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劉琳 江旋 發自北京
4月份我國實際辦理出口退稅328.9億元,預計此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將增加退稅資金約252億元。專家認為,退稅率提高的力度雖然給財政收入帶來短期壓力,但長期看將產生正面效應。
5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發布的穩定外需六大政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一一落實。昨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再次發布了從去年8月份以來第七次提高出口退稅率的通知。根據最新政策,從今年6月1日起,超過2600項商品的出口退稅被再度調高,有些產品甚至達到了17%這一出口退稅率的國際上限,實現了全額退稅。
本報曾于5月21日報道 《出口退稅“全退”產品醞釀擴容》,指出商務部正醞釀對部分行業的商品實現17%的全額退稅。在此次兩部門的通知中,電視用發送設備、縫紉機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已提高到17%。
退稅·措施
退稅率檔次9檔歸并7檔
各界期待的17%足額退稅集中在了機電產品上,箱包、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獲得了15%的退稅率。紡織服裝意外“落榜”。
根據兩部門的通知,此次上調商品涵蓋了我國優勢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高技術含量產品以及深加工產品,預計此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將增加退稅資金約252億元。同時,此次上調對退稅率檔次進行了歸并,11%和14%兩檔被取消,退稅率由9檔減為7檔。
此次調整中,電視用發送設備、縫紉機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7%。罐頭、果汁、箱包、鞋帽、玩具、家具等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由此前的13%提高到15%。部分塑料、陶瓷、玻璃由11%提高到13%,剪刀等小五金制品由5%、11%分別提高到9%、13%。合金鋼異型材、冷軋不銹鋼等產品從5%提高到9%,玉米淀粉、酒精則由0提高到5%。
本報記者統計發現,此次退稅率上調政策中,很多產品享受了“足額退稅”的待遇,即退稅率高達17%。“這不僅意味著這些產品的稅收優惠政策已經達到了國際上限,也意味著相應廠商的征稅額度將被全部返還。”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教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17%是國際標準允許的范圍,超過這一水平,我國有可能被指責為貿易保護或傾銷。”
退稅·反應
部分行業對小步微調仍失望
業內人士分析,七次出口退稅調整的范圍和力度凸顯了出口結構調整的方向,即穩出口的同時重點扶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對此,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可能會感到失望。中國輕工商會箱包分會理事長、上海頂新箱包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向軍在4月20日代表箱包行業出席溫總理在廣州主持召開的座談會時曾建議,盡快提高其他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退稅率,如箱包提高至17%。而此次箱包等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上調了2個百分點至15%。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周世儉也對此次調整表示了失望。“這是對出口稅收政策的修修補補而非完善。”周認為,完善出口稅收政策應該是除了“兩高一資”以外產品的足額退稅,而非將其作為宏觀調控的手段來使用。
有媒體此前報道,經此次調整后,綜合退稅率將由12.4%上升至13.5%。但周世儉認為,這與亞洲金融危機時15.5%的綜合退稅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如果出口形勢繼續惡化,下一步是否會實現除“兩高一資”產品外的足額退稅?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均表示短期內不太可能,出于財政的壓力,仍將是“小步微調”狀態。
退稅·前瞻
未來退稅的空間有多大?
在本次上調之后,未來出口退稅的提高還有多大空間?
