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虹宇
昨日,北京市公布的一份文件顯示,當地政府將通過財政資金“獎勵”等方式,鼓勵企業通過“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所謂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種基于市場的節能新機制,企業間簽訂合同,能源服務公司幫助減少業主的能源消費,而減少的能源費用,則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投資的節能投資方式。
根據北京市昨日公布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扶持辦法(試行)》(下稱《辦法》),通過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節能量15%~25%的企業,政府將給予不高過項目投資的20%的補助,節能量25%以上的企業給予不超過項目投資30%的補助。單個項目的補助資金原則上不超過500萬元。
“說白了,就是政府掏腰包,鼓勵企業更多地采用合同能源管理這種新模式。” 北京節能環保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柴曉鐘說。當地官方并未公布總共為這份《辦法》準備了多少資金,但柴曉鐘表示,錢肯定夠用。
“這種機制十分有助于推動技術上的可行,經濟上合理的節能項目的實施。”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主任沈龍海在接受CBN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官方表示,凡是符合2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建、或年耗能2000噸標準煤以上用能的單位、或節能改造后年節能量達到15%三個條件之一的單位,均可提出申請,享受扶持政策。
據了解,合同能源管理在發達國家是一種普遍的節能方式,但在中國,仍存在著市場認知度不高、節能服務公司不多且融資難、節能服務產業市場混亂以及企業對于節能意識缺乏等多個問題。
北京市財政局副局長竇錚說:“很多效益好的企業并不重視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而效益不好的企業又缺乏資金開展節能項目,無法分享節能受益。”
他同時表示,從目前來看,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投資渠道還不通暢,市場上缺少對節能服務公司簡潔有效的擔保方法,節能服務公司貸款困難。另外,在評價標準方面,也缺少同意的評價標準和權威性的第三方機構。
據統計,截至2008年底,中國的節能服務公司只有386家,市場仍然偏小。住房部副部長仇保興上月接受CBN采訪時曾表示,節能服務公司是中國企業的一個機遇,他還舉例說,僅瑞典一國,當地的節能服務公司就達4000多家。
(CBN記者 許可新 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