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新華社:挺起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 15:45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5月12日電

  挺起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寫在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

  逝者已安息,生者自奮起。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一周年之際,謹以此文獻給罹難的同胞和犧牲的烈士,獻給矢志重建家園的災區人民,獻給戰勝一切艱難險阻邁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偉大祖國……

  ——題記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

  一組黑色的數字,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刻下一道無法撫平的傷痕。

  一年后的今天——

  悲傷仍在心底,生命已然蓬勃。瓦礫中,青青的小草頑強攀援,鮮艷的野花迎風挺立;廢墟旁,嶄新的村莊和城鎮拔地而起,明亮的教室不時傳出瑯瑯書聲……

  在汶川特大地震周年之際,讓我們告慰罹難的同胞,告慰犧牲的烈士——

  毀壞的家園正在重建,曾經的瘡痍已經新生。13億人民守望相助、眾志成城,奪取了抗震救災斗爭重大勝利;災難中頑強挺立的災區人民,正在勇敢地開始新的生活。

  在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的特殊時刻,讓我們以更加堅定的信心,告訴自己、告訴祖國、告訴世界——

  歷經特大災難的考驗,中國人民結成了堅如磐石、牢不可破的生命共同體。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挺起不屈的脊梁,萬眾一心、奮勇向前,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書寫民族復興新的輝煌篇章……

  深情的牽掛始終如一。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奪取抗震救災斗爭重大勝利的同時,黨中央提早謀劃、科學決策,全力推動災區各項恢復重建工作

  這是一個個牽動人心的地方——

  都江堰、平武、映秀、漩口、北川、漢旺……

  2008年歲末。胡錦濤總書記再赴四川災區,用整整三天的時間,逐一考察各個地震重災區。從安置小區到越冬過渡房,從羌族村寨到板房教室,從衛生診療室到重建工地……總書記看望慰問災區干部群眾和各地援建人員,實地了解災后恢復重建和群眾生產生活情況。

  中南海與地震災區始終情相通、意相連。真誠的牽掛,深切的關懷,激勵著災區人民挺過了一個又一個危急時刻,戰勝了一個又一個重大挑戰——

  震驚世界的特大地震發生后,胡錦濤當即作出重要指示:“盡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當晚,胡錦濤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

  5月16日,在抗震救災的危急時刻,胡錦濤總書記趕赴四川地震災區,察看災情,慰問群眾,實地指導抗震救災工作。5月31日至6月1日,總書記又親臨陜西、甘肅地震災區,實地考察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

  地震發生后,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中央領導同志也相繼奔赴救災一線,指導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

  震后2小時,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緊急飛赴四川災區,當晚在都江堰臨時搭起的帳篷內召開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此后幾個月里,溫總理又先后6次前往地震災區,看望剛剛復課的學生,親臨唐家山堰塞湖壩頂指揮搶險,參加北川中學開學典禮……

  從緊急搜救幸存者到爭分奪秒救治傷員,從排除萬難轉移被困人員到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從嚴密防范次生災害到加強災區衛生防疫……在災難降臨的危急關頭,在抗震救災的關鍵節點,人們總能看到黨中央這樣果斷的決策、及時的部署,總能聽到中央領導同志這樣飽含深情、堅強有力的聲音——

  “盡最大可能救人,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作出百倍努力”;

  “確保災區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有臨時住處”;

  “盡快恢復災區的通路、通電、通信和供水”;

  “從各地和部隊調集醫護人員,組成醫療隊和專家組,到災區對受傷群眾實施救治”;

  “嚴密監測地震災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災害發生”;

  “切實做好災區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

  ……

  上下同心者勝。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以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直面特大災害的嚴峻考驗,譜寫了感天動地的時代凱歌。

  震后的災區,百廢待興。黨中央高瞻遠矚、果斷決策,在領導、指揮抗震救災斗爭的同時,對恢復生產、重建家園作出及時部署——

  “及早謀劃恢復生產、災后重建工作,盡快研究制定扶助措施,幫助受災群眾重建家園。”——5月17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成都連夜召開抗震救災工作會議,就災后恢復重建作出重要指示。

  “要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組織災區干部群眾盡快恢復生產……努力把這場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就災區恢復生產提出了具體要求。

  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對災后重建的前期準備、規劃制定等作出具體安排。

  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科學決策、傾情關懷,始終引領著災后重建工作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災后重建,規劃需先行——

  震后第11天,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第13次會議決定成立災后重建規劃組,啟動災后重建規劃編制工作,并提出了明確的“時間表”。

  5月26日,總指揮部發布《關于當前抗震救災進展情況和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對災后重建前期工作進行部署。

