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龐東梅
金融危機影響下,我國經濟運行趨勢牽動著各方的神經,作為反映國家經濟運行狀況的晴雨表,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變化吸引著世界各國的目光。
一季度我國經濟保持了正增長,而全社會用電量卻是負增長;GDP增長而貿易量卻同比下降較大。這兩個看似“矛盾”的問題引發了一些疑問。一些國外媒體再次戴上“有色眼鏡”,對中國經濟數據的真實性產生質疑。然而,事實究竟如何?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接受了媒體的采訪。
“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犯盲人摸象的幼稚錯誤。”這位負責人用一句話回答了看似“矛盾”的問題。“拿經濟總體增速與部分能源消耗增速的數據進行對比,犯了總體與部分對比的錯誤。實際上,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1%,而同期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增長3.0%,與經濟增長保持了同方向的變化,不存在不吻合的問題。”他針對國外媒體提出的“中國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同石油需求數據不吻合,同電力需求也不吻合”的質疑時如此表示。
對于經濟正增長而發電量負增長的現象,早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有關方面也在對此進行研究。事實上,這種現象并不是我國獨有的“專利”。數據顯示,美國2001年電力消費下降3.6%,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8%;1991年電力消費增長5.0%,但國內生產總值下降0.2%。日本2003年電力消費下降1.3%,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8%,在1980、1982和2001年也曾經出現電力消費下降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情況,而在1998和1999年則出現電力消費增長而國內生產總值下降的情況。韓國1980年電力消費增長5.4%,而國內生產總值下降1.5%。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分析了1992-2008年發電量與經濟增長數據變化圖表,認為在經濟增長下行時,發電量下行的幅度更大;當經濟增長上行時,發電量上行的幅度也更大。1998年GDP增長率由上年的9.3%回落到7.8%,發電量增長率則由上年的5%回落到2.8%,發電量增長水平遠低于GDP增長水平,回落幅度則大于GDP。2008年的變化趨勢也是如此,GDP增長率由上年的13%回落到9%,而發電量增長率則由上年的15.8%回落到5.6%,回落幅度大于GDP,增幅則已明顯低于GDP。這說明用電量與經濟增長之間有密切關系,但也存在明顯差異。
張立群認為,生產結構變化是用電量與經濟增長數據不一致的重要原因。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指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今年一季度產業結構變化較大,用電量相對較少的第三產業增長較快。數據顯示,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超過第二產業2.1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2.7%提升到44.3%,已經超過第二產業中工業的比重。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一季度的46.0%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44.1%。
另外,主要高耗能行業生產及用電量增長放緩,而用電相對較少的高技術產業增長較快。一季度,用電量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3%左右的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2.5個百分點。用電量則由2008年一季度的增長13.2%轉為下降3.7%,下降幅度超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電量降幅1.1個百分點。一季度,信息化學品制造同比增長15.5%,化學藥品制造增長14.0%,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增長17.2%,通信交換設備制造增長34.7%,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增長11.0%,均大大超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1%的增長速度。
更值得關注的是,盡管經濟是正增長,用(發)電量是負增長,但兩者變化趨勢是十分吻合的。去年以來到今年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回落,相應的發電量也持續回落;1-3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出現回升,同期發電量增速也出現回升。因此,以個別時期個別數據的特殊性來質疑數據的真實性,有失偏頗。
針對外界對另一組數據的質疑,即今年一季度GDP增長6.1%同貿易量同比下降大約20%不相一致,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說:“兩個數據都沒錯,但拿兩個沒有完全對應關系的正確數據相比就不對了。GDP的增速是投資、消費和國外需求增速的綜合結果,因此GDP增速與三大需求中的某一需求如國外需求增速方向不一致是正常的。如在某一需求出現下降,但其他需求增長更多的情況下,也會出現GDP的增長,更何況貿易量還不包括服務項,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外需。”
事實上,我國及時采取刺激內需的措施,在外需不振的情況下,投資和消費這“兩駕馬車”拉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據介紹,初步測算,今年一季度投資和消費共同拉動GDP增長6.3個百分點,國外需求負拉動0.2個百分點。
誠然,經濟數據的統計可能會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統計部門也在不斷修訂一些經濟數據,但是以偏概全則是不可取的,會對我國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帶來影響。對此人們應該正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