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芃 陳歡
根據新的《企業破產法》,破產清算并不是東星航空的唯一選項。法律規定的重整程序,為東星航空留下了繼續存在下去的可能性。
記者從國浩律師集團獲悉,東星航空的第三大股東、東星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下簡稱“東星國旅”)于6月22日向武漢中院遞交了東星航空重整申請書。由東星國旅和上海宇界實業分別代表東星航空原股東和戰略投資者方面進行協調,一個初步的重整方案也已成型。
該方案的核心是對東星航空增資,使其資本金達到10億元。除了以上海宇界為首的戰略投資者聯合注資,東星航空的部分債權人也已同意了相關的債轉股計劃。
據悉,已有金融機構表示愿意為此提供2億元的并購貸款。
此前,受東星國旅和戰略投資者委托,國浩集團為此專門召開了相關研討會,認為東星航空重整或和解在法律上、社會上和商業上都具有可行性。武漢中院在收到東星國旅的重整申請后表示,將對有關方案進行審查。
2007年6月1日開始施行的《企業破產法》規定了重整制度,是指經過利害關系人申請,對可能或已經具備破產原因但又有希望挽救的債務人,對債務人進行生產經營上的整頓和債權債務關系上的清理,以使其擺脫困境、恢復生機的法律制度。
重整:新《破產法》
提供的“第二道路”
根據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公告,該院3月30日立案受理了東星破產清算案,并將在今年7月3日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
東星航空由東星集團下屬湖北東星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湖北東盛房地產有限公司和湖北美景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于2005年,注冊資本8000萬元。由于資不抵債,被6家債權人申請執行破產清算程序。
“東星重組具有相當的可能性。”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楊忠孝指出。
武漢市中院在受理債權人的破產申請后,旋即發出民事裁定書(武民商破字第4-3號),指定武漢市法制辦、武漢市交委等成立東星航空“破產財產清算組”。但在上海商法研究會副會長胡鴻高看來,新破產法實際上賦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制度空間,以盡可能地挽救企業。
“重整有利于保護出資人利益,和解程序一般比較快,東星航空目前每天‘燒’掉100萬,如果能盡早達成和解,可以避免其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胡鴻高說。
現代意義上的破產法,不僅僅是破產清算,還包括破產重整、破產和解程序。破產清算程序可以被理解為企業的死亡程序,而破產重整和破產和解程序則是企業的拯救和復蘇程序。
在兼顧債權人利益的同時,重整制度則更加注重對債務人企業的挽救和復蘇。
“通過破產重整或和解,可以使債務人重獲新生,避免因企業破產清算而帶來的職工下崗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體現了現代破產法實施破產預防的程序目的。”楊忠孝說。
我國2006年8月出臺的新破產法,在重整方面給出了一套非常詳細的制度設計。比如該程序的啟動主體,除了債務人或債權人直接提出,新破產法明確“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資人”也可以向法院申請重整。
據了解,在東星航空的破產清算案中,債務人從未主動提出重整申請,在其債權人要求破產后,新破產法的相關規定就為重整新開了一道門。
此次國浩集團代理的重整申請,正是由符合條件的大股東提出的。“如果直接清算,出資人的投資將全部泡湯。”上海久事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原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傅長祿認為,重整是一個多贏的戰略。
東星航空最大的債權方、通用電氣中國發言人李國威在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曾表示,若有其他方式可選,當然不希望東星航空走上破產的道路。
據悉,國浩集團提出的重整方案已經獲得部分債權人的認可。
法院態度成關鍵
東星航空于2006年5月起在深圳機場開始運作,并于2009年3月停航。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經營不善,而其8000萬元注冊資本金又太少。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盡職調查,東星航空負債5億,其中主要包括飛機租賃費、航油費、機場起降費等。被提請破產時,東星的資產負債率為107%。
東星航空破產估值價值只計算了有形資產,但是航空公司的無形資產,如航線權、飛行員隊伍等都是重要的資產。楊忠孝認為,從商業和法律上說,重整障礙不大。
今年以來,國航的母公司中航集團一直在就收購東星航空進行談判,國航對于東星航空的“收編”甚至還在繼續,已有500余名原東星員工將加入到剛剛獲批的國航武漢分公司。
不過,雙方因為收購價格無法達成一致,談判已告破裂。可靠消息稱,由中航重組東星已不可能。
國浩律師集團的人士稱,現在有意東星的戰略投資者可能不止一家,其中上海宇界實業具航空服務業背景,且有強大的資金實力。
不過多位專家提醒,東星能否重整成功,政府作為管理人的意愿和法院的態度至為關鍵。“背后是政府信用在支持”,上海交通銀行總行法律部總經理、原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經濟庭庭長李永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