  6月6日,國務院印發《國家汶川地震災后重建規劃工作方案》,使重建規劃有章可循。

  “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科學重建”“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科學規劃、有序推進”……7月4日,《國務院關于做好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公布,闡述了重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明確提出要綜合運用財稅、金融、土地、產業、就業等政策手段支持重建。

  一邊是籌備奧運的忙碌工作,一邊是制定重建規劃的緊張步伐。8月5日,奧運開幕前3天,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第24次會議深入討論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9月23日,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正式公布,為災后重建提供了一份清晰具體的行動“指南”。

  重建家園,法制是關鍵——

  震后不到一個月,國務院及時出臺《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第一時間為災后恢復重建提供了制度保障。

  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深入吸取抗震救災斗爭經驗、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充分聽取抗震救災一線干部群眾意見基礎上,全面修訂防震減災法,為災后恢復重建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重建家園,機制是保障——

  5月26日,黨中央作出了建立對口支援機制的重大決策;

  第二天,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明確提出“實行一省幫一重災縣,幾省幫一重災市(州),舉全國之力,加快恢復重建”;

  6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舉行會議,專門研究部署災后恢復重建對口支援工作;

  6月18日,《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正式頒布,明確要求19個省市以不低于1%的財力對口支援重災縣市3年……

  山東—北川;廣東—汶川;浙江—青川;江蘇—綿竹;北京—什邡;上海—都江堰……過去,它們相隔遙遠;如今,它們緊密相連。一對一、一幫一,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在重建中閃爍出耀眼的光芒。

  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重建經費迅速籌集到位——

  “舉全國之力多渠道籌集災后重建資金”——5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中央財政當年先安排700億元,建立災后恢復重建基金,后兩年繼續作相應安排。

  次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作出決定:支持國務院集中財力投入抗震救災的安排,對當年預算支出結構作出相應調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2008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同意建立災后恢復重建基金。

  8月14日,國家有關部門表示,我國將在3年左右的時間內通過多種渠道籌集約1萬億元資金,用于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

  今年3月13日,全國人大批準政府工作報告和200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盡管財政形勢十分嚴峻,但預算安排的中央地震災后重建基金高達1300億元,比2008年的740億元有明顯增加……

  資金流向哪里,監督就跟進到哪里——

  為了向群眾交出一本“明白賬”,在中央統一部署下,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第一時間介入每筆物資資金分配使用的各個環節,全程進行監督。目前,僅審計部門就有300多個審計小組、近1600名審計人員工作在災區。從跟蹤審計的情況看,災后恢復重建資金管理和項目建設的總體情況是好的。

  家園正在重建,生活重新開始。截至今年3月底,四川納入國家規劃的災后重建項目已累計開工12728個,占整個重建任務的38.9%;截至目前,因汶川特大地震而失業的150余萬人員中,已有129.6萬人重新實現就業……

  春夏之交的地震災區,田野里,麥子開始泛黃,秧苗已經長高;廠房里,機器轟鳴,剛剛下線的產品源源不斷地運出車間;板房教室里,老師在黑板上寫下新的生詞,孩子們在認真聽課……

  一個個平凡的生活場景,昭示著一個樸素的真理——無論災難有多大,無論苦難有多重,生活永遠在向前……

  英雄的人民無所畏懼。面對巨大的災難,災區干部群眾奮起抗爭,勇敢走出命運的陰霾。曾經山河破碎的災區正以新的面貌,昭示又好又快發展的美好未來

  特大災難留下巨大傷痛。一個個幸存的人以無比的勇氣,與傷和痛頑強抗爭,在災難中勇敢挺立——

  每天要3次換藥,每次換藥敷料堆起來都有半米高,痛得難以忍受,但17歲的北川女孩劉旭從不言痛。現在她一邊練習走路,一邊堅持背英語單詞,因為她渴望盡快回到久別的校園,回到同學和老師身邊……

  被廢墟掩埋整整179個小時,失去了半截左臂,但映秀電廠的馬元江依然拼勁十足。康復出院后,他立即向單位提交上班申請;震后第7個月,這位生命奇跡的創造者重新回到生產一線,用剩下的右手熟練地敲擊電腦鍵盤……

  親人走了,家園毀了——地震,讓許多人失去曾經擁有的一切。滿目瘡痍的土地上,災區人民依靠執著的信念、特有的堅韌,勇敢地走出災難的陰影,邁向新的生活——

  青川東河口,黑色的大理石碑上,鐫刻著村里遇難者的名字。每天,何先通都會在妻子的名字上擺放一枝菊花,然后到不遠處的一間小木屋,向祭奠和參觀的人們售賣菊花。這位普通的村民,就這樣堅持默默陪伴著妻子,用賣花掙來的錢養育還在念書的兒子。

