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貨幣政策應把握好后續政策力度和時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6日 04:36  金融時報

  記者 宋焱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1.5%,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6.6%;從累計情況來看,1月至4月CPI總水平同比下降0.8%,PPI同比下降5.1%。

  “4月份,CPI同比增幅沿續上月的下降趨勢繼續回落,且降幅有所擴大;而PPI也繼續保持負增長,本月進一步降至-6.6%,這表明經濟企穩回暖正在使物價下行的壓力進一步減輕。”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本報記者指出了這一特點。他進一步分析,PPI的變化一方面是因為近期全球大宗商品和能源價格在去年四季度持續大幅下降的基礎上開始企穩并回升,另一方面是因為國內刺激經濟的政策使得部分生產資料和原材料價格有所上漲所致。

  針對我國同比CPI漲幅的連續負增長,一種觀點認為,2月份以來,我國同比CPI漲幅已進入負值區間,考慮到我國當前仍存在一定價格下行的壓力,這種狀況可能仍將持續數月,因此下一階段應著力防范通貨緊縮;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隨著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蔓延,為應對危機、緩解經濟衰退,主要經濟體央行大幅降息,“量化寬松”等非常規手段開始成為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新取向,促使全球貨幣條件進一步寬松,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通貨緊縮預期的惡化,但也加劇了未來全球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的可能性。

  事實上,就在幾天前,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也指出,“以量化寬松為特點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同時也蘊藏著較大的風險,對國際金融市場及全球經濟可能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一是加大了未來全球通貨膨脹的風險;二是加大了主要貨幣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三是對主要經濟體債券市場產生影響。”

  對此連平認為,今年1月至4月份CPI同比下降-0.83%,而其中翹尾因素為-1.53%,表明1月至4月份CPI新增因素為0.69%。因此,通貨緊縮的壓力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樣大。由于近期食品和非食品價格仍處下降通道,因此短期內物價仍會保持下降趨勢。他同時認為,上半年物價負增長仍會持續,但隨著CPI翹尾因素逐步減弱以及下半年國內需求的逐步回升,物價降幅將趨緩。同時,由于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出現了明顯的上漲,根據5月8日公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中的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因此,國內成品油價格仍有上調的空間。另外,國內投資增長也可能推動部分生產資料及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在這些新增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下半年國內物價可能重回正增長,全年物價將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何德旭也認為,從價格形勢看,未來一段時期,價格將受產能過剩、大宗產品價格波動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在當前全球經濟處于衰退的背景下,產能過剩及需求不足,仍將會是下一階段價格下行的主要壓力。但考慮到國內經濟回暖和貨幣信貸較快增長,價格連續大幅下降的可能性減小;并且,當前全球貨幣條件較為寬松,全球經濟下行調整也有緩和跡象,一旦信心恢復,初級產品和資產價格也可能較快反彈。

  近期CPI的變化,加劇了短期內的通貨緊縮壓力與長期的通貨膨脹隱憂,使得貨幣政策操作變得更為復雜。在此背景下,央行應如何繼續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目前我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應把握好后續政策的力度和時機。”何德旭進一步認為,當前,隨著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措施初見成效,經濟運行已經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但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國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外部經濟形勢依然嚴峻,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因此,下一階段,央行一方面從政策力度來看,要堅定不移地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在引導信貸結構優化的基礎上,采取靈活、有力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力度,保證貨幣信貸總量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從政策時機來看,要關注經濟復蘇的趨勢,把握好政策轉向的時機,避免在經濟復蘇時因流動性回收不夠及時果斷,加劇通貨膨脹的風險,給經濟帶來新的沖擊。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