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企業家》特邀專欄作家 梁念堅
企業對地震災區的援助值得稱道,但這并不意味著公司已成為一名“可持續”和“有創意”的社會公民
四川汶川特大震災一周年即將來臨。一年前的5月12日,舉國同悲;而今,地震災害留給人們的傷痛尚未完全消退。然而斯人已逝,除了表達哀思之外,我們惟愿逝者安息、生者前行。
作為企業的領導者,此刻我想得最多的是,作為國民經濟體系的基本元素,作為社會進步的推動者,企業和企業家應該以何種方式來闡釋和踐行社會公民的承諾—正如溫總理2月在英國劍橋大學演講時所強調的,企業家的身上應該“流淌著道德的血液”,而企業也有義務和政府一道,加速“經濟發展成果”的“分流”,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公平與和諧。
多難興邦、眾志成城—我還記得在抗震救災期間,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和充分的展現。相當多的企業積極捐資捐物,踴躍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有數據表明,震后十天內,企業累計捐贈就達到160億元人民幣;到2008年底,汶川地震累計各項捐款總額超過600億元。這些錢和物資,為抗震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企業對地震災區的援助是值得稱道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工作已經足夠好—做“可持續”和“有創意”的社會公民,這應該成為每一個企業的愿景和目標。
“可持續”是說,企業在社會公益層面的努力不只應該體現在災害來襲的特殊時刻,更應該貫徹于企業日常管理和運營的全過程中(如守法、環保、安全、健康等),體現在對客戶、員工、合作伙伴和股東的承諾中,體現在引領企業不斷前進的核心理念與價值觀中,體現在產品給大眾帶來的福祉中。換句話說,道德的血液應該時刻不停地在企業、企業家的血脈中流淌;而一個企業的價值也不僅體現在它贏得了多少財富,更取決于它對我們所處的世界產生了怎樣的正面影響。
“有創意”則是指企業的所有行為都應立足于公平、著眼于全局—同樣是在去年5月,在與沃倫·巴菲特的一次討論中,比爾·蓋茨曾經指出,“資本主義”理應“更有創意”。他認為,企業界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全球20億有錢人服務的同時,也能夠兼顧到40億貧困人口—他還表達了對當前“擁有最好條件”的那些“大公司”的期望,無論它們是醫療、金融、科技或食品公司,都應該思考并提供可造福貧困世界的、有創意的解決方案。而在不久前接受中央電視臺“高端訪問”節目采訪時,他進一步描述了自己的夢想,即在未來的20年里,希望世界變得更加公平,無論貧富和階層,每一個人都能獲得平等的醫療機會。
在汶川震災一周年之際,我們認為,災后重建的道路更加艱難和漫長。除了基礎設施建設外,“人”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和幫助。作為企業,理應為災區人民的就業、教育做更多的事—無論是參加公益活動、提供就業機會,還是繳納稅收、進行慈善募捐、改善生態環境—只要有能力,企業就應該為重建家園做出貢獻。一年來,微軟一直充分發揮IT專長,為災后重建做出努力:資助建設抗震希望教室,進行社區技術培訓,建立農村信息服務中心和綜合信息培訓中心等。近期,微軟還宣布再與合作伙伴攜手建設九家社區學習中心,以持續支持災區重建。
“要利用整個公司的資源和影響力,在全球范圍內創造各種機會,促進各地的經濟增長,并通過創新技術為公眾提供優質的服務。”這正是比爾·蓋茨對微軟企業公民行為的重要性和本質做出的詮釋—作為比爾·蓋茨所開創的事業的承繼者和延續者,本著做“可持續、有創意社會公”的宗旨,微軟公司將繼續為促進社會公平、提升人類福祉而努力。
(作者為微軟公司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