺紋鋼數量有限、及外圍增量資金積極進駐等因素影響,本周初,上海鋼材期貨大幅上漲,但從周二起,滬鋼漲勢受阻并返身回調。從中長期分析,鐵礦石進口談判將對鋼價走勢產生重要作用和影響。
鐵礦石供過于求
目前全球鐵礦石供需偏空,但中國對外依賴程度超過50%,美國、歐洲、獨聯體及印度等地的鐵礦石供需自給自足的,供應方主要由力拓、必和必拓及巴西淡水河谷等三大鐵礦石巨頭構成,三大鐵礦石巨頭壟斷了全球70%的鐵礦石貿易量,其貿易出口量為6億噸左右,由此推算出全球貿易量為8.57億噸,而需求消費方則由主要還是中國、日韓及歐洲部分地區(qū)構成。去年國內鐵礦石供應量7.8億噸,但國內鐵礦石是低品位的,經過折算后,實際供給量會小一半左右,即國內鐵礦石供應量僅為3.9億噸,去年進口量為4.44億噸,總供應量為8.34億噸。而去年中國進口的4.44億噸鐵礦石中,來自澳大利亞兩拓的礦石占據第一位,達40%,來自巴西淡水河谷的只占20.5%,而FMG目前能供應的鐵礦石只有4000萬噸。
中國是全球最大鐵礦石進口國,且鐵礦石總體供大于求,這是目前中鋼協談判的底氣。據中鋼協的數據,今年前4個月,全球鐵礦石過剩量多達2億噸,而鐵礦石進口增量也主要來自中國。
目前即將進入第三季度,國內港口鐵礦石積壓規(guī)模約7000萬噸左右,再加上進口商、鋼廠、貿易商流通領域的鐵礦石庫存量,推算國內鐵礦石庫存量將遠遠超過1億噸規(guī)模,而按照去年國內對鐵礦石進口依賴程度4.4億噸推算,上述鐵礦石庫存量至少可以滿足國內第三季度鐵礦石需求。因此,由于鐵礦石供需呈現買方市場和供大于求,中國對于鐵礦石談判至少仍有3個月的時間余地,中國鐵礦石進口逐漸趨于多元化,目前在和包括FMG在內的許多海外礦山談長協,中國并不完全依賴三巨頭。而近日遼寧省本溪市橋頭鎮(zhèn)大臺溝發(fā)現探明儲量超過30億噸的巨大鐵礦,很可能將對正在進行的鐵礦石談判起到重要作用,對三大礦企形成壓力。
目前鐵礦石現貨價格上漲,主要是被海運費推高,而其離岸價并未大幅上漲。代表海運費變化的波羅散貨指數已突破4000點整數位關口,而該指數受人為因素操縱的可能性很大,即海運費漲價帶動的鐵礦石漲價有虛的成分,并非市場強勁需求支撐,因此不能長久。
談判博弈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但另一方面,由于國內鋼鐵產業(yè)集中度依然偏低,大中小型鋼廠在資金實力、鐵礦石庫存積壓周期、進口方式、進口定價權等諸多方面存在較為懸殊的強弱差距。因此,中小鋼廠難免各自為政,分別與鐵礦石供應商協定進口協議,從而削弱中鋼協在與鐵礦石供應商談判中的力量。
1至5月份,全球粗鋼產量4.49億噸,同比減少22.4%,而中國6月上旬粗鋼日均產量相當于年產5.47億噸,高于去年粗鋼產量5億噸,并遠超今年中鋼協定下的粗鋼產量目標4.6億噸,日產量高于130萬噸則意味供過于求會顯現,而過剩產量或將壓制后市滬鋼持續(xù)上漲空間。
但與此同時,滬鋼期貨市場資金與實盤對比分析顯示,滬螺紋鋼持倉量自上市初期的4萬余手拓展至目前的40萬余手,線材持倉量自上市初期的1萬余手拓展至目前的3萬余手,由于滬鋼最近期合約為9月份合約,尚未進入實物交割階段。因此,截至6月19日的最新庫存量數據顯示,目前尚未有1張螺紋鋼和線材倉單注冊入市,由此說明期貨市場資金流動性充裕,實盤壓力未有顯現。
綜上所述,鐵礦石供過于求不容置疑,但日韓率先與三巨頭簽訂偏高價位進口協議,而中國鋼廠進口陣營分散,鐵礦石供應商出口陣營集中,因此中國進口和三巨頭出口之間的談判博弈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終將成為未來全球鐵礦石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成為決定滬鋼走勢的中長期主要因素。如果中鋼協最終被迫接受三巨頭偏高報價,則滬鋼將持續(xù)大幅上漲,反之,如果中國鋼鐵產業(yè)大幅提高產業(yè)集中,引發(fā)鋼廠減產,或迫使三巨頭降價,則滬鋼也將難免深幅回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