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王小明
在對A股市場主要參與者的監測中,大宗交易的頻密一直是大型機構投資者與大小非的曝光通道。
據WIND系統統計的顯示,5月大宗交易的發生數與成交量均較之前的3、4兩月有所減少,但折價幅度卻隨股指上行而有所走高。
本報記者對2008年以來的全部2059宗大宗交易進行統計的結果表明,5月的平均折價率為6.52%,在統計的17個月中僅次于2008年2月、4月與2009年1月。
若對應中國A股在這一統計區間內的跌宕變化,顯然5月的這次折價率走高與A股上揚,估值優勢降低難脫關系。
與過去的2、3、4月相比,大宗交易折價率走高的同時,其交易宗數與成交量也大幅降低,5月的成交宗數與成交金額分別僅相當于3月的54.43%和4月的52.49%。
而作為左右市場的神秘力量之一,QFII與大小非的操作亦不例外。大宗交易的數據顯示,QFII減倉的跡象已顯端倪,而部分大小非的出逃速度也在日趨加速。
QFII大宗交易頻率降低
從月初的急漲到月末的小幅反彈,上證指數以最終6.27%的升幅結束了2009年5月的上行歷程。在全部的18個交易日中,共發生135宗大宗交易,涉股56只。在這一特殊平臺上,買賣雙方累計對4.02億股進行了交割,涉資33.17億元。
5月的135宗大宗交易中,折價交易(119只)依舊占據了絕對多數的比重,折價最大的兩宗是發生在5月12日中福實業(000592.SZ)的交割,每股4.53元的成交價較當日5.53元的收盤價折去18.08%。
這兩宗交易總涉資1608.15萬元(355萬股),買賣對手均為國元證券上海斜土路營業部。6月2日中福實業收于4.88元,買方浮盈124.25萬元。
相比之下,溢價交易在5月仍屬少數群體,僅發生12宗,溢價最高的是5月5日赤峰鑫業投資有限公司通過聯合證券北京西三環北路營業部向英大證券深圳彩田南路營業部出售國恒鐵路(000594.SZ)的400萬股,作價每股5元交割,較當日收盤價溢價5.49%。
此外,5月7日,赤峰鑫業還通過該營業部以大宗交易形式向中原證券深圳福強路營業部出售該股700萬股,同樣作價每股5元,溢價2.67%;但5月11日赤峰鑫業再度向中原證券深圳福強路營業部出讓1016.37萬股國恒鐵路時,成交價卻降至每股4.70元,已有1.26%的折價。
值得一提的是,QFII投資者交易頻率的減少也是5月交易量下降與折價率走高的原因之一。
一直以來,手握重金的QFII投資者往往是大宗交易平臺的常客, 2009年前5個月,僅疑似QFII扎堆的申銀萬國上海新昌路營業部、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營業部與中金公司北京建外大街營業部便在大宗交易平臺的賣方席位上現身159次,交割股票涉資39.85億元,占同期大宗交易金額的近兩成。
對于這些QFII機構而言,大宗交易平臺往往是其重倉藍籌股的調倉與集中交易之所,且折溢價率常常低于其他大宗交易。
調倉方面,如2月19日,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營業部一次性將19只藍籌股以當日收盤價轉予同樣疑似QFII扎堆的瑞銀證券總部,涉資19110.34萬元,同日瑞銀證券總部還以收盤價接納了來自中金公司北京建外大街營業部的13只藍籌股,涉資9832.63萬元;集中交易方面,如4月15日申銀萬國上海新昌路營業部一次性將36只藍籌股售予國泰君安總部,涉資7.69億元,交割價格較各股當日收盤價分別折價3.95%至溢價0.97%不等。
然而,這一現象在5月卻并未發生,當月賣方為疑似QFII營業部的大宗交易僅7宗(涉資7.64億元),而其中交易額較大的4宗(共涉資6.89億元)的買方更為非QFII營業部。這其中還包括了一筆折價率高達12.37%的交易。
部分大小非“奪命”出逃
除卻手握重金的QFII,大宗交易平臺同樣是獲得流通自由的大小非出逃之所。
