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企案件應該在“法律、常理、民情”三者基礎上穩妥處理
文 楊獻國
宏觀經濟的變化,給企業和司法都會帶來重要影響,但是依法辦案的基本原則是不應當動搖的。因此在法律框架內,最大限度地保護企業生存和企業正常經營活動、最大限度地兼顧企業職工利益、最大限度地保障企業生產環境和秩序穩定,是當前執法辦案的迫切課題,特別是要盡可能避免因查封、追繳、凍結、扣押等強制措施的采取造成形式上合法而實體上“搞垮”本可能生存和發展的困難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
在執法辦案中要審慎穩妥地體現“五性”原則:
1。涉企案件處理的專門性。專門成立涉企案件處理協調小組,集中注意力分析研判疑難、復雜案件,提出對策,對十分敏感、波及面廣的案件綜合情況,及時協調部門動作;對按照現行政策法律處理“吃不準、拿不定”的案件,把握尺度,統一法理認識。做到集體討論,嚴格把關,確保案件質量。
2。適用法律的準確性。要使涉企案件處理得當,具有公信力,尤為強調定案準確,適用法律準確。
3。懲處打擊面的適度性。打擊重點要放在案值巨大,損失嚴重,影響惡劣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合同詐騙等涉嫌經濟犯罪大案。但是必須注意從宏觀和微觀的結合和發案企業的具體情況這兩個層面、兩個角度來分析涉企案件;同時還必須從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以及案件所造成的經濟、社會方面后果的嚴重程度這兩個方面來區別案件定性。只要不是惡意逃廢債行為,而是因一時資金困難還不了借款,并且企業還能正常經營,具有發展前景,就不應當以合同詐騙罪等罪論處。
4。強制措施采取的適當性。強制措施采取一要依法施行,二要視情施行,兩者不可或缺。在目的上要利于懲處犯罪,化解予盾糾紛,促進社會穩定。
5。執法尺度的統一性。涉企案件情況是各種各樣的,各方面的意見呼聲通常各執一詞。作為檢察機關務必嚴格執法、寬嚴相濟、維護法制統一,經得起歷史檢驗,求得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在涉企案件處理過程中,對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不特定對象”的界定,對于“非法集資中既是參與人又是受害人”如何處理等問題,這既要從法律條文上去甄別把握,又要從法律精神、法律原則和案件背景實際情況去分析,使得案件在“法律、常理、民情”三者基礎上穩妥處理。對于確實一時難以確定性質、情況看不準的案件則多研討、多比較,以使案件處理在法律上相對平衡,體現法治的穩定性。
執法辦案,懲治犯罪,維護穩定是檢察機關的基本職能。廣大企業迫切需要檢察機關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有力的司法保障和熱情而又多方位的法律服務。檢察機關也應當發揮自身優勢,一方面在執法辦案中努力保企業生存、幫企業解圍、促企業發展,另一方面要積極延伸服務觸角,結合執法辦案過程發現的情況和問題,幫助企業強化法治意識,加強風險管理,落實預防和補救措施。
(作者系紹興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