  初冬的汶川,寒氣逼人。在一個已經拆除的廢墟上,42歲的王林和妻子正用雙手費力地扒開廢墟,挑選著舊磚塊。他們平靜地說:每天,都能敲出五六百塊可以使用的磚;再過一個月,就攢夠蓋新房的磚了……

  人在,希望就在;有手,就有未來。廢墟中,板房旁,災區人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雙手重建家園,用雙手播下希望——

  天剛亮,一支由7匹馬組成的馬隊從甘肅文縣梁家山村出發,沿著不到1米寬的山路下山,去馱運砂石、水泥、磚瓦等重建物資。由于不通行任何現代交通工具,從去年8月起,他們就集中全村所有馬匹,開始了艱難的重建。極為偏僻的山村,封頂的新房越來越多……

  震后一個月,孔友金所在的什邡鎣峰實業有限公司重新恢復生產。為了搶時間,這個失去40多個工友的車間主任常常從早上7點干到晚上11點。有一次,100公斤的泵軸砸在腳上,鮮血直流。簡單包扎后,他又在車間里忙碌起來……

  危急時刻,他們緊急動員、沖鋒在前;災后重建,他們重任在肩、任勞任怨……一位位普通的黨員干部,始終是帶領災區群眾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主心骨——

  在北川安昌,有這樣一群黨員干部:失去妻子的鄉黨委書記,每日奔波于各個重建工地,累得幾近嘔血;痛失母親妻兒的鄉長,挨家挨戶為受災群眾建房發放補貼;妻兒遇難的紀委干部,忙碌于新縣城的征地拆遷動員……他們有的住板房,有的17人擠在一套出租房內,有的居無定所,大家心中唯一想的,就是把信心傳遞給百姓,把家園早日建起來……

  災難,制造毀滅;災難,也帶來重生。重建美好家園,推動科學發展,為災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搭建更高的平臺——這是幸存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對災難最有力的回答。

  震后兩個月,一份內容詳實的《四川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出爐。產業重建,加速經濟發展;民生工程重建,注重以人為本;基礎設施重建,增添發展動力……精心編制的這份規劃,貫穿著科學重建的理念。

  地震,使許多企業遭受了重大損失,也使它們面臨一次浴火重生的機會——

  東汽公司漢旺生產基地在地震中受災嚴重。正在德陽新建的基地一改過去各分廠依山而建、綿延十余里的情形,有效整合19個分廠的生產力量,核心產能將從震前的1200萬千瓦提升到2000萬千瓦;水電、火電、核電、風電四位一體,將使公司產品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更具競爭力……

  搬遷,對東汽人是一次涅槃,對漢旺鎮也是一次重新出發。經歷地震浩劫、面臨東汽遷走的漢旺,正在謀劃嶄新的發展藍圖:開發地震遺址,發展綠色生態農副產品基地,尋找新的產業方向……不久的將來,一個嶄新的漢旺將重新吸引人們的目光。

  重建,是一個“加速器”。災區無數的村莊、山寨,面臨著加快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契機——

  距離北川老縣城不遠的一處山間壩子上,美麗的吉娜羌寨在地震中變成了廢墟。規劃部門堅持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的重建理念,從照明、污水處理、便捷通道到綠化美化、擋墻河堤、改水改廁,反復論證征求村民的意見。經過緊張的施工,一個全新的羌寨已經矗立在青山綠水間。

  立夏已過,災區又是收獲時候,又逢播種時節。每天,人們都在忙碌;重建,一刻也沒停下——

  到今年4月底,四川、陜西、甘肅三省恢復重建已經完成投資3600億元,超過了規劃總投資的三分之一。

  到5月8日,川、陜、甘三省農村住房維修加固已完成99.5%,倒毀住房重建開工95.7%;城鎮住房維修加固已完成48.9%,倒毀住房重建開工40.1%;各類學校開工75%,醫療衛生機構項目開工60.6%……