隨著A股的走高,大股東通過這一平臺獲利了結的速度也在加快。本報記者據WIND的統計顯示,2009年5月共發生165次大股東減持上市公司股份事件,其中高管與個人投資者分別4次與6次,公司發起人股東與其他法人股東154次,共減持8.46億股,涉資69.15億元。這其中絕大部分是原有股東對于解禁股份的減持,達153宗,涉及7.87億股,涉資66.55億元。
這其中,通過大宗交易平臺進行的減持有1.77億股,如前述赤峰鑫業通過聯合證券北京西三環北路營業部逢高減持年初獲得流通國恒鐵路事件便是其中個案。除此以外,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更有四川圣達(000835.SZ)、中炬高新(600872.SH)、*ST欣龍(000955.SZ)等逾20間公司的大股東在原本限售股甫獲流通,便大舉減持操作。
四川圣達的個案尤其值得一表,其大小非甚至于減持賽跑中上演了生死時速的一幕。
5月25日,占該公司總股本的24.738%的7554.2431萬股獲得流通,該公司邁入全流通時代。想必這一解禁時刻的到來令怡威發展與中泛投資這兩個“小非”期待許久,因為就在解禁當日和次日,兩間“小非”便將其持有的四川圣達股份幾乎盡數拋空。
解禁當日,怡威發展與中泛投資便迫不及待地于盤前的集中競價交易中分別拋售259.56萬股和274.83萬股,并在盤后的大宗交易中又再度出手。大宗交易的數據顯示,5月25日怡威發展通過其在建銀投資成都人民北路營業部的賬戶,向宏源證券上海浦北路營業部沽售了700萬股;中泛投資亦不落人后,也在盤后的大宗交易中借助其廣發證券成都新光路營業部的賬戶,分別向國海證券成都神仙路營業部與宏源證券上海浦北路營業部沽售300萬股與400萬股。
當日四川圣達累計涉股1400萬的大宗交易分四次進行,均作價每股7.5元,較當日收盤價折讓8.31%,兩“小非”各自套現5250萬元。當日,四川圣達下跌1.68%。
隨著上一交易日,“小非”大手筆減持消息傳出,5月26日四川圣達股價拾步下行,至收盤時已跌去3.42%。但“小非”減持的意愿卻并未因此而受到任何影響。當日盤后,怡威發展再度通過其在建銀投資成都人民北路營業部的賬戶,向國海證券成都神仙路營業部的買家分兩次沽出340萬股,并向宏源證券上海浦北路營業部的買家沽出53.68萬股。
與此同時,中泛投資也再接再厲,繼續通過其在廣發證券成都新光路營業部的賬戶向宏源證券上海浦北路營業部的買家沽售了378.41萬股。或與股價走低有關,5月26日這四次大宗交易的作價降至每股7.4元,較當日收盤價折讓6.33%,怡威發展與中泛投資分別套現2913.23萬元和2800.23萬元。
自此,在短短的2個交易日中,獲得流通自由的兩“小非”已幾乎將手中籌碼盡數出清。據6月1日四川圣達公告,減持發生后,怡威發展與中泛投資賬戶中分別僅剩該公司股票27股與41股。
作為四川圣達曾經的戰略投資者,怡威發展、中泛投資均為港資企業,股改實施后所持該公司股份數也均為1558.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4.43%),在此前兩年間,這兩間公司已于2008年7月、8月和10月多次通過二級市場實施減持行為,行動的一致性與本次聯合行動如出一轍。
另一方面,怡威發展與中泛投資兩“小非”競相出走的背后是四川圣達發起人股東圣達集團的銳意減持行為。在本次的限售流通中,圣達集團亦有4847.75萬股獲得自由。
6月2日該公司公告顯示,在2008年5月27日與2009年5月25日的兩次限售解除后,該公司共有1.17億股獲得流通,加之2009年5月6日的送股行為,其新增流通股達1.70億股。而在這一區間內,圣達集團累計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減持的數量為1234.5萬股。
本報記者按該公告披露的減持股價區間測算,僅2009年5月與2009年6月1日,圣達集團便套現1820萬-2334.8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