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秀強
從擴銷上量到量效并舉,從降價競爭到聯手推價,銷售企業開始調整經營策略,國內成品油市場呈現營銷新趨勢。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壟黃”。“小滿”過后,全國許多地區進入夏收時節,大地到處麥浪滾滾,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一臺臺聯合收割機吞下金黃色的麥浪,吐出一堆堆散發著清香的麥子。機器聲轟鳴,農民笑逐顏開,呈現出一幅鄉村豐收圖。
進入三夏,不光農民笑逐顏開。由于市場逐漸回暖,成品油消耗開始上升,銷售人員也開始感受到了夏季的火熱。
6月1日,汽柴油調價塵埃落定。與以往不同,中石油、中石化并沒有趁高價加大批發,擴銷上量,而是采取了較為“低調”的銷售方式:暫停批發、加大外采、取消批零優惠、控制銷售節奏。從銷售企業種種銷售行為來看,國內成品油市場供大于求、銷售不暢、庫存高筑的局面正在悄悄變化,以買方為主的市場格局或將被撼動。
在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石油銷售企業開始不約而同地調整經營策略,由擴銷上量向保效益、求利潤轉變,逐漸贏得市場的主動權。
利潤第一 銷量第二
時值6月,國內成品油市場開始迎來遲到的“春天”。
經濟復蘇的樂觀預計和國際油價上漲,提振國內市場需求,眾多銷售企業明顯感覺市場好轉。企業庫存開始回落,油品銷售順暢起來,銷售企業在市場上的主動性越來越強。
根據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統計,4月份全國成品油銷量達1734.1萬噸,創今年新高,環比增長5.2%,4月末全國成品油庫存環比下降15.4%。國內汽油銷量環比增長6.6%,庫存環比下降5.3%,銷量直逼去年水平;柴油銷量環比增長7.4%,庫存環比下降21.6%。特別是進入“三夏”以來,農業用油更為柴油上銷量創造了良機。
煉油企業效益繼續好轉。4月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國中化、陜西延長等五公司利潤合計271.42億元,同比增長44.8%;代表煉油板塊的中石化4月份利潤繼續增長,環比增幅達48.4%。
顯然,第一季度兩大公司“擴銷上量”的經營策略見到實效。但是,在國際油價不斷攀高的背景下,注重增加銷量的思路讓經營效益受到影響。在目前庫存壓力減輕。國際油價不斷上漲的有利時機下,兩大公司順勢對經營策略做出調整。
在中石油最近召開的一次銷售工作會議上,中石油將銷售策略做出重大調整:各省級銷售公司要將保利潤放在首位,銷量放在其次。這是在新的市場條件下,提升效益、扭虧為盈的重要舉措。
據了解,1-4 月份中石油為降低庫存,在銷售上以“量”為主,銷售價格多次下調,部分省公司售價低于成本價。據媒體報道,截至4月份,全國共有60%左右的省公司出現大額度虧損,其中廣東、福建、浙江、廣西、貴州、云南最為嚴重。
“總部抓住庫存壓力有所減輕,國際油價處于上升通道這一有利時機,對銷售策略做出調整。原來是擴銷上量,現在是控銷保供。具體來說,就是停止批發,提高零售比重,追求效益最大化,嚴肅銷售紀律,嚴禁非正常銷售。”中石油下屬銷售分公司人士表示。
中石化方面,一輪擴銷上量營銷行動之后,成品油庫存開始下降。以銷售華北公司為例,該地區六省市成品油庫存由今年年初的155萬噸,降低為4月底的122萬噸。中石化同樣借助當前有利時機,將效益和利潤放在首位。
穩價推價 量效并舉
為實現量效齊增、扭虧為盈,兩大公司越來越重視“零售比例”、“價格到位率”、“噸油稅前利潤”和“月度預算利潤增長率”等指標。
上述指標與經營效益直接掛鉤,特別是“價格到位率”直接影響營利水平。4月份,中石化銷售華北省市分公司加權平均批發價(含直銷和對外批發),93號汽油6121元/噸(比到位價低412元/噸),0號柴油5138元/噸(比到位價低324元/噸)。顯然,這樣的“價格到位率”是銷售企業所不希望看到的,上推銷售價格是銷售企業的重要任務之一。
在中石化近日下達給各銷售企業的一份通知中稱:銷售企業要以此次成品油價格調整為契機,順勢上推銷售價格。原則上,汽柴油零售價格全部上調至最高限價,少數點對點競爭激烈的加油站,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價格上調幅度,避免市場丟失。
同時,大力開展零售小額配送業務,努力擴大零售,但必須加強對小額配送銷售價格的管理,原則上按高于批發價100元/噸以上把握;柴油直銷、批發價格原則上全部上調至批發到位價。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國內汽柴油批發價均已上漲到位,部分地區批發價格已高過最高批發限價。中石油和中石化在東北、內蒙古等地停止對外大量批發,取消批零優惠,將銷售轉移到利潤更高的零售環節。
與此同時,中石油、中石化之間的競爭關系也變得緩和。當前,為保證銷售利潤,兩大公司積極合作,穩定成品油價格,這與年初的情形截然不同。進入第二季度以來,記者注意到成品油市場競爭趨緩,價格競爭幅度在減小,局部地區存在點對點的競爭。目前,兩大公司更多的是合作,聯手穩價推價,保證利潤水平。
增加外采 調節市場
除了在批發環節聯手推價、穩價之外,從5月起兩大公司均增加了資源外采計劃量。據了解,一些外采資源多來自地方煉廠。
地方煉廠作為不可忽視的力量,直接影響成品油市場穩定,控制地煉資源顯得越發重要。中石油、中石化一些省市公司與地方煉廠簽訂《成品油原油互供確認書》、《成品油買賣合同》,提高資源控制力,目的在于穩定成品油價格。
在中石化近日下發的《關于做好當前成品油經營工作的通知》中對外采工作有明確的部署。《通知》稱,為確保經營資源的穩定供應,各銷售企業要根據“多采多銷”的原則,在認真做好資源滾動平衡的基礎上,按照總部下達的當月外采計劃,積極拓寬外采渠道,加大外采資源銜接力度,確保外采計劃足額兌現。如能超計劃銷售,在外采計劃外還可以相應地增加外采,鼓勵做大經營量。
從后期市場發展趨勢考慮,為鼓勵銷售企業擴大外采規模,提高外采資源兌現率,中石化加大外采獎勵力度,根據省市和區外公司當月外采完成實際情況,每噸獎勵200元,并于6月下旬予以兌現。
據了解,浙江石油公司6月份外采計劃為6萬噸,其中汽油1萬噸,柴油5萬噸;上海6月的外采總量為1萬噸,均為柴油;廣東石油公司6月份的外采量大幅增加,達13萬噸。
有業內人士分析,中石化大幅提高外采幅度,一方面源于局部地區資源緊張,出于穩定市場的考慮;另一方面不排除是一種銷售策略,意圖控制市場投放量,可以有效穩定市場價格。
另據媒體報道,中石油6月在華北地區(京津冀)汽柴油配置計劃為52萬噸,其中包括5萬噸柴油外采計劃。分析人士認為,中石油之所以用外采補充配置計劃,仍然是出于穩定價格的考慮。如果6月國際原油繼續維持高位,中石油外采壓力增加,外采或將難以全部兌現,中石油在華北地區投放量將減少,可以達到穩價推價目的。如果國際原油表現平淡,同時國內市場需求亦無增加,中石油或將不進行外采,亦可達到穩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