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姚冬琴
民間組織的成立、公民社會的興起,被認為是國家、社會進步的標志之一。改革開放30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深藏的民間力量也在與日俱增。而教育程度和社會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是社會力量得以蓬勃發展的土壤。
當災難事件發生,活躍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民間組織往往對來自政府的力量形成有益的補足。企業出于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關懷而付諸慈善行動,對緩解災情和災后重建起到了直接而重大的作用。而隨著網絡普及并進入到一般民眾生活之中以后,以網絡為媒介亦逐漸凝聚了越來越大的公民力量。
NGO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統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托、非營利公司等。在汶川地震發生后,有100多個國際、國內NGO投入到抗震救災。
綠色和平組織
世界自然基金會
世界宣明會
無國界醫生組織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
英國救助兒童會
日本ti川和平財團
美國心連心國際組織
自然之友
亞洲備災中心
美國福特基金會
梁漱溟鄉建中心
中國紅十字會
震旦紀公益信息技術中心
樂施會
香港社區伙伴
天津鶴童
好人好事NPO
西部鄉土發展中心
甘肅綠駝鈴
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
上海浦東新區社會工作者協會
上海綠絲帶志愿者服務中心
李連杰壹基金
成都野草文化
成都根與芽環境文化交流中心
愛德基金會
1936年由亨利·福特創立,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基金會之一,致力于促進民主進程和人類發展。近年來,福特基金會在中國越來越關注中國農村的貧困問題。曾參與云南“女童保護參與式行動試點項目”、四川震后扶貧項目等。
1971年9月15日成立于加拿大,創始人為工程師戴維·麥格塔格。當年,該組織成員乘一艘漁船,試圖親身阻止美國在阿拉斯加的核試驗。親身到達破壞環境的現場是其抗議破壞環境行為的重要方式。曾參與保護熱帶雨林、抵制日本非法捕鯨、汶川地震震后環境災害監測和評估等。
1985年4月由中國基督教丁光訓主教、韓文藻先生、原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先生共同發起創辦,致力于促進我國的醫療衛生、教育、社會福利和農村發展工作。曾參與社區艾滋病防治項目、援助云南扶貧和發展項目、“共助災區單親兒童”活動等。
2007年4月19日在北京正式啟動,由中國紅十字會“博愛大使”李連杰發起,在中國紅十字總會架構下獨立運作。壹基金提出每人每月最少捐一元,讓小捐款變成大善款。曾參與汶川地震救援、羌繡幫扶計劃、2009年意大利6.3級地震賑災等。
1942年在英國牛津成立,組成目的是在二戰時期運送糧食到被同盟國封鎖的德國納粹黨占領的希臘。現在樂施會除了對付饑荒,還參與救援、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曾參與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地震救援、云南寧洱地震救援、汶川地震救援等。
1904年成立,是國際紅十字運動的重要成員。旗下的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于1994年成立,致力于改善最易受損害人群的境況,保護人的生命與健康,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曾參與農民醫療救助 、心靈陽光工程、艾滋病預防與關愛等。
成立于1992年,總部設在美國堪薩斯州,創始人為毛蓋瑞。該組織除了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之外,還提供直接的醫療服務并幫助邊遠山村的人們提高健康衛生水平。曾參與汶川地震救援、針對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提供醫療援助與相關培訓等。
1971年12月20日成立于法國巴黎,由貝爾納·庫什內等法國醫生創立,成員主要由一些醫療救助志愿者組成,目的在于向人們提供醫療救助,特別是賑災援助。該組織獲199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曾參與印度洋海嘯重災區救援、中國雨雪冰凍災害救援、汶川地震救援等。
企業公民在汶川
