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紹峰 別凌 吳迪
綿竹市漢旺鎮一座磚窯前,拉紅磚的拖拉機和卡車排成了長龍。
土門鎮的王自強坐在拖拉機上無聊地吸著煙。上午8點就來了,現在已是午飯時分,前面的隊伍依然很長。
這是2009年4月25日漢旺鎮磚窯前,一個尋常日子的尋常場景。從今年3月村干部通知王自強趕緊開工建房開始,磚窯前拉紅磚的車輛就驟然增加。外地磚窯的老板也突然發現,來自綿竹拉磚的車一下子多了起來。
紅磚的生意突然紅火,紅磚的價格也在陡增的需求帶動下急速上漲,與紅磚相關的農房建筑材料價格更是借勢飆升。
“今年3月,一塊紅磚的價格還在5毛左右,現在已經漲到了6、7毛,去年‘5·12’前,每塊不過0.25元。”王自強猛吸了一口煙,把煙蒂扔到地上,看著陰陰的天空:“砂石也漲了,今年3月還是30元左右一方,現在已經漲到了六七十元一方。”
不僅是建材,農房修建工的人工費也在大幅上漲。震前,一個小工一天的工資是50元,磚瓦技工100元;現在,小工漲到了100元,技工漲到了150元。
價格上漲的背后,是綿竹這個地震極重災區的各個鄉鎮村落,正在全速推進農房的災后重建。在土門、在九龍、在漢旺……所有鄉村公路的路邊上,堆積的都是砂石、紅磚;開工的農房更是比比皆是:有的在打地基、有的在砌墻、有的在封頂……綿竹的鄉村仿佛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村民的蓋房熱情,來自一項政策。在綿竹,凡今年5月12日之前開工修建的農房,都可以憑村里加蓋公章的證明,領取2萬元左右的財政補貼,同時可獲得2萬元的農房貸款;5月12日之后開工的農房,則不享受上述政策優惠。
“財政補貼+農房小額貸款+農民自籌”,是綿竹市農房重建的主要資金籌措模式。在這個模式中,除了財政補貼,另一個最牽動農民心思的就是小額農房貸款。而這個重擔,主要落在了綿竹當地的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身上。
農房重建:邏輯鏈第一環
土門信用社,一排簡陋的板房。營業窗口前滿是沙礫的地上,站滿了來領取農房小額貸款的村民。
胡海清,土門信用社信貸員,從開門營業到中午,已經連續工作了半天。此時已是中午吃飯時刻,胡海清正準備起身吃飯,村民埋怨的聲音傳了進來:“還吃什么飯啊,我們都排了一上午隊了。”
村民的不滿自有其道理。漫長的排隊等待,眼看就要輪到自己,這時信貸員去吃飯,村民當然有情緒。但村民哪里知道,土門信用社僅有的3個信貸員,今年3月份以來一直持續超負荷工作:上午在窗口辦理農房貸款業務;下午走村串戶進行農房貸款的貸前調查;晚上加班整理相關資料。
他們住在板房、吃在板房、睡在板房;對他們而言,吃飯已成為一天中最奢侈的休息時刻。僅僅在記者到達土門信用社的4月25日,一上午,胡海清一人就辦理了31筆農房重建貸款。
"忍饑挨餓是家常便飯,更有信貸員因為過度勞累而暈倒的。"綿竹市農信社副主任樊吉剛告訴記者,"我們聯社本來有68名信貸員,因為發放農房重建貸款,人手不夠,又返聘了一些老員工。現在雖然信貸員有110名,但農房重建貸款的發放仍然忙不過來。"綿竹市重建農房達12.5萬戶,約占整個四川全省的10%,量大、面寬、情況復雜。而這10%中的90%的農房重建貸款的發放任務,又都落在綿竹市農信社身上。
"綿竹市20個鄉鎮的農房重建貸款中,農信社負責16個鄉鎮,農行負責3.5個鄉鎮,郵儲銀行負責0.5個鄉鎮。"專門趕到土門信用社的中國人民銀行德陽中心支行行長楊道法介紹說,"之所以讓農信社作為農房重建貸款的發放主力,是因為農信社對村民的經濟狀況非常熟悉。"楊道法表示,如果說金融支持綿竹災區重建有什么內在邏輯的話,邏輯鏈的最前端就是農房重建。農房重建搞好了,其他一切事情就好辦了。
"農房重建不僅是政治任務,更是民生一號工程。我們吃多少苦、受多少累、忍受多少委屈都無所謂。"樊吉剛充滿感情地說。
截至4月19日,整個綿竹市的金融系統已經為農房重建提供了超過10億元的貸款,綿竹市農房重建已開工11.5萬戶,開工率93%,完成7.4萬戶,完工率60%。在10億元貸款中,農信社提供了逾8億元的信貸資金。"作為主力軍,農信社在農房重建中發揮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我們基層人行也從支農再貸款的發放、央行票據的兌付等方面,給予了有力支持。"中國人民銀行綿竹市支行行長向傳忠說。
誠信重建:邏輯鏈第二環
2009年4月27日周一上午10時,中國人民銀行綿竹市支行的板房會議室里,一個名叫"綿竹市農房重建金融會商會議"的協調會正在緊張召開。
參加會議的除了人行綿竹支行行長向傳忠、副行長盧富興外,還有農行綿竹支行行長張德、農信聯社主任羅德貴、德陽銀監分局綿竹辦事處主任劉洪波、郵政儲蓄銀行行長陳東、政府金融生態辦公室主任蔡美金。今天他們討論的議題是災區的誠信重建問題。
"這是一個每周一固定舉行的會議,自今年2月9日啟動以來,至今從未間斷。每次會議都是先將前面的情況進行匯總分析,然后再研究下一步的措施。"向傳忠告訴記者,"農房重建貸款發放過程中,凡是需要協調的問題,都放到這個會上來解決。比如,農房重建貸款額度在金融機構間的分配、農房重建貸款利率的統一等等。因為有些問題,像貸款利率不統一,會讓村民產生情緒,影響穩定。"
會商制度建立后,綿竹市的整個農房貸款已從2月27日的4.2億元,增長到了4月27日的逾10億元。貸款發放進度上來了,但新的問題也出現了。
