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 (記者江國成) 中國政府網14日全文刊登《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在這份文件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定位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試區域,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的綜合通道,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若干意見》共分9部分,包括“充分認識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意義,明確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發揮獨特的對臺優勢,努力構筑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發展保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統籌區域內協調發展,促進互動融合”“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保障措施”。全文共32條,1萬余字。
《若干意見》指出,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與臺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中處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居主體地位,與臺灣地區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具有對臺交往的獨特優勢。
《若干意見》要求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維護中華民族核心利益、促進祖國統一的大局出發,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著力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兩岸互利共贏,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經濟持續發展、文化更加繁榮、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和諧區域,為全局做出更大貢獻。
根據《若干意見》確定的發展目標,到2012年,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或達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著力科學發展先行,力爭在一些領域走在全國前列;服務兩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斷完善,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功能更加凸顯。到2020年,海峽西岸經濟區率先建立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閩臺經濟融合不斷加強,促進形成兩岸共同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