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滾動新聞 > 中國精神-汶川地震周年紀念 > 正文
——在什邡訪六年級小學生張玉婷
■本報記者 翁佳焰
一年前,一個12歲左右的小女孩在黑暗的廢墟中對著她的同伴唱著歌。唱著,就不會睡著;唱著,就不會害怕。沒人能看清她當時的表情,但每一個在她的歌聲中看到生命和希望的孩子都會相信,這個美麗而勇敢的小天使心里,微笑著最美的花朵。
她,就是張玉婷,什邡市的一名普通小學生。特大地震突發時,她上五年級,還是班上的班長。你也許不曾知道她的姓名和年齡,但你一定聽過這段讓人流淚微笑的故事。一年后的今天,血淚已經淡去,悲慟漸行漸遠,新的什邡在崛起,新的生活在延續,長大一歲的小玉婷是否還在歌唱?當以采訪記者的身份出現在這塊恢復寧靜的土地上時,我甚至有些不安,生怕再觸到他們曾經的傷疤,哪怕只是絲毫。
事實證明,我多慮了。倒并非小玉婷已全然忘卻傷痛,畢竟那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可能也不敢丟卻的記憶,而是,今天的她遠比我想的更為堅挺和獨立,她的笑容更加讓人放心和憐愛。
小玉婷出現在我的視野里時是一個很果敢的背影。跳下腳踏車,拉開父親服裝雜物店的門,轉身,邀我們進屋,微笑,一切都出落得如此大方和淡定。如果不是在片刻遲疑中掠過眼底的一絲凝重與警惕,我真會全然忘記這是一個爬過生死線,經過大悲大慟的孩子。而這個孩子,今年還只上小學六年級。
街坊鄰里說,她知道我們要來,等了一天。我再不敢有絲毫怠慢,趕忙用遲到的微笑打消她的所有顧慮和疑問。聽我詢問了功課和其他生活現狀后,小玉婷的話明顯多了些。她告訴我,新的學校離家有點遠,每天得踩著自行車上下課。這家小店白天由爸媽打理,晚上她下了課就過來幫忙。
“功課忙么?”
“還成。我在學校里就把作業做完了。”
“那平時課余你喜歡什么?”
“在家上網。”
“喜歡玩游戲么?”
“不玩。我主要是查些學習資料。”
很聰明,也很用功的好孩子。在得知當地寬帶普及率并不高時,我問她,你會領同學來家里一起上網學習么?而她的回答讓我的心有點沉。
“不會。我現在沒什么同學。”
老校區沒了,老同學走了或者遠了,新校園中的張玉婷難免感到陌生。她眼神里的又一抹凝重讓我心里有點刺,天知道這孩子的燦爛笑靨中承受了多少堅忍,這本不該與她幼嫩的年歲與心靈劃上等號。但沒辦法,沒有退路。想活就必須去承擔,她的笑容告訴我,她很用力、用心;她的眼神告訴我,她想活得很好、更好。她還記得,她是班長。
是班長就意味著要擔起表率作用,要對班上每一個同學不離不棄。地震中不放棄,地震后不拋棄。小玉婷沒說到,但卻做到。她告訴我,每個周末她都會騎著自行車顛簸過崎嶇的山路,去很遠的醫院看望仍在理療的老同學。
這樣的孩子,我實在不忍心再去打擾些什么。她的故事一定還有很多、很長,但那是屬于她自己的琉璃一般空間,我們每個人請為她和像她一樣的孩子們保留。起身欲道別時我的目光撫過她桌上斜靠著電腦屏的一個小相框,里面的藝術照很養眼。她說,這是地震前拍的,同期的還有好幾張。地震震壞了相框的底座,現在立不起來,也打不開取不出其它照片了。我說,很漂亮,你笑起來很好看。
小玉婷又笑了。淺淺的酒窩,潔白的牙齒,比那時照片里的她更加自信與自強。
喜歡這樣的道別方式,勝過千言萬語,勝過執手相看淚眼。微笑,就是微笑,很簡單很干凈很美好很開心地融化一切,生活與生命的真諦即是如此。她的老同學會站起來,她的新同學會多起來,她的新家園會大起來,她的新生活會好起來。
而社會,在別去破壞這份不易而來的平靜的同時,還該用怎樣的關愛與包容去消除這些孩子們眼里的最后凝重和心里的最后傷痕?
一切,總會好起來,只要笑容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