為了用兩年時間基本完成三年重建任務,綿竹市要求農房重建在今年"5·12"前全面完工,今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并以此時間作為對鄉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鄉村干部在推動農房開工建設中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但也有少數村干部在宣傳財政補貼和農房重建貸款時,將二者混為一談,使得一些村民誤認為農房重建貸款就是財政補貼,不貸白不貸,貸了也不要還。
"地震不能震垮了誠信。如果大家都不還貸,金融機構垮了,綿竹的經濟也完了。"向傳忠在會上臉色嚴肅,"我們專門向政府做了匯報,政府非常支持我們搞誠信重建活動。"這次會議之前,當地人行已經通過地方報紙電視,進行了大規模的誠信宣傳;4月10日,當地所有金融機構云集在綿竹中學門口,以市委市政府的名義舉行宣傳日活動;一些誠信的農戶也成為宣傳的榜樣,這次會后,還將開展專門針對鄉村干部的教育活動。
此外,日常宣傳更是無處不在。在土門信用社的"災后農房重建信貸業務服務窗口"一側,一個寫著"借款講條件,還款講誠信,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宣傳招貼,提醒來窗口辦理貸款業務的村民,要講究誠信。而信用社的信貸員每發放一筆貸款,也都會反復提醒村民,這是商業貸款,本息是要還的。
"宣傳非常及時,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向傳忠說,"一些村民對貸款性質的認識已經發生轉變。"
記者專門采訪了路邊正在蓋房的村民,問他們蓋房所借貸款會不會還時,村民都說會還。問他們拿什么還時,他們的回答也基本相同:"打工掙錢。"
產業重建:邏輯鏈第三環
"打工掙錢,關鍵是要有地方可打工。如果只注重農房重建,不抓產業重建,房子建好了,生計沒有著落,不僅村民無錢償還農房重建貸款,綿竹的經濟也沒有未來。"綿竹市工商聯副主席朱世壽說。
朱世壽擁有一家名叫"綿竹市天健機械廠"的專門為東汽的風電以及東汽、東電的核電設備配套的小型企業。在"5·12"大地震中,這個廠子1000多萬元的資產損失了840萬元,朱世壽本人的左臂也在地震中被砸斷。
在廠子嚴重受損、朱世壽感到絕望之際,綿竹農信社分社主任梁志斌騎著摩托來到廠子問需要不需要貸款。"雖然廠子毀了,沒有抵押品,但我們有信譽,產品很有前途,不愁定單,所以信用社給了我們350萬元授信額度,現在余額是285萬元;浦發銀行也給了我們500萬元額度,目前用了200多萬元。"朱世壽說,"全靠這些資金把這個廠子做了起來,非常感謝銀行,沒有銀行支持,我們不會恢復得這么快。"
銀行的支持,不僅讓天健機械廠在"5·12"之后,僅僅用了21天的時間就恢復了生產,確保了東汽和東電的核電、風電設備不會因為這個關鍵零件的缺貨而影響整個供貨進程,而且天健機械廠這個震前100來人的小廠,現在也在就業方面開始發揮作用:在恢復用工60多人的基礎上,今年還招聘了12個大學生。
在綿竹,類似"天健機械廠"這類資產規模在1000萬元以上的小企業有100多家,能獲得金融支持的小企業僅占20%左右,而且支持他們的金融機構也主要是農信社、城市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全國性商業銀行主要支持的是東汽、二重這樣的大型企業。
"如果中小企業不獲得更多金融支持,產業重建的難度就很大。"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朱世壽正在張羅20多家條件比較好的企業,在自愿基礎上建立聯保機制。"我們熟悉彼此的情況,聯保機制既可以解決20多家企業中需要貸款擔保的,也可以解決到期沒錢還款的。"
"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我們主要還是通過成立擔保公司的方法來解決。一方面是企業成立會員制的聯保機制;一方面是政府成立擔保公司。當然我們也歡迎外地的擔保機構進入綿竹提供風險擔保。"向傳忠說,"下一步,金融支持產業重建的力度將會加大。我們正在促成政府發揮產業基金的作用,通過貸款貼息,支持中小企業恢復生產。"
目前國家給了綿竹15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綿竹市金融機構期望通過這個基金,按1∶6的比例發揮乘數效應,將支持的重點放在綿竹當地的重點產業---機械、食品、化工、建材和旅游上。現在,綿竹在產業重建方面正加快劍南春、龍蟒、川潤等重點企業產能的恢復,全市97戶規模以上企業恢復生產88戶,占91%,恢復產能在90%以上的企業61戶;通過江蘇的對口援建,綿竹經濟開發區建設進展迅速,已啟動江蘇工業園區2.2平方公里道路橋梁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無錫工業園0.5平方公里征地拆遷,目前已有數十家企業簽訂了近15億元的意向協議書;在發展現代農業方面,今年將新發展優質水果、蔬菜基地上萬畝,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增至25家,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93家。
"在整個產業重建過程中,截至4月末,綿竹市金融機構累計發放災后重建貸款15.3億元,產業恢復重建貸款5.3億元,企業恢復生產面達95%。"向傳忠最后給出了這樣一串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