  那一刻,山崩地裂、橫斷江河,大自然顯示了它毀滅一切的狂暴力量;一年來,災區人民用自己的無比堅強,書寫著氣壯山河的英雄詩篇。

  數字總是抽象的。請看看一幅幅來自災區的最新畫面吧——

  震中映秀,一個讓人揪心的名字。現在,這里的人們在房前屋后種下了四季豆,也種下了梔子花、茶花;遠在半山腰的漁子溪村安置點,一位村民在板房門前添置了17盆鮮花。

  在夷為平地的聚源中學廢墟旁,一棟棟新建的教學樓拔地而起,室內裝修和校園綠化正在緊張進行。不久之后,一個設施先進的現代校園將迎來求知的孩子。

  岷江邊上的龍溪隧道一片繁忙,施工人員正在做著最后的收尾工作。都映高速(都江堰到映秀)5月12日正式通車后,全路行車時間將縮短到15分鐘。

  陜西略陽的大山深處,徐家坪村村民蹇述評忙著照看自家的蜂箱。不遠處,新建的二層小樓即將完工;身邊,忙著采蜜的蜜蜂增加到110箱,比震前多了40箱……

  “災后重建實際完成的進度已經為提前一年完成任務打下了很好的基礎。”5月8日,面對中外記者,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穆虹這樣總結重建工作的最新進展情況。

  一年前驚恐的瞬間,曾讓映秀小學6年級學生馬紅秀墜入一個黑白的世界。她所有的畫作,都只有兩種顏色,無論畫的是天空、田野、河流……

  不久前,她勇敢告別昨天,重新用繽紛的色彩描繪心中的世界。畫筆下,又有了鮮艷的五星紅旗,有了五顏六色的彩虹,有了紅紅的太陽……

  濃濃的真情永在奔流。在傾力支持災區抗震救災的同時,全國各族人民始終情系災區,用各種方式全力支持災區恢復重建,匯聚成齊心協力重建家園的磅礴力量

  危急時刻,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緊急奔赴災區,搶救生命;一年后的今天,傷員早已回家,他們依然放心不下——

  4月底的一個傍晚,四川省人民醫院。見到曾經救護過的傷員萬祝紅邁著輕松的步子走了過來,重返災區的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護士長陳玉梅快步上前,緊緊抱住了她,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去年5月21日,雙小腿截肢手術后傷口感染的萬祝紅被轉送到佛山市中醫院。經過全院3個多月的精心治療與護理,她康復出院,通過假肢可以行走自如。地震周年前夕,這家醫院特地派出由陳玉梅等人組成的慰問組,帶著慰問金重返災區,探訪傷員……

  災難終將過去,真情永留中華。一年前,13億人民情系災區,傾心支持;一年后的今天,無數人仍然懷抱一顆愛心,始終堅守災區——

  孔祥清,一位留德醫學博士。震后第二天,他緊急趕赴災區,爭分奪秒搶救生命。今天,他仍奮戰在災區一線:指導傷員康復,為失去孩子的父母開展輔助生育,培訓當地醫護人員,忙碌而充實……

  細微的心弦,總能感受到最真誠的祝福;平凡的日子,總能體悟到最真摯的情感——

  4月21日下午,漢旺鎮東汽中學的殘垣斷壁上,志愿英雄陳巖與穿著潔白婚紗的妻子在這里拍婚紗照,人們紛紛趕來祝福……

  災區的人們不會忘記,震后第一時間,陳巖趕赴都江堰、漢旺、北川等災區,連續奮戰、成功救出29名生還者。

  災區的人們不會忘記,一年來,陳巖每周都往災區跑,繼續無私地幫助那些幸存的孩子,為他們買書,帶他們康復,他已經花了5萬元的積蓄。

  他說:“就想踏踏實實做點實事……”

  災難發生后,人們對災區傾力相助,匯成愛的滾滾洪流;天氣漸寒時,人們同樣牽掛災區,用愛心營造了一個溫暖的冬天——

  寒冬將至,甘肅文縣李子壩村村民文登林一直在整理自家過冬的物資。他指著自家的院子,高興地告訴大家:這是領到的木炭、柴火,這是好心人捐助的取暖爐、電熱毯……

  最冷時,陜西略陽高臺小學活動板房教室外的溫度降到了零度以下。教室內,立式空調徐徐送出暖風,手握畫筆、正在學習繪畫的孩子們感覺不到一絲寒意……

  這是一組令人溫暖的數據——

  截至去年12月20日,帶著捐贈者熾熱的愛心,399萬床棉被、490萬件棉衣褲、431萬件衣服、45萬件取暖用品,及時送到四川災區;

  各級財政也加大御寒物資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僅四川就安排專項資金2億多元,采購各式棉被、棉衣褲和取暖用品……

  一切為了災區,全力支援災區。“一省幫一重災縣”、“硬件”與“軟件”相結合、“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參加對口支援的各省市積極落實中央部署,無私地支援災區人民重建家園——