據統計,2008年中國社會慈善捐贈總量達 1070億元,其中與汶川地震相關捐贈達800億元,其中有約60%來自民營企業。一年 來,眾多企業繼捐贈物資之后,將關注和關懷逐漸轉向了災區重建可持續發展項目。
李寧公司——
援建綿陽中小學校和敬老院項目
在汶川大地震發生當天,廣西李寧基金會即決定向中華慈善總會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用于支援災區人民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2008年10月17日,李寧基金會與綿陽市慈善協會簽訂援建該市中小學校和敬老院項目協議書,其中包含5所中小學校和6所敬老院,援建金額1000萬元。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五年節約5億元捐助災區”
汶川地震發生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決定,未來5年在不影響公司生產經營正常運行的基礎上,每年節約1億元,五年共5億元,捐助四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首期1億元已于2008年9月捐給四川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支持和救助地震中遇難、致殘學生家庭。
國家開發銀行——
對災區應急貸款“一路綠燈”放行
作為國開行專門為應對各種災害事件提供的一項金融服務,應急貸款旨在以最快速度提供融資支持,幫助災區恢復生活生產。目前,國開行已累計向災區發放應急貸款24.47億元。此外,國開行已向川甘渝陜滇五省市累計發放抗震救災貸款182億元,有力地支持了災區重要設施修復及重建等。
國家電網公司——
打通汶川輸電“大動脈”
四川災后恢復重建的標志性工程——二臺山輸變電工程的關鍵控制性工程220千伏二臺山變電站,4月29日順利通過工程啟動籌備會議,變電站初步具備投產條件。被稱為汶川災區輸電“大動脈咽喉”的二臺山輸變電工程將在今年5月12日前正式投入運行。
中國建設銀行——
率先恢復災區網點經營
建行都江堰、什邡、綿竹等處于重災區的網點均在當地同業中率先恢復營業;受災最為嚴重的汶川支行、映秀分理處也通過帳篷銀行和在成都異地辦公的方式恢復營業。同時,建行還實施了免收抗震救災匯款手續費,開辟抗震救災個人業務綠色通道等業務。
雅培公司——
提供災區急需藥品
雅培公司及雅培基金會通過美國世界健康基金會、心連心國際協會等機構,第一時間向地震災區提供首批100萬美元的資金及產品。其中包括抗生素等災區急需藥品。此后,雅培公司又宣布,向上海慈善基金會捐贈50余萬元,用于在四川都江堰援建一所親子戰地幼兒園。
利樂拉伐集團——
“完善鄉村醫療條件項目”等
利樂拉伐集團承諾為“5·12”汶川地震所捐贈的逾一億元人民幣賑災專款全部到位,各項賑災及災后重建項目均已落實并正在按計劃付諸實施,包括:完善鄉村醫療條件、支持高中生完成學業、協助兒童心理輔導、資助殘疾人就業培訓、改善災區居住環境、幫助災區牧場重建等多個領域的長久救助計劃。
雷士照明——
“光芒計劃”
雷士照明2008年7月啟動“光芒計劃”大型公益行動,宣布從2008年7月10日起兩年時間里,每賣出一支“光芒系列”節能燈,即捐出5分錢,支援地震災區的災后重建工作。2008年8月28日,雷士照明又啟動了西部地震災區教師獎勵計劃,并向重慶教師獎勵基金會捐助大量資金。
萬科集團——
征集災后永久性農村住宅方案
通過第三屆WA-萬科青年建筑設計師大賽,向廣大青年建筑師廣泛征集經濟、生態、安全的災后永久性農村住宅設計方案,篩選出優秀的、切實可行的方案用于災區永久性農村住宅的建設。從2008年8月18日比賽公告發布到2008年10月18日作品征集截止,共收到來自中國、歐洲、北美、澳洲的324份參賽作品。
志愿者近3000萬
目前,中國的志愿者隊伍主要集中在共青團、民政、紅十字會三大系統。
據共青團中央統計,截至2008年12月,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注冊志愿者人數達到2946萬名。15年來,累計已有3.82億多人次為社會提供了超過78億小時的志愿服務。2008年度有1.14億人次的注冊志愿者提供了17億小時的志愿服務。其中,僅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就有超過506萬名志愿者參與。
據中國紅十字會統計,2008年全國共有150多萬紅十字志愿者,與2007年底相比,增加了近37萬人。
來自民政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12月4日,全國社區志愿者組織數已達到43萬家,參與志愿服務人數達3000多萬。
而在這些注冊志愿者之外,基于道德和良知,本著友愛、互助、不圖回報的精神,為社會、為他人自覺自愿奉獻的社會公民,更是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