事實上,在外貿環境不斷惡劣的局面尚未緩解的情況下,我國出口退稅總額正隨著退稅率的提高而下降。4月1日起,我國上調了輕紡、電子信息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有的商品退稅比例已經達到了17%。但昨日稅務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實際辦理出口退稅328.9億元 (不含免抵調庫,下同),同比增長11.9%,環比下降9.3%。
財政部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出口退稅仍有上調空間,甚至更多符合條件的產品可享受足額退稅的優惠措施。“具備我國自主科技創新要素的產品,以及對促進就業、穩定民生有重大意義的產業,都應該是重點照顧的產業。”賈康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商務部近日提出一份關于出口足額退稅的報告,其中指出除“兩高一資”的產業外,應盡快實現出口足額退稅制度,并將這個制度穩定下來。
“如果是指一刀切的足額退稅制度,那這個想法過于簡單,不太可能實現。”賈康表示,“退稅涉及到出口結構調整的問題。雖然部分產業和產品仍有繼續實行足額退稅的可能,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產品都能這樣。”
對此,劉桓教授認為,還應考慮產品的國際競爭激烈程度。“例如此次上調的縫紉機出口退稅率,這一產品準入門檻很低,因此國際競爭激烈。足額退稅將使我國產品的價格在國際市場占據有利地位。”
退稅一個點 或帶來1.5倍資金回報
微觀影響
每噸鋼材或可獲利約百元
占據了出口半壁江山的機電產品此前有超過43%的產品未實現足額出口退稅。顯然,在前4個月份機電產品出口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實現全額退稅已成為穩定出口最有力的砝碼。對于機電出口企業來說,在剛性需求不足的情況下,提升利潤空間無疑對提高出口競爭力是一個利好。
對于紡織服裝行業來說,盡管未能進入此次調整范圍,但其16%的退稅率離足額退稅也就“一步之遙”。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表示,短期內紡織服裝出口退稅調到17%的可能性不大,還需要就未來幾個月的外貿形勢進行觀察來決定。
值得關注的還有,鋼鐵產品出口退稅率此次有大幅度上調。此前,中國鋼鐵產品除了像不銹鋼、冷軋鋼的出口退稅率達到13%外,大部分產品退稅率比較低或者沒有出口退稅,部分甚至征收出口關稅。
記者在《提高出口退稅率的商品清單》第72、73章中看到,熱軋類板材產品基本都已經涉及到。國金證券分析師篤慧認為,消化鋼鐵行業過剩產能是此次出口退稅率大幅上調的原因之一,但并沒有違背國家嚴控“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的原則。
篤慧分析認為,此次提高出口退稅率主要是熱軋板材類高附加值的產品。從鋼鐵行業現狀來看,熱軋板材類產品產能過剩的情況最為嚴重。根據篤慧的測算,大幅提高出口退稅率后,按照國際鋼價出售,每噸鋼材可獲利約100元。
宏觀影響
將使遠期財政收入增加
出口退稅政策反應最敏感的機構可能正是財政部本身。在出口企業的一片叫好聲中,財政部門可能正在擔心今年的財政預算能否實現。
根據財政部于2009年3月2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央財政收入預算為35860億元,中央財政支出預算為43865億元。其中出口貨物退增值稅、消費稅的資金預算為6708億元。這一欄目在2008年支出的資金額為5865.9億元。因此,不難計算此次退稅率上調帶來的退稅資金增量,約占今年的退稅資金預算3.76%,同時約占到今年比去年退稅增量預算的近30%。
由此看來,此次退稅率提高的力度將給財政收入帶來不少壓力。對此財政部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財政部門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從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退稅率經歷了升高、下降、再升高的歷程。退稅政策更應考慮宏觀經濟的整體利益。”
事實上,如果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考慮,退稅率的提高將為財政收入帶來正面效應。“我們的研究發現,退稅率提高一個百分點,從長期看將為財政收入帶來1.5倍的資金回報。”劉桓表示。這個長期,是指1~2個財政年度。因此退稅率的提高可能會讓月度財政數據暫時受挫,但長期看,財政收入無須憂慮。
“即使實行17%全額退稅,也只是將此前的稅收再返還給企業。但是退稅會通過擴大企業產量,使企業繳納的所得稅獲得客觀增量。”劉桓表示。
一方面,退稅率的提高將使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獲得價格優勢。出口企業收入增加將提高他們繳納的所得稅。另一方面,出口企業采購量的大量提高,將帶動上游產業的產能恢復,從而使整個產業鏈條的所得稅繳納均得到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