  什邡市一條正在修建的公路上,北京城建道橋公司壓路機手譚文憲正駕駛壓路機修路。路基上,溫度超過160攝氏度的瀝青散發出陣陣熱浪,駕駛室熱得跟火爐一樣。盡管一般人呆10秒鐘都受不了,但譚文憲每天清早6點就趕到施工現場,在“火爐”里一坐就是一整天。

  “掛”在北川懸崖上的公路坡陡、彎急、路窄,開車乘車都萬分危險,每天面對這樣的“鬼門關”,山東援建隊員沒有一人打過退堂鼓;大山里的冬天又潮又冷,援建隊員們住在帳篷里,蓋上三層被、戴著棉帽睡,早上醒來,臉上還是掛著一層霜……

  情系災區,為了災區,援建人員敢于面對一切困難,敢于挑戰生理極限。在援建人員的巨大努力下,災區的面貌每天都在變化——

  北川縣擂鼓鎮的山脊堅硬,但援建人員短時間里就挖出了一片平地。僅僅4個月,一座廠房長200米、每年能給當地帶來400萬元利潤的空心頁巖承重磚廠就投入生產。

  彭州的小魚洞鎮,原來的大橋在地震時斷成三節,至今靜臥在河面上。不遠處,來自福建的200多名援建人員正在緊張施工,一座長276米、寬13米的新大橋定于5月12日竣工,打通關鍵梗阻。

  快、快、快……

  各援建省市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項目建設進度也不斷提速。截至4月9日,18個支援省市確定支援四川18個重災縣(市)項目2375個,確定援建項目總投資額517.41億元,其中已到位援建資金186.05億元,已開工援建項目1175個,已建成援建項目198個……

  要速度,更要質量。這是災區人民最大的愿望,這是援建人員孜孜以求的目標——

  看到新家,綿竹大乘村村民黃仲模感到十分放心。由江蘇援建的一座座農房,采用加深地基、上下圈梁和構造柱等辦法,8級地震也不會坍塌。“房子蓋好了,我們可以開始新生活了。”56歲的黃仲模對未來充滿希望。

  什邡紅白鎮中心學校校長程世林每天都要去查看北京援建的新校園進度。深深的地基、粗粗的鋼筋,一絲不茍的施工,讓他感覺像在修防空洞。

  由山東援建的北川桂溪中學,采用了強度最高的三級鋼,每平方米用去84公斤鋼筋,密得連混凝土都很難澆灌進去。而在山東,同樣的三層樓每平方米鋼筋使用量則是45至50公斤……

  “輸血”,更要“造血”。各地援建人員深入調研、科學規劃,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增強災區發展后勁——

  都江堰市虹口景區,震前“農家樂”經營得十分紅火。上海援建人員請來專家,協助當地編制災后旅游發展規劃。山地運動培訓基地、西部第一漂、溫泉公園、地震遺跡……一個個特色項目,為的就是要把這里打造成面向全國的旅游區。

  漢旺著名的地震鐘樓下,一個規劃用地1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已經開工,以承接無錫的產業轉移。目前,無錫已組織120多家大中型企業前來考察,兩三年后,這里的工業產值將達到100億元。

  災難,讓許多人失去工作。援建人員知道,就業崗位對災區群眾有多重的分量——

  在北川,“魯援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雖然名字中有山東,卻只有總經理是山東人。他說,當地人需要工作,職工都請北川人。目前,有100多名當地人在這個廠子上班,每月工資額超過18萬元。重修房子、贍養老人、撫養小孩……許多人家的基本生活開支有了著落。

  北川茶葉銷路不暢,8萬茶農生計困難。今年5月初,千里之外的泉城濟南,人們從網上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掀起了一場“今夏請喝北川茶”的公益活動。在濟南茶葉批發市場,北川茶當天銷售額就超過3萬元。

  愛是一條河,永遠奔騰不息;愛是一座橋,把災區和全國人民緊緊聯在一起。災難過后的神州大地,處處展現著社會主義大協作的壯闊畫面,處處感受到中華民族風雨同舟的強大合力……

  一年前的5月14日,剛剛3歲的宋馨懿,在北川的一處廢墟中,被人們救出。

  一年后的4月25日,小馨懿迎來4歲生日。在幼兒園為她舉辦的生日會上,老師特地拿出皮尺,為她量了身高:102厘米。

  一年間,這個在地震中失去父母、失去一條腿的孩子,整整長高了9厘米!

  這是生命成長的高度,這是災難重壓下的茁壯。它仿佛用一種堅韌的挺立告訴人們——

  再大的災難,都不能壓制生命的蓬勃;再多的困難,都無法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記者 孫承斌、鄒聲文、譚浩、劉錚)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網友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