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記者 湯雅婷/文
如今,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的速度很快,產品也有不同期限。那么從購買理財產品到產品到期的整個過程中,要把握怎樣的“時間”和“時機”呢?記者采訪了招商銀行北京分行的理財師李俊。
理財周報記者:購買理財產品有什么時間成本?
李俊:首先,銀行理財產品大都起點金額較高,一般在5萬元以上,對一般的工薪階層來說需要一定的籌資時間,籌集資金的過程越長,投資者付出的時間成本無疑越高,直接導致可能錯過最佳的投資機會或者其他投資渠道。
其次,購買時間與產品推出的時間不一致?礈柿四骋划a品,也籌集夠了起點金額,如遇該產品正好當日沒有推出或已告售罄,計劃將會又一次落空,而且該產品的下期預售日期無法確定,時間成本再次增加。
理財周報記者:那么如何根據時間來配置選購理財產品呢?
李。和顿Y者要了解自己資金的最長閑置時間,這樣才能正確選擇各種時間長短不一的理財產品。因為一般的理財產品銀行都有權在提前終止日單方面主動決定提前終止,但是投資者一般沒有這樣的權利。
舉例來說,可以分別購買期限為6個月和1年期的產品,等6個月的產品到期時再轉買1年期的產品,這樣每6個月就有一筆5萬元的資金到期以備調度,增強了資金的靈活性,而且6個月后,手中的產品全部為1年期的產品,可以獲取相對較高的收益率。
如果投資者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較高,在股票市場好轉時準備投資股票和基金,則可適當降低產品期限,如分別購買期限為3個月和6個月的產品,等3個月期產品到期時再購買6個月期限的產品。這樣,每3個月就有一筆5萬元的資金到期以備調度,而且3個月后,手中的產品全部變為6個月期的產品。
理財周報記者:在發售期的哪個時段購買理財產品,對投資者來說更劃算呢?
李。豪碡敭a品都有個發售期限,短則四五天,長則兩三個月。相對來說,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發行期稍短一些,在一周左右;外幣理財產品的發售期則稍長,往往在半個月以上。
按理財產品的協議規定,投資人在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后的第一天購買該產品和最后一天購買,其協議無任何本質區別。但在產品募集期內,投資者的資金是不計息的。
為了避免損失利息,不如先存銀行7天通知存款,等到接近銷售結束時再進行購買。當然,如果理財產品的發行額度已滿,銀行要提前結束銷售,后期投資的人就可能會喪失投資機會。
理財周報記者:在產品發售期內,會直接影響收益的有哪些方面?
李。簭拇蟮姆矫婵紤],如果出現了一些政策性調整或國際政局波動,無論先購買還是后購買,投資者的收益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留意相關政策的變化或走向。當出現利率有所調整的苗頭時,投資人不妨觀望一下,等情況明朗后再做投資決定。
理財周報記者:產品到期后,要注意什么問題呢?
李俊:理財產品都有一個投資期限,到期后銀行會將利息和本金一次或分次返還。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理財產品并不同于銀行的定期存款,在資金到期后,銀行不會對其自動轉存定期。
理財產品到期后,如果投資者對其本金和利息收入不管不問,那么這筆資金就只能躺在銀行里按活期計息。這對大額投資者來說,是很不劃算的。因此,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一定要記住合同到期日,等到期后要及時重新轉存或重新購買另外的理財產品,否則利息又將有所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