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月來中國首次減持美國債
4月減持44億美元 專家認為長期趨勢待觀察
李彬
昨日,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今年4月中國減持美國國債44億美元,持有總量為7635億美元,仍居各國之首。
這是自去年7月以來,中國首次出現單月減持美國國債的情況。
數字顯示,經調整后,4月外國投資者凈買入美國長期證券88億美元,而同時,凈減持美國短期證券394億美元。其中,國外投資者當月持有的短期美國國債減少445億美元。
“造成減持的因素有三個,一是總體規模的減少,二是幣種結構的調整,三是券種結構的調整。”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李揚指出。
今年以來,美國中長期國債收益率不斷攀升,上周四更是一度躍上4%的水平,創下8個月來的新高,市場對于美國資產安全的擔憂愈演愈烈。而這一狀況也引發各國對美元資產投資的重新調整。
以中國為例,根據美國財政部數字,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的速度正在大幅下滑,環比增速已從去年10月的10.66%下降到今年2月的0.62%。
不過,李揚表示,僅一個月的數字還無法判斷中國對美國國債投資的趨勢性變化,這需要長期的觀察。
四大債主減持
4月數字最顯著的特點莫過于美國國債的前五大持有國中有四家當月減持。
數字顯示,截止到4月末,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持有國日本,小幅減持8億美元至6859億美元;加勒比海地區減持89億美元,總量居第三位;石油輸出國本月減持25億美元,居第四位。而只有英國大幅增持246億美元,持有總量升至第五位。
面對各大債主的紛紛減持,美國似乎有些坐不住,因為這個國家正在通過大發國債來挽救陷入低谷的經濟。債主一旦失去興趣,美國的“復蘇夢”必將陷入僵局。
而美國正在為避免這一尷尬局面進行努力。
5月最后一周,美國政要密集訪華,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他在訪華時敦促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蓋特納在北大發表演講時,試圖打消中國對美國國債價值以及美元幣值穩定的擔憂。他保證,美國會削減巨額赤字,未來會謹慎地善用開支,不會不停借貸,希望中國能繼續在美國投資。
對于中國來說,大幅減持美國債券的趨勢也并不明顯。今年3月,央行副行長胡曉煉曾在一次會議上表示,中國會繼續投資美國國債,但同時將高度關注美國國債資產價值的波動。
然而,不斷擴大的美國債預發規模以及連續走高的美國國債利率,還是導致了市場的恐慌心理。
數據顯示,6月12日,美國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為3.79%,6月11日更是一度超過4%,創出8個月來的新高。而去年底,這一指標只有2.1%左右。僅僅半年之后,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漲幅已經超過80%。
此外,在過去的5個月當中,美國國債的市值平均下跌了5.1%。這些數字均傳遞出這樣的信號:美國國債的供需關系正在惡化,美國政府借錢的成本在上升。
增持還是減持?
增持還是減持?這一話題成為近期業內專家激烈爭辯的焦點。李揚認為,現實的選擇還是擇機購買美元資產,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李揚指出,盡管目前美元疲軟,但是國際貨幣體系短期內還無法改變,相對于其他幣種,美元不能算弱勢;而從實體經濟來看,美國的現狀也要好于日本和歐洲,因此投資美元資產依然是最現實的選擇。
對于4月出現減持的情況,李揚表示,這與4月份我國的國際收支密切相關。數字顯示,我國實際外貿順差在2008年8月見頂后快速回落,并在2009年2月一度出現約29億美元的逆差。隨后雖然反彈,但3、4月的實際順差額分別只有108億美元和73億美元。國際收支順差的收窄直接限制了對美國國債的增持規模。
從總體規模來講,外幣投資規模減少有可能導致投資美國國債規模的減少;從幣種結構來講,對美元資產投資分配的縮減也會導致減持美國國債;而從券種結構來講,中國增持美元資產的總規模未必減少,但對于美國國債、美國股票的比例分配或許已經出現變化。
“雖然總量還在增長,但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結構已經進行了調整,近幾個月來,中國都在進行買短債拋長債的操作,因為在當前情況下短期債券流動性較好,相對更安全。”李揚表示,這也是中國調整外匯資產結構的一種積極主動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