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產經 > 2009年鐵礦石談判 > 正文
紀晨璐
本報訊 隨著力拓與日本鋼企達成鐵礦石年度價格協議,中國方面如何對待接下來的談判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但中鋼協昨日仍未出面表態,讓市場對未來的走勢充滿猜測。記者昨日從鋼貿商處了解到,由于形勢尚不明朗,貿易商也處于觀望狀態。
首發價難解鋼企成本壓力
由于中鋼協尚未明確表態,中國方面未來的談判結果難以預料。如果中國和淡水河谷均跟隨日澳首發價,那么中國鋼企噸鋼成本的降幅將有限。
聯合金屬網分析師胡艷平表示, 如果中國和淡水河谷均跟隨日澳首發價,若不考慮海運費,綜合測算中國鋼鐵生產企業噸鋼成本將因此下降128元,若全部使用長協礦,噸鋼成本則下降219元。難以完全解決國內鋼企的成本壓力。
如果中方最終取得預期降幅,即40%~45%,不考慮海運費,綜合測算中國鋼鐵生產企業噸鋼成本將因此下降156元,若全部使用長協礦,噸鋼成本則下降268元,有利于虧損面較大的中國鋼鐵業。
鋼貿商仍在觀望
鑒于局勢不明朗,鋼貿商目前也不敢貿然行動。廣州鋼正公司董事長柯偉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仍在觀察當中,“還不確定要提前采購還是推后采購”。但他表示,鋼價后期難有大幅上漲的空間,不建議目前大量囤積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