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的連連攀升可能會推遲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而對于中國來說,如果未來油價繼續攀升,企業成本壓力勢必會逐步凸顯。
本報記者 晏琴報道
近日國際原油價格已經站在70美元上方。有專家預測,油價或會在1至2周內挑戰80美元的關口。而在剛剛過去的5月,國際油價單月上漲了近30%,創下自1999年以來的單月漲幅的新高。對于油價的連連攀升感到擔憂,包括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在內的不少業界人士均表示,如果油價大幅攀升,可能會推遲經濟復蘇的步伐。
外部環境尚且如此,中國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時下,外需疲憊、產能過剩等問題正困擾著中國經濟。如果未來油價繼續攀升,企業成本壓力勢必會逐步凸顯。那么,未來要如何規避或由高油價引發的種種風險,正成為時下考量中國經濟的重大課題。
國際:滯漲之憂
“本輪的石油價格大反彈,其主導因素是金融需求的迸發和石油供給的趨緊,而與實體經濟是否復蘇關系并不明顯。”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管清友博士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美元貶值是國際油價上漲的直接動因,而供求關系對油價上漲貢獻不大。
美元疲弱,市場信心逐漸恢復平穩,加上美國能源署提高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均利好油價。但與經濟基本面并不相符的油價攀升,也引發了部分人士對“滯漲”的擔憂。
“近期,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再次上漲,全球通脹壓力增大。由于主要經濟體為刺激經濟而采取了激進的寬松貨幣政策,因貨幣超發而引發全面通脹的危險性明顯增大。商品價格上漲將進一步惡化本已羸弱不堪的世界經濟,因而,全球出現滯脹——經濟停滯、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大。”管清友表示。
連日來,包括銅、鋁、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價格均出現了升幅。黃金價格繼續維持高位,并有突破歷史高點的趨勢。管清友認為,“金價與油價齊漲正在成為現實”。
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譚雅玲此前也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通貨膨脹的根源在國際市場上并沒有去除。如果未來大宗商品價格上揚,大家面臨的一定是通貨膨脹,而不是通貨緊縮。
國內:未雨綢繆
“整體來看,在中央政府強有力的經濟刺激計劃的實施下,中國經濟出現增速‘停滯’和負增長的可能性很小,滯脹基本不會出現。但是中國未來的通脹壓力還是存在的,而且同時還可能面臨全球其他經濟體的滯脹威脅。因此,當前在自身通脹和外部滯脹威脅尚未出現之際,未雨綢繆做好政策應對就顯得十分迫切。”管清友認為。
同時,管清友表示,為了確保增長的可持續,必須盡一切努力保證消費的穩定增長,逐步擺脫依賴信貸投放支撐固定資產投資的經濟增長格局。而要力保消費就必須痛下決心進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增加中產階層和農民階層的收入,同時加大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預測部主任范劍平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機制上,需要真正建立起發展為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分享的新的分配體制。”
此外,管清友還認為,對政府和貨幣當局而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必須“相機抉擇”,在全球通脹成形之初就及時將國內的貨幣環境回歸正常化;另外,也必須嚴格控制成本上升,應當支持企業,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生產企業到下游的產品制造商,在商品期貨市場適時的進行套期保值交易,以有效控制住產品的成本,進而確保物價形勢不至于完全受制于大宗商品市場價格的漲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