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胡錦濤昨天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美國總統特別代表、財政部長蓋特納,這也是蓋特納此次中國之行的重要環節。可以肯定,蓋特納對中國的訪問,達到了加深了解、確認中美關系成果的目的。
奧巴馬贏得總統大選之時,外界還不十分清楚奧巴馬的對華政策走向。奧巴馬入主白宮之后,在G20峰會上與胡錦濤主席成功會晤,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上任伊始即踏上了中國土地,洪博培被提名為新一任駐華大使,以及此次蓋特納的成功訪華——從這一系列的動向中可以發現,奧巴馬對華政策的雛形已清晰可見。
人事任命是很說明問題的。在奧巴馬的內閣中,商務部長和能源部長都是華裔,這當然有個人能力的因素在里面,但也可見奧巴馬對于加強中美在能源和商貿領域合作的期待。同樣,財政部長選擇了曾學習過中文的蓋特納,駐華大使選擇了既是“中國通”又是重量級人物的洪博培,也多少反映出奧巴馬希望與中國“保持通話”的愿望。
應該說,伴隨著駐華大使人選的“浮出水面”,以及蓋特納和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兩位重量級人物的訪華,奧巴馬對華工作的總體思路已基本形成,那就是傾聽、尊重,尋求更多的合作。在這種背景下,蓋特納的“認識之旅”以及他本人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的認識的轉變,就更顯得意味深長了。
布什政府打下的扎實基礎,顯然是奧巴馬對華政策能夠盡快進入狀態的關鍵所在。在布什任內,中美關系有了長足進展,無論是對話渠道的暢通,還是在處理分歧時表現出的默契,抑或是在諸多領域的坦誠合作,都使得奧巴馬時期的中美關系有了高開高走的可能。
美國目前多少有內外交困之感,這是奧巴馬政府更加現實、理性和積極地處理中美關系的現實環境。盡管奧巴馬政府在努力采取各種措施振興美國經濟,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元走勢不穩和通用汽車走向破產保護,說明籠罩在美國上空的經濟陰云不會很快散去。在這種情況下,奧巴馬政府處理好與中國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應當說,危機使得華盛頓更深切地認識到中國的“價值”。經過這場金融危機,美國人越發清楚地認識到,中國不僅不是一些人所宣揚的“威脅”,反而是美國走出困境的重要助力。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甚至在促進全球經濟的發展。對此,美國有媒體還曾善意地提醒,中國當前正在重塑世界經濟和金融秩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美國有必要學會適應中國的逐漸強大。
傾聽中國,也將是奧巴馬時期對華政策的一大特點。無論是希拉里,還是蓋特納,在訪華期間,都表現出相當的低調、親和,也表現出傾聽的誠意和敬意。事實上,華盛頓也確實有必要更多地聽取來自北京的意見和建議。就像溫家寶總理與蓋特納會見時所說,當前,最重要的是,中美雙方要加強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合作,堅決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加強對國際儲備貨幣的監管,維護中美兩國和世界經濟的穩定和發展。而在抑制貿易保護主義沖動方面,奧巴馬政府也確實有很多事情可做。
在國際舞臺上,支持中國在國際經濟領域發揮更重要作用,也是華盛頓的一個新姿態。蓋特納近期就多次表示,支持中國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符合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
另外,無障礙溝通,也是中美關系繼續健康發展的機制保證。蓋特納此行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了下個月在華盛頓舉行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作準備。如果說,在G20倫敦峰會上,中美兩國元首的會晤更多具有象征意義,則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會妥善處理兩國之間重大而復雜的經濟問題,共同致力于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和可持續增長,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而這一系列話題的意義,已經超越了中美雙邊關系的范疇。
更多的坦誠相見與合作領域的拓展,將會對中美關系的“長期健康”產生深遠影響。正如蓋特納所言,美方希望加強同中方在貿易、提高能效、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合作,并共同致力于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這也使得人們對奧巴馬時期的中美關系有了更多期待,即不僅希望美方有誠懇的態度,更有務實的作為,在松動對華高科技出口管制等方面有較大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大演講時,蓋特納誠摯地希望中國成功和繁榮,并且承認,中國的增長和中國需求的擴大為美國的公司和工人帶來了大量的機會。他并表示,“離開美中合作,全球問題將得不到解決”。這樣的態度,也是在強調中美關系的鞏固有著更多的世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