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楊千:碎紙屑格林斯潘的現實嘲諷

  ⊙本報記者 楊琳

  由碎紙屑繪制而成的“格林斯潘肖像”、“美元”等是藝術家對這場由美國“金融海嘯”導致的全球經濟崩潰及社會動蕩的憂慮和批評;同時也是對“格林斯潘”這位昔日金融帝國“教皇”的嘲諷。

  ⊙本報記者 楊琳

  格林斯潘,這位83歲的前美聯儲主席曾經是全球金融界的傳奇人物。然而,他的神話在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破滅了。這位一直反對政府加強金融監管的金融神話人物一時間成為萬夫所指的對象。如今這位用手扶著額頭痛苦不已的老人已經在當代藝術家楊千手下,現身于正在北京今日美術館的白色展墻上。這里在舉辦楊千2009年新作展《超常》。

  

  藝術沒有固定形式

  楊千,是一名嚴肅的實驗型藝術家,藝術在他這里沒有一個固定的形式。在他看來,藝術語言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楊千早期的《浴室系列》曾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的《雙重繪畫》又在藝術界引起不小的影響,使更多人知道楊千對藝術語言的探索并沒有因為名氣日隆而止步。

  近3-4年的時間里,楊千一直癡迷于新繪畫和裝置的實驗與探索,在藝術上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然而,在這次《超常》的個展中,楊千不再把單純的技術作為首要出發點,而是讓技術服從于藝術觀念的需要,讓藝術回歸觀念本身——藝術建立在藝術想象之上,建立在審美判斷之上,建立在關系美學之上,建立在語境基礎之上。

  在這一網狀的思路中,藝術家聚焦于具體問題,以微觀方法剖析日常事物的關系。具體說,楊千并沒有走向今天在中國非常時興的純粹抽象藝術,而是選擇了社會美學的觀念。與之前創作的《浴室繪畫》、《活動繪畫》、《雙重繪畫》相比,他于2008年在“南京三年展”上開始實驗的“碎紙屑”裝置可以說是一次個人藝術的跨越。如果說他之前的《浴室繪畫》強調的是私密的朦朧語言,那么這之后的《活動繪畫》和《雙重繪畫》則依賴于圖像之間的移動和替換,折射出當今社會中的家庭倫理問題、生命問題、國家沖突問題等。

  最近幾年,楊千的裝置作品更是將目光投向跟當下文化密切相關的現實問題,比如環境污染、親情關系和媒體對社會的影響。在藝術因為市場而瘋狂的年代,楊千反而變得更冷靜,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對裝置藝術的研究上,通過他的裝置作品去表達他對社會現實的關注。而由黃篤策劃的這場《超常》展正是他這種藝術表達的最佳展現。

  

  癡迷于“碎紙屑”藝術

  《超常》展中所展示的裝置作品,不僅是楊千繼“南京三年展”之后開始大量使用“碎紙屑”進行實驗的一次集中展現,更是用一種全新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社會現狀的深刻剖析和批判。這些碎紙屑大多是各種雜志經粉碎機粉碎后得到的。而這其中也有藝術家對當代媒體的深深質疑。

  他告訴記者,這種方式非常具有挑戰性,他已經迷戀于此。從第一步將雜志收集起來開始,他就根據這些紙張的深淺、顏色把它歸類,然后用碎紙機將它們碎掉,就可以得到從白色到深色,還有紅、黃、藍、綠等多種顏色。然后就能用這些碎紙來繪制,來造型。他說:“有意思的是,這些碎紙屑已經不是一般的媒介,它是一種有社會和文化內容的媒介。”

  例如,《美元》和《格林斯潘肖像》等作品,就是他對這場由美國“金融海嘯”導致的全球經濟崩潰及社會動蕩的憂慮和批評。同時也是對格林斯潘這位昔日金融帝國“教皇”和“金融海嘯”始作俑者的嘲諷。比較有意思的是,在楊千的作品中,美元的幣值都是以“1001”出現的,這給觀眾留下了許多猜想,“價值的膨脹與貶值”、“金融危機”、“媒體”、“天方夜譚”……這里有著更多的聯系。藝術家在用一種全新的視角闡釋這場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同時也再次讓觀眾們嘆服于楊千在藝術語言和媒介上的創新能力和視覺沖擊力。

  在這場展覽中,另一個引人矚目的作品就是藝術家投入更多精力的巨型裝置《巴比塔》(The Tower of Babel)。這也是用各種各樣的書籍雜志的碎紙屑制作成的一個虛擬之塔。作品有十米多高,五米見方的底座,逐漸堆砌出塔形。從外面像塔樓,里面往上看是空空的,在紫光燈的照射下,煙霧繚繞(暗示媒體信息不可靠)。那么,“巴比塔”到底有什么內涵呢?藝術家借用了《圣經·創世紀》中的傳說,據記載:人類向往“大同”,他們要建筑一座通天高塔,揚名天下。這觸怒了上帝,上帝懲罰人類,讓人類流離四方,言語不通。然而,人類并沒有屈服于上帝的懲罰,他們以英雄般的事業——翻譯,向上帝發出了挑戰;他們使上帝變亂的語言得以變成一筆筆帶有民族特質的財富,在保存各族文化特質的同時,打破語言的桎梏,溝通著人類的精神。借此,藝術家對我們現在全球一體化,價值觀格式化,以及這個世界各個利益集團運用媒體的話語權建造自己“巴比塔”的現狀提出了質疑。

  

  跨媒介還有很多突破的可能性

  其實,在中國用紙作為媒介進行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并不少見,例如徐冰、谷文達都用紙做過許多作品。對此,楊千表示:“用紙作為媒介很多人使用過,但我現在用紙屑作為媒介,是把它徹底粉碎了,重新有了意義的轉換。我的藝術是消解了紙張的意義,而這一點是與別人不同的,但有冒險性。”

  他說:“現在我的作品都是跨媒介的,而不是局限于平面或立體的范圍內。實際上,傳統的語言被用了很多年,已經很難再有新的元素出現了,這是一種局限性。但像裝置、跨媒介等語言出現的時間很短,還有很多突破的可能性。這不是說因為它有很多的可能性才去做這些作品,我覺得還是根據自己的觀念決定。有些人就是畫畫也能走出一條路,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我是什么都在做,現在是裝置,也許過兩年我會去畫畫。藝術家就是比較自由的,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從繪畫到攝影,然后到活動繪畫,再到裝置和錄像,除了行為藝術以外,楊千幾乎游歷了其他所有媒介。不過他始終關注的還是社會問題。之后,他又會怎樣往下走呢?對此,楊千用“不知道”做了回答。他表示有一天也可能回去畫畫,也或許永遠不可能。因為,未來永遠是一個謎。

  藝術家簡歷

  楊千(謙),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1977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1985年前往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留學,1988年獲藝術碩士學位。1982-1984年間,曾任四川美術學院教師;1999-2001年,任四川大學客座教授。現作為職業藝術家,居住和工作于北京。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網友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