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研究員王虎
在財政收入大幅下滑之際,減稅的聲音卻越來越清晰。稅收政策作為財政刺激政策的一個重要工具,目前的作用正在被空前關注。
國家統計局一季度數據顯示,當期工薪階層人均負擔的每月消費性支出達到2013.6元,超過了目前每月2000元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標準,表明中國居民部分基本生活費用也被征稅。此結論一出,關于調高個稅起征點的呼聲日高。
另外,近年來不斷增加的社保繳費,也使個人收入在扣除了社保和個稅后,凈可支配收入停滯不前。這直接影響到消費支出,近而影響到啟動內需的經濟政策。
減稅最大的阻力來自財政收入的大幅減少。財政部的數據顯示,1-4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20539.2億元,同比減少2257.02億元,下降9.9%。財政部稱,在收入下降的情況下支出壓力會不斷加大,財政收不抵支的矛盾將逐步凸顯出來,全年財政收支形勢嚴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減稅,財政壓力將相當大。
即使這樣,很多專家認為,減稅仍有巨大空間。作為熨平經濟周期的手段,減稅至少會從多個不同方向對社會福利產生影響:減少工薪階層納稅人比例,并減少每個納稅人的稅負;改變勞動者的勞動激勵,從而影響就業率或勞動生產率;提高個人凈收入,意味著提高消費實力。對于本輪經濟刺激來說,刺激內需的關鍵在于刺激消費,而刺激消費的關鍵就是提高百姓可支配收入。
從本輪經濟刺激計劃的實施來看,渣打銀行中國區研究主管王志浩稱,中國目前實行的不是財政刺激政策,而是通過銀行信貸資金支持增長,過去幾個月銀行信貸大幅度增長印證了這種觀點。按照過去幾個月的測算,今年財政赤字在3%左右,財政政策力度不夠大,政府投資資金不是財政資金而是銀行信貸資金,長期來看會有較大風險。他稱,財政政策應更積極主動,其主要著力點是通過減稅來刺激消費。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分析指出,大幅減稅是短期內最有效的手段,主要是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中國17%的增值稅稅率遠高于亞洲其他國家,增值稅稅負是完全由消費者承擔的,而且,收入越低者受到增值稅的負面影響越大,因為低收入者消費支出占整個收入比重較高,所以,高增值稅是一種“劫貧濟富”的做法。在個人所得稅方面,中國最高稅率是45%,也高于多數國家。降低這些稅收,不僅能短期刺激消費,長期也可以鼓勵消費,有助于解決中國消費相對投資增速過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