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滾動新聞 > 中國精神-汶川地震周年紀念 > 正文
新華社成都5月11日電(記者 廖雷)“5·12”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際,那些人、那些事又浮上心頭。天災可以奪去生命,時間可以沖淡悲傷,但永不能遺忘的,是那一幕幕感天動地的場景,令人動容垂淚,令人愈加奮發向上。
飲水機里的波紋
“地震過后,我們才發現,原來人性還有這么多光輝面。”坐在成都喧鬧的街頭茶座,李青再度回憶起一年前那驚心動魄的10余天。
“5·12”地震后,從事建筑設計的李青開著私人汽車,去了八九趟災區。
14日去都江堰,16日去綿竹、18日去綿陽、20日去德陽……一年過后,李青難以回憶起所有的行程。但他清楚記得,在同一個戶外俱樂部邀約下,最多時有20多輛車與自己同行,為災區同胞送去了方便面和帳篷,接送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和救援物資。還有一批來自重慶的私人診所醫生,帶著自費購買的藥品和器材去了北川鄉村。
“地震之前,有工夫就睡懶覺,總覺得睡不夠。但那段時間,經常是半夜或者清晨,一個電話打來就立刻出發。”說到這里,李青與妻子相視一笑,眼神中有歉意、寬容和支持。
以前人們總說,社會變了,人也變了,衡量金錢和責任時,用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實際”,似乎每個人都樂于算計而不愿擔責,30多歲的李青感慨道。
“但在那種時候,我們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有那么多美好的人性,而且我們都感到很坦然,”李青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公司名字,堅持用“志愿者”作為自己的身份。
現在,李青會不經意地看看房間里的飲水機。只要水面泛起輕微的波紋,他就知道,一次余震又發生了。
“彎酸”PK“雄起”
地震那一刻,四川師范大學研究生楊丹并不知道結果這么嚴重。她和同學們從睡夢中驚醒,逃出宿舍。
“后來,我們看到廣播和電視里播放的新聞才知道,這次地震那么慘烈,”楊丹揮舞著雙手,睜大眼睛說。
楊丹和同學們立即想作為志愿者去災區,去幫助災情中生活更加困苦的鄉親同胞。學校出于學生安全的角度考慮,勸說同學們暫時不要去災區,而是在學校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相互撫慰,尤其是那些家在災區的同學。
“我們雖然理解學校的苦衷,但我們的確很想去,”楊丹不無遺憾,也只好在成都捐款、義演,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地震一周年,即將畢業的她和同學們又開始組織紀念演出,“演出的海報都是我的中學同學免費設計制作的。”她自豪地微笑著。
楊丹半開玩笑地說,以前一些人對成都人有看法,認為有些成都人不耿直,“彎酸”。地震過后,這樣的說法不攻自破,再沒有人提起這樣的俗語。
“要我說,四川人的精神就是兩個字:‘雄起’!”學習音樂專業的這個小姑娘爽朗地笑了。
表和剪刀
成都西郊的“國色天鄉”公園,兩對新人的婚禮在溫馨的氛圍中舉行。
婚禮的主角是兩對軍旅夫婦,新郎都是海軍駐某廠的代表。
繁花似錦,綠草茵茵,在婚禮進行曲的伴奏中,一位新娘給新郎送上一個錦盒,盒里是一把剪刀,還有新娘的一縷秀發;另一位新娘給心上人送上一塊手表,象征相伴永遠。
“地震,給我們造成了傷害,卻加深了我們的感情。我們都希望通過婚姻,共同擔負起對對方和家庭的責任”。
“YES,I DO!”一位新娘看著新郎的眼睛,堅定地說出了誓詞。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窗外,榕樹下的小販低聲吆喝叫賣,三五成群的姑娘小伙笑著,聊著,享受著山青花好的這個時節,仿佛生命中從未有過憂愁和恐懼,但所有人都知道,經歷過“5·12”這個特殊日子的他們,會永遠銘記生命的珍貴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